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资料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4590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业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业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业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业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业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业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业农村文化产业资源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第三章第三章 农村文化产业资源农村文化产业资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能:了解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概念;掌握农村文化资源的分类;掌握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特征;重点掌握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类型。资源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随着人类对其认识和利用的程度而不断加深,其内涵和外延亦随之发生变化。农村文化产业资源是指一切可以产业化的农村文化存在对象,是为文化产业服务的一种待开发业态。农村文化产业资源一端连着文化,一端连着财富。农村文化产业资源是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农村文化产业资源存在形式具

2、有多样性,既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古代大型工程(如长城、大运河等),古庙,古村镇,石刻以及古民居建筑,历史纪念地等;也包括精神文化资源:民俗节庆、地方古戏、剪纸雕塑、杂技木偶等;又包括制度文化资源:民间习俗与伦理、家庭与家风、农村资源的产权制度等。农村文化产业资源广泛渗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一节第一节 农村文化产业资源与分类农村文化产业资源与分类从产业的角度,我国农村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农业生产文化资源、农村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农村饮食文化资源、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农村景观文化资源和农村口述文化资源七大类, 这些文化资源的传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质正是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核心竞争

3、力的源泉。立足于资源特质,采取资源整合和以城带乡等开发策略,是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农业生产文化资源一、农业生产文化资源(一)农业生产文化资源的内涵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生产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农业是一种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农耕文化。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耕经济是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贯穿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形成产生过多方面的43影响。农村文化的发展不仅为历代亿万人民提供

4、了物质生活资料,也为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生产文化在我国的农村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有一个先进的、丰富的、完备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这个体系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即农业生产文化体系。农业生产文化包括农业农村文化和农业智能文化两大类中的部分亚类。农业农村文化即几千年农业生活、生产活动中创造、培育及传承下来的带有历史痕迹或文化附加成分的物化品,有农具和农村建筑等亚类,其中农具文化为农业生产文化。农业智能文化即农业生产与生活中经民间总结提炼而成的具有理论化、文学化、经验化、习俗化的内容。农业智能文化有农谚、农趣、农节、农业生产、农村民俗、农村生活、农业制度等

5、亚类,其中包括农业生产文化。农业生产文化资源即是可以实现产业化的农业生产文化存在对象,如传统农耕工具等。(二)传统农耕工具传统农耕工具是传承农业生产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一定历史阶段,既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又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向前发展。传统农耕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耕作播种有的生产工具,如铁铲、铁锄、木犁、木耙、木耧等;二是场上作业用的生产工作,如石磙、扇车、木锨、木杈、铡刀、纺车等;三是加工用的生产工具,如石碾、石磨、石臼等;四是农用运输工具,如木轮车、铁轮车、独轮车、扁担、箩头等;五是其它农用生产工具,如铁锨、木桶、水车等。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

6、产的主力军,传统农耕工具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并逐渐被时间所淹没。为及时抢救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应通过观光体验、教育展示等方式开办各种类型的农具展馆,将传统农耕工具以实物的形式进行保护,以传承农具文化。(三)农业生产文化资源的保护1、对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经验实施有效保护。在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育种、耕种、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收割储藏等农业生产经验的保护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实质,它所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它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巧用自然,从而实现了对自然界的零排放。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深入调查,摸清家底,利用口述史、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将流传了数千

7、年之久的农业生产技术全面地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这些传统智慧与经验主要保存在 70 岁以上的老庄稼把式手中,这一社会群体应该成为调查和保护的重点。2、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实施全面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工具代表着一个时代或是一个地域的农业科技化发展水平。传统农耕技术所使用的基本动力来自自然,几乎可以做到无本经营。它在满足农村加工业、灌溉业所需能量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各种污染和巨大的能源消耗。我们没有理由随意消灭它,也不应该简单地以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我们的任务是:一是保护;二是研究;三是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兴办农具博物馆的方式,将这些农具保护起来。这种专题博物馆投资少,见

8、效快,搜集容易,是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443、对传统农业生产制度实施有效保护。农业生产制度是人类为维护农耕生产秩序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规则(包括以乡规民约为代表的民间习惯法)、道德伦理规范以及相应的民间禁忌等等。它的建立为人类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农业生产技术,而没有一套完备的农业生产制度,农业生产是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4、对传统农耕信仰、民间文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综合保护。农业信仰是农业民族的心理支柱。这些神灵在维系传统农耕社会秩序、道德秩序方面,都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信仰做依托,传统农耕文明就不可能实现稳定发展。5、对当地特有农

9、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优良品种的普及,农作物品种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倾向。从好的方面来说,这种优良品种的普及,为我们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奠定了基础。但从另一方面看,农作物品种的单一化,不但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快速传播创造条件,同时也影响了当代人对农产品口味的多重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农作物品种单一化还会影响到全球物种的多样性,从而给人类带来更大灾难。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可以考虑在建立国家物种基因库保护农作物品种的同时,还应明确地告诉农民有意识地保留某些农作物品种,为日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留下更多的种源。二、农村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二、农村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一)农村传统工艺的概念农村

10、传统工艺是指围绕民间手工艺生产的习俗惯制,包括人工制作的工艺品的传统方法、质料处理、行业信仰、手工艺人的师承关系、禁忌崇拜,以及工艺产品本身的民俗功能和含义。从其功能来看,可分为实用类工艺、欣赏类工艺、宗教类工艺。农村传统工艺的手工形态是传统的自然经济、农耕社会的产物,也是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智慧的体现,民间传统工艺往往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一个传统工艺活跃的年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制作人和使用者和谐共处的气氛,那些产品、工艺品都是工艺者“手工”制作的作品,它不仅为人民提供了生活、生产的需要,更通过产品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密切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是一定社会中人群交往的重要方式,

11、一件工艺品就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缩影。那吱吱响着的古老纺织机、原始的牛力榨糖机、质朴的制陶技术、多样的造纸技术等等,无不包含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和透过这些工艺的操作及老艺人对其一生沧桑的描述,映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演绎过程。(二)农村传统工艺的特点1、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民间工艺不是粗鄙的代名词,我们强调“手工”也并不表明这些工艺中没有科技的成分。以云南勐海县曼兴寨傣族用土法熬制樟脑为例,在砍伐樟树枝剥其叶子后,蒸煮时一般只装半桶樟树叶子,并在木桶上放置一铁锅,使其密封不让水汽溢漏,加水煮时待有水蒸汽后,给锅上加冷水;数分钟后锅内再换冷水,当锅内水再次微温时即换冷水,几分钟后,取下此锅,用竹片

12、仔细将锅底的白色片状晶体刮下,即获得樟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已经运用了冷却、析晶等方法获取樟脑。2、传承方式的单一性45以傣族为例,工艺通常是“传里不传外” , “传女不传男” ,如制陶工艺、造纸技术皆为传女不传男。在曼嘎、曼扎、景乃、么粉四村的制陶工艺,都为妇女操作,很多人家都已做了“好几代” ,一般母传女,代代相承,无一例外。而榨糖技术,则男女皆可操作。一般妇女承担砍甘蔗、煮甘蔗的工作,而男子则操作榨甘蔗杆的任务。榨糖机的制作技巧,只是父子相传。可以看出,继承者一般限于家庭内部。并且,这些工艺的学习,是通过口传、身教,靠自己边看边学,积累经验,可以说是在实践的机会中练就出来的。也是一

13、个用手去记忆的过程。3、与自然、生态相适应传统民间工艺的取材反映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点。如傣族曼召寨用构树皮造纸一般只砍构树的枝丫,原因是枝丫的皮柔软,又不影响构树来年发丫。而勐海县曼兴寨,森林资源丰富,每家每户都有山林承包地几亩或数十亩。寨人即用土法熬制樟脑,每年砍伐一次樟树枝,取其枝叶熬制樟脑。燃料大多使用杂草、木屑、桔杆等,一般原料就地取材。4、制作工艺的随意性和经验性一代代艺人在承授工艺技能的过程中,不受时间、地点、方法的局限。他(她)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素质成长为各自不同的人才。以制陶来说,除了师承制作的原料、技巧、方法等方面,在造型、大小及器形变化等方面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可以说一

14、件工艺品就是工艺者的一件作品。制陶时,在塑坯定形阴半干后,要用特殊标记的木板拍打泥坯,将花纹拍印于泥坯表面,这些花纹一方面是工艺者自主创新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的体现。熟练的工艺流程源于工艺者对工艺的挚诚热爱。看着工艺者专心投入于一件工艺品,就好像看到工艺者的一种人生意识,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又如大理的蜡染工艺,一方面是工艺者内心的情趣,另一方面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浓缩。5、民间传统工艺的地区差异性同一民族,不同地区同一种民间传统工艺亦有不同之处,反映出一种文化特质相互传递、彼此吸收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再创造的过程,它表明技术的不断进步的趋势。勐海县曼扎寨制陶平地起烧,还属于出窑率

15、较高的了。而在景乃村、么粉村的龙窑制陶技艺则陶器量大且质量好。龙窑这种方法密封好,无明火,温度稳定。最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燃料不同:平地起烧使用木屑,杂草(甘蔗杆、叶和稻草) ,而龙窑多用橡胶树柴,也有用松木柴,燃烧时间长且充分,致使温度较高且稳定。不同民族在同一造纸工艺方面也存在差别,尤其是在取材、蒸煮和纸药方面。白族取材时不剥构树外皮,蒸煮次数也多,并用沙松树根为纸药。傣族在蒸煮构树皮时加入含碱性的灶灰,同时,剥弃了构树外皮。而白族制造竹纸的工艺与四川夹江制造竹造的工艺相比,在竹料的处理方式、加碱方法、二次浸泡和冲碓的方法上都不同,说明白族对内地的造纸工艺有一定改进。(三)农村传统工艺文化资源

16、农村传统工艺文化资源是民族农村文化象征的载体,它动态地演绎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蕴、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精神信仰和生存的境况。它可供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社会制度、礼仪风俗和文化特征,它又是研究一个民族物质、精神文明和造型艺术的重要依据,民间工艺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就很难复原。民间工艺资源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着物质生产技能前进的步履。民间工艺品正像原始艺术一样,始终在美化着人46民群众的生活。民间工艺资源产生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民间工艺,技艺之精湛,品类之繁多,令人赞叹不已。如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头饰、蜡染、大江南北的兰印花布、劳动工具,以及节庆、礼仪时的纪念品等。这些工艺品无不流露出淳厚、率直、诚实、乐观的感情,表现出鲜明、艳丽、圆满、夸张的特点和浓郁的“土”气息。它反映人们对于朴素和简约的一种怀念和肯定,民间工艺的直接功能已在历史变迁中隐去,剩下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独特的将要彻底逝去的文化情怀。1、手工陶艺陶艺是一门伴随人类进化成长的、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历经数千年,至今仍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