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4231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 个数列,如 24,70,208,622,规律为 a*3-2=b(注:a、b 为前后数)2)深一层次的,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 1、2、5、10、17。它们之间的差 为 1、3、5、7,成等差数列。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各数之间的 和有规律,如 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注:前一 就是高中数学常说的差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作出合理的分组。如 7,9,40,74,1526,5436,可以 划分为 7 和 9,40 和 74,1526 和 5436

2、 三组,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 和位数级别,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 6 个数,而应该看作 3 个小组。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 组。所以 7*7-9=40 , 9*9-7=74 , 40*40-74=1526 ,74*74-40=5436,这就是规 律。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看首尾关系,如 7,10,9,12,11,14,这组 数 7+1410+119+12。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 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里就要看各位对

3、数字敏感程度如何了。如 6、24、60、 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 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 23-2=6、33- 3=24、43-4=60、53-5=120、63-6=210。(注意,这组数比较巧的是都是 6 的倍数,大家容易导入歧途。)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如 21、31、47、56、69、72,它 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 25、58、811、1114 ,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 接,且 2、5、8、11、14 的差为 3;如论坛上 fjjngs 所解答的一道题: 256,269,286,302,(),2+5+6=13

4、 2+6+917 2+8+616 3+0+25, 256+13269 269+17286 286+16302 下一个数为 302+5307。7)7)再复杂一点,如再复杂一点,如 0 0、1 1、3 3、8 8、2121、5555,这组数的规律是,这组数的规律是 b*3-a=cb*3-a=c,即相邻,即相邻 3 3 个数之间才能看出规律,这算最简单的一种,更复杂数列也用把前面介绍方法个数之间才能看出规律,这算最简单的一种,更复杂数列也用把前面介绍方法 深化后来找出规律。深化后来找出规律。 3*3-1=8 8*3-3=21 21*3-8=5528)分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数字规律的进一步演化,分子一样

5、,就从分母上找规 律;或者第一个数的分母和第二个数的分子有衔接关系。而且第一个数如果不 是分数,往往要看成分数, 如 2 就要看成 2/1。数字推理题经常不能在正常时间内完成,考试时也要抱着先易后难的态度(废话, 嘿嘿)。应用题个人觉得难度和小学奥数程度差不多(本人青年志愿者时曾在某 小学辅导奥数),各位感觉自己有困难的网友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还是有很多 有趣、快捷的解题方法做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计算题分值是最高的, 一分一题,而且题量较大,所以很值得重视(国家公务员 125 题,满分 100 分, 各题有分值差别,但如浙江省公务员一共 120 题,满分 120 分,没有分值的差 别)前

6、几天做了 Jane2004 发的数字推理题后,看到论坛上有不少网友对数字推理题 很是困惑,所以总结了一下经验发给大家。希望各位论坛网友能不吝赐教,在回帖中增添新的解数字推理题的技巧,给各 位有需求的网友多做贡献另外补充:1 1)中间数等于两边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往往出现在带分数的数列中,且容易忽)中间数等于两边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往往出现在带分数的数列中,且容易忽如 1/2、1/6、1/3、2、6、3、1/22)数的平方或立方加减一个常数,常数往往是 1,这种题要求对数的平方数和 立方数比较熟悉如看到 2、5、10、17,就应该想到是 1、2、3、4 的平方加 1如看到 0、7、26、63,就要想

7、到是 1、2、3、4 的立方减 1对平方数,个人觉得熟悉 120 就够了,对于立方数,熟悉 110 就够了,而 且涉及到平方、立方的数列往往数的跨度比较大,而且间距递增,且递增速度 较快3 3)A A2 2B BC C 因为最近碰到论坛上朋友发这种类型的题比较多,所以单独列因为最近碰到论坛上朋友发这种类型的题比较多,所以单独列 出来出来如数列 5,10,15,85,140,7085如数列 5, 6, 19, 17 , 344 , 55 如数列 5, 15, 10, 215,115这种数列后面经常会出现一个负数,所以看到前面都是正数,后面突然出现 一个负数,就考虑这个规律看看 52=6+19 5

8、2=10+15 4)奇偶数分开解题,有时候一个数列奇数项是一个规律,偶数项是另一个规律, 互相成干扰项3如数列 1, 8, 9, 64, 25,216奇数位 1、9、25 分别是 1、3、5 的平方偶数位 8、64、216 是 2、4、6 的立方先补充到这儿。 5) 后数是前面各数之各,这种数列的特征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呈 2 倍关系如数列:1、2、3、6、12、24 由于后面的数呈 2 倍关系,所以容易造成误解!数字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题型分析所谓数字推理,就是在每道试题中呈现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 列,但这一数列中有意地空缺了一项,要求考生对这一数列进行观察和分析, 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从

9、而根据规律推导出空缺项应填的数字,然后在供选择 的答案中找出应选的一项,在答题纸上将相应题号下的选项涂黑。在作答这种数字推理的试题时,反应要快,既要利用直觉,还要掌握恰当 的方法。首先找出两相邻数字(特别是第一、第二个)之间的关系,迅速将这种 关系类推到下两个相邻数字中去,若还存在这种关系,就说明找到了规律,可 以直接地推导出答案;假如被否定,应该马上改变思考方向和角度,提出另一 种数量关系假设。如此反复,直到找到规律为止。有时也可以从后面往前面推, 或“中间开发”往两边推,都是较为有效的。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找出数字排 列时所依据的某种规律,通过相邻两数字间关系的两两比较就会很快找到共同 特征

10、,即规律。规律被找出来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在进行此项测验时,必 然会涉及到许多计算,这时,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下面我们分类列举一些比较典型或具有代表性的试题,它们是经常出现在 数字推理测验中的,熟知并掌握它们的应答思路与技巧,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但需要指出的是,数字排列的方式(规律)是多种多样的,限于篇幅,我们不可 能穷尽所有的排列方式,只是选择了一些最基本、最典型、最常见的数字排列 规律,希望考生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实际 上,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很复杂的排列现象,只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和研 究,就会发现,它们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复合而

11、成的。只要掌握它 们的排列规律,善于开动脑筋,就会获得理想效果。另外还要补充说明一点,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因此,当 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答难题。 这种处理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甚至会对难题的解答有 所帮助。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 1】2,5,8,()4A 10 B 11 C 12 D 13【解答】从上题的前 3 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 的数字 与前面 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 5,第一个数字为 2,两者的差 为 3, 由观察 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

12、的一项进行推 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 11,即答案为 B。【例题 2】3,4,6,9,(),18A 11 B 12 C 13 D 14【解答】答案为 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 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 差数列 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 13。在这种题中,虽 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 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 3】3,9,27,81()A 243 B 342 C 433 D 135【解答】答案为 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

13、比数列。其特点为 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 3,故括 号内的数字应填 243。【例题 4】8,8,12,24,60,()A 90 B 120 C 180 D 240商后等比商后等比【解答】答案为 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 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 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 603=180。5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 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 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例题 5】8,1

14、4,26,50,()A 76 B 98 C 100 D 104【解答】答案为 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 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 2 倍减 2 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 的数字应为 502-2=98。 等差与等比混合式【例题 6】5,4,10,8,15,16,(),()A 20,18 B 18,32 C 20,32 D 18,32【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 5 为首项、等差为 5 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 4 为首项、等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 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 重新组合

15、,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 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例题 7】34,35,69,104,()A 138 B 139 C 173 D 179【解答】答案为 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 第二项相加等 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 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 为 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 重要规律。【例题 8】5,3,2,1,1,()A -3 B -2 C 0 D 2【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

16、是相加形式的,而 这题属于相减6形式,即第一项 5 与第二项 3 的差等于第三项 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 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 1-1=0,故答案为 C。 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例题 9】2,5,10,50,()A 100 B 200 C 250 D 500【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 10 等于 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 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 D。【例题 10】100,50,2,25,()A 1 B 3 C 2/25 D 2/5【解答】这个数列则是相除形式的数列,即后一项是前两项之比,所以未知 项应 该是 2/25,即选 C。 求平方数及其变式【例题 11】1,4,9,(),25,36A 10 B 14 C 20 D 16【解答】答案为 D。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直觉力强的考生马上就可 以作出这样的反应,第一个数字是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