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4539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稿:铃儿响叮当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 ”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

2、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以铃儿响叮当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教学目标(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乐曲形象。(2)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3、教材的重难点音乐是门整体艺术,只有整体的感知,形成整体音响表象形象条下,音乐的学习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是幼儿不断深入欣赏过

3、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重点是创造性的运用身体动作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形象。二、说教法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常常通过刺激幼儿的感知觉,去理解音乐中生动的艺术形象,情感与思想,为此,在教法的运用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具法,引导创造法,整体感知法,为什么采用以上的方法呢?因为,音乐具有形象性的特点,直观教具法可以使幼儿通过借助音乐电视、图形乐谱这些视觉材料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情绪,风格,节奏,创造法是根据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特点而决定的,我班的幼儿从小班开接受欣赏、打击乐方面的训练,对音乐的风格、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动作总

4、谱、配器的设计,使幼儿能积极的运用自己所熟悉的音乐技能进行创造活动,在创造中获得了音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快乐。 整体教学法根据打击乐的整体教学原则,从整体布局入手教学,使幼儿获得整体音响效果,促使幼儿在合作中注意自己与他人声部的协调性。三、说学法 1、通过以上教法,循序渐进,逐层地深入的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形象,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2、活动准备:多媒体(TV 音乐、图形乐谱、乐器配图) 、打击乐器若干。四、说教学程序根据打击乐教学原则,设四个步骤完成教学目标。1、欣赏活动,初步感知乐曲旋律情绪,风格,节奏,为下一部的表现活动奠定基础。(1) 、引出题,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2) 、

5、欣赏乐曲。为了使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在欣赏活动时我们结合了一些视觉辅助材料进行欣赏。结合音乐电视,完整的欣赏作品,通过电视画面带的视觉效果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大致情绪和乐曲的基本拍子。(3) 、借助结合图形乐谱,完整感受乐曲结构、情绪变化和基本节奏。a、 教师根据幼儿所言,出示图形乐谱,并告诉小朋友”老师把你们的感受画成了一张图。 ”b、 看看、说说、议议。师问:”看了这张图,谁知道我们听的乐曲是几段体的?”“这二段乐曲的图形色彩一样吗?”“第一、第二段色彩由浅到深说明了什么?”“能指出间奏和尾奏在哪里吗?”结合图谱,通过图谱上的色块逐步加深,使幼儿了解乐曲情绪变化越越热烈,二组

6、颜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儿了解了乐曲是二段体结构,小方格、曲线的排列使幼儿找到了乐曲的间奏和尾声,层层深入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旋律、风格、结构、节奏,为下一步幼儿的动作体验提供了条。2、创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创作动作总谱与设计音色配置方案(1)、创编动作总谱幼儿对作品性质得到理解后,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创作动作总谱(变通总谱中的一种) ,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参与创作节奏动作,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提问:第一段音乐优美,舒缓,听起较轻些,你们说说看,应用什么动作表现(身体动作) ,第二乐段欢快热烈,音响效果较强,应用什么动作表现这两种不同效果呢?”教师指导幼儿听音乐自由的用身体节奏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间奏的部分请幼儿跺跺脚。结合幼儿创编的节奏动作,教师指导幼儿选出合适的动作转换为动作总谱,组织幼儿练习新编的动作总谱,使幼儿形成整体音响效果。(2) 、集体讨论音色的配置方案教师出示乐器,引导幼儿根据乐器的音色为乐曲配置实际的演奏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