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6525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中英文摘要、关键字 一、前言 1二、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1三、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然性 2(一)弥补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 3(二)进一步促进开发性金融 3(三)适应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 3四、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瓶颈” 4(一)功能定位不清 4(二)业务分账界定困难 5(三)缺乏法律依据 5(四)资本金缺乏补充 6(五)不良贷款比重过大 6(六)缺乏有效的绩效体系 6(七)机构和人员无法适应业务需要 6五、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7(一)改变传统的定位 7(二)改革内在运行机制 7(三)运行模式的转变 8(四)补充资本金 8(五)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 8(六)

2、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9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语 11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思考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思考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政策性银行暴露出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资本金缺乏、功能定位不明、不良贷款过多等缺陷已明显制约了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如何完善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对政策性银行进行规范化改革,已成为当前金融改革的紧迫问题。针对政策性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本文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现状的认识与分析,并总结了其改革中所面临的各种瓶颈因素,从而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思路。关键词 政策性银行 市场化 转型 发展The reflect on Reform

3、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licy BanksAbstract: Along with gradual improvement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deepen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policy banks exposed some problems that pressing for solution. Especially, lacking of funds, an unsure of function position, many bad loans. The develo

4、pment of economic and finance system has been restricted by these problems. How to perfect the function of policy banks and standardization reforming of policy bank have became urgent issues of financial reform at present. In view of policy bank commercialized reform necessity, this article through

5、to the policy banks present situation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and summarizes its reform is facing the bottleneck factor, to the reform of policy banks in China has provided a thinking .Keywords: policy banks; marketization; reformation; development1一、 前言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 30 多年的历程,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也经历了十八个不平凡的年

6、头。1994 年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先后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积极承担了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政府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等多重使命。而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各家政策性银行自身又逐步开始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探索”的角色转变,实行开发性金融实践战略,不断提升市场化程度,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现存的两家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必须进入一个新阶段,为适应新形势,传统的政策性银行要

7、转变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上可持续的、具有一定竞争性的金融机构。二、二、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我国 1994 年成立政策性银行以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进出口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开发银行于1994年3月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截至2011年末,在国内外设有51家分支机构。它成立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简称“两基一支” )建设项目提供

8、资金支持。截至2007年底,开行成立时的500亿元注册资本金已形成3200亿元的净资产,这为国家开发银行的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2008年12月16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这标志着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股份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将承继国家开发银行的全部 资产、负债和业务,注册资本3000亿元。财政2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出资 1539.08亿元和1460.92亿元。1作为曾经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已功成身退,现在国家开发银行已基本转型成功,不仅摆脱了政策性银行的束缚,现在已把开发性业务开展的很好。2011年国家开发银

9、行发挥开发性金融与中长期投融资优势,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南水北调等重点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业务。 目前,另外两家现存的政策性银行是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全系统共有30 个省级分行、300 多个二级分行和 1800 多个营业机构,服务网络遍布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中国大陆地区。中央对于农业政策性银行也行了全面工作部署。2012 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技术创新这个主

10、题并做出部署,明确指出“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强调鼓励发展涉农金融租赁、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种业发展基金等。中央的这些部署和要求既明确了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支农的重点和着力点,有利于推进农业发展银行“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进出口银行于 1994 年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政府全资拥有,主要支持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时对国际工程承包及各类境外投资提供政策性融资,对外国政府贷款的转贷和中国政府援外优惠贷款的承贷。截至 2011 年末,在国内设有 21 家营业性分支机构。2011 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开展全方位金融创新和推广,设计开发了境外转贷、银信合

11、作、信贷资产转让等创新型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渠道。最初设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源于一些残留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今现存的两家政策性银行在各个领域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上面来看,在经济发展高速的现在,各个行业都力争发展,政策性银行也让我们看到了显著长效的发展和业务的新突破,但是现有的光辉淡去,我们依然会发展很多问题,商业化改革必然还要进行下去,我们要继续探索,继续努力,在经营业务上再寻求更好更有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1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EB/OL. http:/ 3三、三

12、、 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然性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然性2007 年,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政策性银行向市场化转型的改革思路正式确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改革试点也率先启动了市场化改革,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是政策性银行股改的起点,是破冰之举。我国还有两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过程将为这两家银行提供借鉴,也揭示了商业化改革的必要性。(一)弥补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我国是个经济转型国家,让市场机制充分的发挥作用是总体改革的既定目标。在转型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行政干预仍嫌过多、市场机制受到压抑的事例,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投资、生产、贸易

13、等方方面面看到了市场失灵的可怕后果。这类现象,在金融体系中已屡见不鲜。例如,在对“三农” 、对县域经济、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方面,我国的营利性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服务不到位、甚至机构和业务的退出行为。再如,对事关结构调整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某些高风险性投资产业和领域,中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均表现为行为闪避和态度冷漠。显然,这也是一种市场失灵,它要求国家的干预和介入,而将三个政策性银行彻底转化为开发性银行,既让它们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目标,又基于市场规律拓宽服务领域,减少人员的功能性浪费,这是一种相当现实的优化选择。(二)进一步促进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是适应制度落后和市场失灵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增强经济竞争

14、力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形式。在国际上已有百年历史从各国的实践看,开发性金融通常为政府所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建设制度和开发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承担着支持经济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及相关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发性金融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投资资源的有效使用,生产效率的高效完成。其有效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三)适应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变化,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建立,要求依靠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而不再以行政的、计划指令的方式,政策性银行作为财政补充功能的历史使命已基本结束。4其次,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不断加大,财政逐渐有能力替代政策性银行部分工作。再次,随着国内对资本利用的手段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