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部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4423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4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部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章 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源开发 人类已经迈进了 21 世纪, 中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系统总结和回顾 100 年来中国追求现代化过程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对于下一个 10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报告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现代化:人类的共同追求 大国的兴衰 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 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规律与经验 中国的足迹: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起飞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一、现代化:人类的共同追求 (一)世界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传统意义的

2、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今天的现代化概念,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是指从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演化的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指其加快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 世界的现代化进程首先发端于西欧, 然后再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从 20 世纪开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也都先后开始了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是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一个历史过程,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 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等。在 20 世纪 406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步入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处于由传统农

3、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过渡的阶段,有些落后地区甚至还处于农业社会和原始社会。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现代化进程战略构想 ,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页。 1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对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历时 50 余年,形成了庞大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大体上说,包括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三大体系。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经典现代化理论” 。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可以被概括为一句话: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就是现代化。 后现代化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

4、 它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的,7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经从现代化阶段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美国密执根大学教授殷格哈特(Inglehart,1997)把 1970 年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他认为,后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20 世纪 90 年代,何传启在知识经济与第二次现代化一文和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一书中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认为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经典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是以发展知识经济

5、(新经济)为基本特征的新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具有工业化趋同的倾向,第二次现代化则是物质生活质量趋同、精神和文化生活方式多样化。 现代化既是一种目标,又是一个过程。作为一种目标,目前国际上关于现代化的标准, 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其中最直观的标准, 就是以是否加入“发达俱乐部”,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标准;另一个标准是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由10个方面的量化指标构成的标准。当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美、日、瑞士等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 3 万多美元,韩国、新加坡等在进入“发达俱乐部”(OECD)时,人均收入也已超过 1 万美元。 专栏 1.

6、1 英格尔斯提出的 10 条现代化量化标准 1 人均 GDP3000 美元以上; 2 农业产值占 GDP 比例低于 1215; 3 非农业人口占 70以上; 4 服务业产值占 GDP45以上; 5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50以上; 26 80以上的人口识字; 7 大学入学率在 1015以上; 8 平均寿命在 70 岁以上; 9 每名医生服务人数在 1000 以下; 10.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 1以下。 转引自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现代化进程战略构想 ,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版, 第 159 页。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指出, 在 20 世纪后期, 世界现代化进程取得较

7、大进展,但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第一次现代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农业社会甚至原始社会(图 1.1)。到 1999 年,在参加评价的 131 个国家中,约有47%的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实现了第一次现代化,18%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 15 个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全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其中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在前 5 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31 个中等发达国家,到 20 世纪末已经完成第一次现代化,部分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其中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在前 5 名的国家分

8、别是奥地利、以色列、新加坡、韩国和西班牙;29 个初等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末尚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但已经受到了第二次现代化的影响,其中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在前 5 名的这类国家分别是智利、马其顿、委内瑞拉、阿塞拜疆和多米尼加,排在后 5 名的是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中国和阿尔巴尼亚。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2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1 页。 3250 万年前 6000 年前 1763 年 1970 年 约 2100 年 图 1.1 1999 年世界现代化进程 引自何传启: 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9、页。 本图已另外提供。本图已另外提供。 (二)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 和追求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就开始讨论现代化问题。梁启超曾经先后发表了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国积弱溯源论,或剖析中国衰弱落后的历史原因,或提出在西方威胁面前造就新思想新精神的迫切需要。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中国知识界围绕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曾经进行过反复的论辩。30 年代由申报月刊发起的讨论,将此前的有关问题归结为一个总问题“中国现代化问题”。 此后,对于现代化问题不断进行探索。1954 年,中国政府就提出要把中4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国

10、家” 。1975 年,周恩来提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 第一步, 是在 1980 年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目标,到 1979 年建国 30 周年的时候如期实现。对此邓小平曾予以高度评价说: 我们在 30 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 几千年都没有过的进步。 第二步, 是在 20 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强国。 邓小平认为, 这是“开了大口”,“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 1987 年, 邓小平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三步走” 发展战略。他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比 1

1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 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 2050 年,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2指出,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次现代化的许多因素,如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等被引入中国。 尽管到 20 世纪末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尚没有实现, 但第二次现代化在中国已经开始。1999 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 30,世界排名第 56 位。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 4 类指标发展不平衡。以 1999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值为对照, 1999 年中国的知识创

12、新指数为 14, 知识传播指数为 30,生活质量指数为 48,经济质量指数为 27。其中知识创新指数同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最大,只有生活质量指数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表 1.1) 。 表 1.1 19991999 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进程 (以 1999 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值为基准) 第二次现代化 指数 知识创新 指数 知识传播 指数 生活质量 指数 经济质量 指数 中国指数 30 14 30 48 27 中国排名 56 31 48 53 68 高收入国家 100 99 100 100 100 中等收入国家 36 21 36 52 32 低收入国家 21 11 19 34 22 世界平均 46 54 37

13、 48 45 资料来源: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2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6页。 5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2分析,21 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化建设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化为主阶段。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建立第二次现代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第二阶段,知识为主阶段。全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知识经济具有相当规模,第二次现代化从起步期进入发展期; 第三阶段,知识化阶段。知识经济超过物质经济,知识社会形成,第二次现代化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赶上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

14、验,明确提出,要在 21 世纪的头 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现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环顾今日之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高歌。如果说,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规划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大方向,在它的指引下顺利实现了头两步战略目标;那么,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则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和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初始阶段作出了全面规划,实现了第

15、三步战略部署与第二步战略部署的有机衔接,为从小康逐步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二、大国的兴衰 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从公元元年起的 1800 多年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先进的、最发达的国家。但自 1820 年西方开始启动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后,由于中国失去了两次与世界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专栏 1.2) ,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同时又因为抓住了一次改革开放 王梦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 ,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4页。 6的战略机遇,使社会经济开始重新起飞,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和世界人均GDP 水平之间的差距(图 1.2)

16、 。 从公元元年到公元 1000 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 25%左右,在之后的 500 年也在 23左右。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元 1500 年到公元 1800 年,是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阶段,而中国则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失去了与西方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这期间,西欧许多国家开始实施追赶中国战略,并最终超过了中国。在公元 1500 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还不到中国的一半,但自公元 1500 年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起, 到 19 世纪初, 西欧的经济规模就赶上了中国。 从 1820 年到 1949 年,正是西方国家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