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4415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政治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政治教学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有机能动系统,其诸要素中教师、学生、教法、手段、考核等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不仅影响政治效果,而且关系到实施素质教育。为此,政治教学必须进行整体改革。一、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 ”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政治教学应该首当其冲、致力于这一任务的完成,而政治教师又是决定的因素。但目前师资队伍素质普遍较差,有人概括为“三多一少”。即教师兼职的多, “半路出家”的多

2、, “自愿改行”的多;立志献身充满信心的少。这种状况,要提高政治实效是不可能的。政治教师除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度责任心、广博的知识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教书育人艺术,创造性地教学,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为人师表的作风等,并以此教育学生。只有这样,广大学生才能诚信之、笃信之,从而增强政治教学的实效。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政治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说教代替学生思考和单纯传授知识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 ()转变教学观念。现代教学观念已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政治教学已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方

3、面。所以,每个政治教师都必须用这些观念指导和进行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一是联系学生实际,即根据学生的心理、思想实际,抓住他们关注的“热点”、 “焦点”、 “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二是联系社会实际。即教师要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和时代特征,分析社会发展走向,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考虑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现代科技意识、创造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等教育。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政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必须由说教型教学变为情感型教学,由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变为多种手段。即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适当运用图表、音响等手段。这些灵活

4、多样、形象直观的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十分重要。三、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我国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将考核予以了特殊的意义,尤其在高考指挥棒驱使下,政治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最终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根据政治教学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实行三个方面的考核:知识考核,占 40%(基本理论) ;能力考核,占 30(调查报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觉悟考核,占 30(上态度、行为规范、特殊表现等) 。四、研究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要有正确途径,即:一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爱学”;

5、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之“会学”,因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一次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所以“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教改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每个政治教师都要很好研究学习方法,认真指导学生学法,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五、教学要与德育接轨,注重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作为政治教师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外,还要责无旁贷地参与和配合学校德育工作。 ()强化道德观念,培养自律意识。在德育工作中,首要的是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还要提倡自律,即通过内盛自我批评、自我教育,从而形成优秀的传统美德。 ()加强道德引导消除不良影响。即针对社会公德滑坡的现象,一方面要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重人情、轻规范的心态,强化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统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完善校园建设,净化学校空气。一是发挥政治作用,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做事;二是倡导明礼貌,加强明修身;三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