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542077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研发之道:论质量效率和成本更多内容欢迎莅临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 企业研发管理的目的企业研发管理的目的企业研发管理的目的是:开发正确的产品(正确决策),并且正确地开发产品(正确执行)。前者是领导的主要职责,后者是团队的主要职责。 2.1.1 开发正确的产品所谓所谓“开发正确的产品开发正确的产品”是指是指“开发能够赚取合理利润的产品开发能够赚取合理利润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评判产品。对于企业而言,评判产品“好坏好坏”的最的最主要指标是该产品产生的主要指标是该产品产生的“利润利润”,而不是产品功能的多少强弱。,而不是产品功能的多少强弱。研发工作主要存在于企业和大学。千万要注意,不可把

2、大学搞科研的方式照搬到企业中来。我看到不少企业从大学里请来所谓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到企业搞产品研发,结果做出自我感觉良好、却没有人买的东西,把企业亏得一塌糊涂。政府及社会各界给大学投资很多钱搞科研,允许人们去研发不赚钱的东西,那是因为大学科研机构的主要考核指标是学术水平而不是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的职能和大学科研机构的不同,大学科研机构不赚钱不会倒闭,而企业不赚钱就要命了。企业必须开发“能够赚取合理利润”的产品,否则就是错误的决策。判断一个设想中的产品能否给企业带来合理利润,这绝对不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不论是开发自主不论是开发自主产品还是合同项目,企业研发流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域是产品还是

3、合同项目,企业研发流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域是“立项管理立项管理”。立项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分析并采纳符合企业根本目标的立项建议,使之成为正式项目,并将人力资源、资金、时间投入到项目上,最终获得期望的效益。反之,拒绝不符合企业目标的立项建议,避免浪费公司的资源和机会。 2.1.2 正确地开发产品当企业已经决定开发某个产品时,产品决策过程已经完成,之后进入执行过程。“正确地开发产品”是开发团队的职责,即:(1 1)开发团队应当在预定的时间和成本之内,完成质量合格的产品。(基本目标)开发团队应当在预定的时间和成本之内,完成质量合格的产品。(基本目标)(2 2)开发团队要尽最大努力把

4、产品做得好、做得快并且少花钱。(奋斗目标)开发团队要尽最大努力把产品做得好、做得快并且少花钱。(奋斗目标)开发团队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打好以下基础:(1)要有合适的研发流程,避免开发过程混乱。(2)开发团队要具备充分必要的工作技能。综上所述,企业研发机构的主要工作是: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决策综上所述,企业研发机构的主要工作是: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决策“正确地开发产品正确地开发产品”,为企业,为企业创造效益;另一方面,要持续地改进研发流程和提升工作技能,把前者做得更好。创造效益;另一方面,要持续地改进研发流程和提升工作技能,把前者做得更好。 2.22.2 衡量研发优劣的关键指标:质

5、量、效率和成本衡量研发优劣的关键指标:质量、效率和成本评价研发做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指标当然是研发产生的经济效益。但遗憾的是,在研发过程中人们无法得知当前项目(或产品)究竟会产生多少经济效益。拿什么来衡量正在进行的研发工作做得好不好呢?假设产品决策是正确的,如果开发团队把产品做得又好、又快、又省钱,我们自然认为研发工作做得好。把口语“好、快、省”翻译成为专业术语,就是“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所以衡量企业研发工作优劣的关键指标是所以衡量企业研发工作优劣的关键指标是“质量、效率和成本质量、效率和成本”,企业研发管理的奋斗目标是,企业研发管理的奋斗目标是“提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高质量、提

6、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质量、效率、成本”三者天然存在对抗关系。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人们买东西的时候大多认可“质量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即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再如俗话“慢工出细活”,言下之意若想获得高质量,干活就比较慢,效率降低了。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犹如“鱼、熊掌和美酒”三者兼得,谈何容易!物理学中有个富有哲学意义的熵增定律,大意是:复杂系统的各个成分自然趋向于混乱无序,越混乱越稳定。如果要打破混乱,建立秩序,就要赋予系统一定的力量或能量。熵增定律也适合于人类社会。混乱是事物的最自然状态,秩序不是最自然的状态。但是人们希望社会有秩序

7、,所以要付出代价来建立制度,要有人维持秩序。如果企业没有研发管理,那么研发机构最自然的状态是“质量越来越差、效率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即最大程度的混乱。这样的状况显然不是人们希望的,所以研发机构必须寻求能够改变混乱状况所以研发机构必须寻求能够改变混乱状况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加加“坚强的执行力坚强的执行力”。我们只有充分理解“质量、效率、成本”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 2.32.3 论质量论质量2.3.1 什么是软件质量词典对质量的定义是: 典型的或本质的特征; 事物固有的或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8、或本质; 优良或出色的程度。CMM 对质量的定义是: 一个系统、组件或过程符合特定需求的程度; 一个系统、组件或过程符合客户或用户的要求或期望的程度。上述定义很抽象,人们看了准会一脸迷惘。就让我们用“人的健康”来类比解释软件质量:古时候人们以为长得结实、饭量大就是健康,这显然是不科学的。现代人总是通过考察多方面的生理因素来判断是否健康,如测量身高、体重、心跳、血压、血液、体温等。如果上述因素都合格,那么表明这人是健康的。如果某个因素不合格,则表明此人在某个方面不健康,医生会对症下药。通过类比,我们这样理解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是许多质量属性的综合体现,各种质量属性反映了软件质量的方方面面。人们通

9、过改善软件的各种质量属性,从而提高软件的整体质量(否则无从下手)。质量属性可分为 2 大类:(1) 产品专有的质量属性。产品专有的质量属性。例如手机产品的专有质量属性:通话质量、重量、体积、耗电量、样式等。(2) 软件公共质量属性。软件公共质量属性。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有软件,就有软件公共质量属性,如正确性、健壮性、可靠性、性能、易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灵活性等。表 2-1 是常见的十个软件公共质量属性,供读者了解。表 2-1 常见的软件公共质量属性质量属性描 述正确性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正确性”的语义涵盖了“精确性”。正

10、确性无疑是第一重要的软件质量属性。健壮性健壮性是指在异常情况下,软件能够正常运行的能力。正确性与健壮性的区别是:前者描述软件在需求范围之内的行为,而后者描述软件在需求范围之外的行为。健壮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容错能力,二是恢复能力。可靠性可靠性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属性,指的是在一定环境下,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程序不出现故障的概率,因此是一个统计量,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软件可靠性问题通常是由于设计中没有料到的异常和测试中没有暴露的代码缺陷而引起的。性能性能通常是指软件的“时间空间”效率,而不仅是指软件的运行速度。人们总希望软件的运行速度快些,并且占用资源少些。易用性易用性是指用户使用软件的容易程

11、度。软件的易用性要让用户来评价。清晰(易理解)清晰意味着工作成果易读、易理解,开发人员只有在自己思路清晰的时候才可能写出让别人易读、易理解的程序和文档。安全性安全性是指防止系统被非法入侵的能力,既属于技术问题又属于管理问题。一般地,如果黑客为非法入侵花费的代价(考虑时间、费用、风险等因素)高于得到的好处,那么这样的系统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可扩展性可扩展性反映了软件适应“变化”的能力。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变化”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需求、设计的变化,算法的改进、程序的变化等。可扩展性是系统设计阶段重点考虑的质量属性。兼容性兼容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软件相互交换信息的能力。兼容性的商业规则是:弱者设

12、法与强者兼容,否则无容身之地;强者应当避免被兼容,否则市场将被瓜分。可移植性软件的可移植性指的是软件不经修改或稍加修改就可以运行于不同软硬件环境(CPU、OS 和编译器)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代码的可移植性。一个产品的质量因素可能非常多,我们还要学会识别质量要素(即重要的质量因素):(1 1)从商业角度讲,客户最关心的、能成为卖点的质量属性才是质量要素。)从商业角度讲,客户最关心的、能成为卖点的质量属性才是质量要素。(2 2)从技术角度讲,对整体质量影响最大的那些质量属性才是质量要素。)从技术角度讲,对整体质量影响最大的那些质量属性才是质量要素。对于任何一个商业产品,我们首先要识别质量要素,才能给

13、出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如果某些质量属性并不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那么要少花费精力,只要及格就行。要把精力用在对经济效益贡献最大的质量要素上,而不是一股脑地想把所有的质量属性都做好,否则不仅做不好,还可能得不偿失。 2.3.2 企业的质量观念大凡软件工程教科书为了强调质量的重要性,总是要举一些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软件质量事故,例如航天飞机爆炸、核电站失事、爱国者导弹发生故障等等。学术界喜欢宣扬质量至上的理念,而忽视企业的利益,将质量目标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这种做法会误导大量读者。许多技术人员都有“质量越高越好”的观念,这种观念是被教科书灌输的。质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尽善尽美,即零缺陷,可是哪个企

14、业能够做到零缺陷?我曾在 2002 的著作高质量程序设计指南C+/C 语言中宣扬了高质量程序设计的理念,力求使 C/C+程序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目标。尽管此书得到了许多程序员的赞同,但是难以在企业中推行。我经过反思之后改变了质量观念:重视软件质量是应该的,但并不是“质量越高越好”。只有极少数软件应该追求“零缺陷”,对于绝大多数软件而言,企业利益决定了质量目标,而不该把质量目标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航空航天系统对质量要求极高,任何缺陷都有可能导致机毁人亡,所以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消除缺陷。在发射航天器之前,只要发现任何异常,就会立即取消发射指令,直到异常被消除为止。前苏联做得更过分,许多重大武器系统的

15、负责人都签了生死状,系统研制成功则获得英雄勋章,失败则被枪毙。在这种压力下没有人敢对质量有一丝松懈。上述严格系统毕竟是少数,世上绝大多数商业软件的缺陷并不会造成机毁人亡这样的重大损失,否则没有人敢从事软件开发了。迄今为止,我认识的所有软件人员都没有因为软件缺陷而坐牢或被枪毙。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接触过的软件几乎都是有缺陷的,即便是软件业老大 Microsoft,它的软件产品也经常出错甚至经常死机,人们骂几句后还会照样使用这样的的软件。如果企业销售出去的产品质量比较差,轻则挨骂,重则被退货甚至被索赔,因此为了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但是企业不可能为了追求完美的质量而不惜一切

16、代价,当企业为提高质量所付出的代价超过收入时,这个产品已经没有商业价值了,还不如不开发。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获取合理的利润,而不是生产完美无缺的产品。产品质量太低了或者太高了,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获取合理的利润,而不是生产完美无缺的产品。产品质量太低了或者太高了,都有可能不利于企业获取利润。企业理想的质量目标不是都有可能不利于企业获取利润。企业理想的质量目标不是“零缺陷零缺陷”,而是恰好让广大用户满意,并且将,而是恰好让广大用户满意,并且将提高质量所付出的代价控制在预算之内。提高质量所付出的代价控制在预算之内。事实上,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质量高低”和“企业效益高低”有四种对应关系: 质量提升,效益增加。(人之常识) 质量降低,效益下降。(人之常识) 质量提升,效益下降。(出乎意料) 质量降低,效益增加。(出乎意料)前 2 种符合人之常识,而后 2 种不符合人之常识(出乎意料),但却客观存在。 2.3.3 质量与效益关系之一:质量高效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