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青蛙看海》有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4206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教《青蛙看海》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执教《青蛙看海》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执教《青蛙看海》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执教《青蛙看海》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执教《青蛙看海》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教《青蛙看海》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教《青蛙看海》有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教执教青蛙看海青蛙看海有感有感执教青蛙看海有感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4执教青蛙看海有感青蛙看海是国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感悟体验、培养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创设情境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真切的感受。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 在教学青蛙看海第二时的一开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我出示一张美丽的大海图。这时我问学生:“这是哪儿?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了画面上,看着美丽的图画,听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

2、一下子被带到了遥远的海边,看到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听到了大海的拍岸声,闻到了大海那略带咸的气息。这时老师再把青蛙想看海而被大挡住了去路的难题推给学生,给学生们一个自由想象、思考的空间。这样做即缩短了久远事物的时空距离,引起了儿童对中有关事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对语言的感受也随之而敏锐起。 2、发挥角色效应,让学生主动入情入境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需要,让学生担任童话角色、向往角色、或身边角色,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对教材中的角色的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语言

3、表达能力、表现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训练。 在教学第四到第十自然段的时候,我放了“小松鼠和小青蛙登“的动画,然后问:“这只小松鼠,小青蛙可爱吗?你们能不能把这么可爱的小青蛙小松鼠表演出呀?”学生的表演欲望被激起了,情不自禁地按自己表演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表白,去操作,去裁决,合情合理的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 在指导对话中我经常试着把学生推向中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表现。如一个学生在扮演青蛙时很随意的读:“是啊。可是太高了,我上不去。 ”我没有先指出他的缺点,而是说:“现在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小青蛙。 ”

4、教师再引导:“你这只小青蛙真神气。不过你刚才看见大还害怕得吸了口凉气,现在老师听你读后好像觉得你这只小青蛙很有信心爬上这座高似的。你能再读一遍吗?”这样,学生即知道了该怎么读好、演好小青蛙,又减少了他们的挫折感,从而激发起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 3、创设情境,传达真情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活的,一旦他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学就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到第十自然段小青蛙和小松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顶后,我问:“小青蛙,小松鼠到了顶心情怎样?”学生齐答:“高兴。 ”教师伺机说:“那么我们一起做小青蛙、小松鼠读读这句话吧。 ”学生马上读出了兴高采烈的样子。然后

5、,教师出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顶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教师富有激情的引导:“现在你们就是小青蛙,小松鼠,你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顶。你们想说什么呀?”学生们情不自禁的大喊大叫起:“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啊!大海,你太美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促使儿童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 二、注重感悟体验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蓄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内容的前提。此外

6、,还可以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比如挂图、投影、多媒体可见及模拟实验、表演等。但是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的关键字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语感。 在教学青蛙看海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联系他们生活的实际,说说自己害怕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再联系上小青蛙吸了口凉气,体会“吸了口凉气”是小青蛙因为害怕才做的动作。在解释“善跑”时也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动物很善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说说为什么说他们很善跑?从而理解了“善跑”的意思。又如在体会小松鼠、小青蛙登的“累”时,我让学生看看图画上高耸入云的大,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就是小青蛙、小松鼠,就这样一级一级的向上跳,回怎么样?

7、学生回答:“很累。 ”教师再引导他们:“你们能把这种累的样子读出吗?边读要边想象当时的情境,像放电影一样。 ”学生就声情并茂的读了起。通过多种感觉,使符号、语言、意义、表象有机结构,使语言字所表达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1、 “对症下药”,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 加德纳指出,在正常的条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个智能。 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听着悠扬的音乐,看着美丽的大海画面,进入了大海的情境中。再说一说看见了什么。通过这个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用眼睛对大自然进行观察的能力;在优美的

8、音乐声中也培养了学生对音调、旋律、节奏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音乐智能也得到了发展。再让学生用语言说说看见了什么,大海是怎么样的,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得到了发展,可谓一举三能。在后面分角色朗读中,我用小木块在讲台前搭了两步台阶,让学生带上头饰上台表演登。学生在一边登台阶一边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智能,又训练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运动智能。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由于过分看重学生统一的一面,忽视他们的丰富个性,喜欢以统一的模式衡量和要求他们,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处处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学生,便会经常体验到羞辱、内疚、恐惧等消极经历。

9、这种消极的经历和体验会中断一个人某种智力发展的路径,从而使这种失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机会。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在教学青蛙看海的第十一自然段时小青蛙和小松鼠终于登上了顶。在用图片展示了他们登上顶的画面以后,教师引导:“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们看见了这么美的大海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如果你是一只会唱歌的青蛙,你会怎么样?会跳舞呢?还有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高兴呢?自己想一想,跟着音乐做一做。 ”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高兴得笑着,跳着,或欢呼,或跳跃,或高兴得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学生各自潜在的智能都被充分的调动了起,这时再让他们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爬上顶?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

10、:“是靠了小松鼠帮忙小青蛙才爬上去的。 ”有的说:“是小青蛙自己努力,一级一级爬上去的。 ”也有的说:“苍鹰引路,小青蛙不怕困难,才爬上顶的。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予以肯定:“对呀,当我们遇到困难,要像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再加上朋友热心的鼓励的帮助,那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搜索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2、对学生实行“开启智能”的多元评价 据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八种不同的智能,人没有智能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类型的差异。很多被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所擅长的智能类型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每个孩子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

11、到别人的赞扬,宽容和鼓励,能使孩子们有信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面对孩子的不理想的朗读或错误的回答,教师可以中肯的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切不可说出“你读得太难听了”“你的声音怎么那么低。 ”之类的挫伤学生积极性、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过分的批评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一句“你读得真认真,能再响亮一些吗?”, “再试一下,你一定能读好!”,却可燃烧起学生对读书的希望之火,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教学青蛙看海一时,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和鼓励,从而减少他们的挫折感,激发学生的潜能。如一个学生在读松鼠的话时很随意的读道:“你想看海吗?”我没有急于指出他的缺点,而是说:“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让我们这些害怕胆小的青蛙听后能有勇气登上大。 ”结果读第二遍时他不仅读出了小松鼠的有礼貌,而且还表演出了动作。这样,学生即知道了该怎么读好、演好小青蛙,又减少了他们的挫折感,从而激发起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在情境中充分发展他们各自的丰富多彩的个性。(搜索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本转载自黄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