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3973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加以说明,敬请各位评委老师评委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充分、必要、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本教材中,这节内容被安排在数学(选修 1-1)的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的第 2 节。在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节内容前,还安排了“命题及其关系 ”这节内容作为必要的知识铺垫,这样可以使学生丰富并深化对命题的理解,也便于老师讲透充要条件这一基本数学概念。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能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熟练判断四种命题间的关系;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可以自觉地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

3、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3)情感目标: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会观察”, “敢归纳”, “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定 义。(2)教学难点:由于概

4、念抽象性,必要条件的定义将是本节内容的难点.二、教学方法分析: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开放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1)创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情景,在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2)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参与式” 、 “生活化” 、 “探索性” ,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以求获得最佳效果。(3)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归纳总结等一般科学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

5、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4)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三、学习方法分析: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归纳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命题结构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四、教学过程分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 复习就

6、知,温故知新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上节课“常用逻辑用语 ”是本节课深入研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条件与结论有怎样的逻辑关系”,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启发式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充分条件与必

7、要条件的定义”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定义的说明和判断方法的重要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设计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 1例 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反馈教学,内化知识。(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

8、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7)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五、板书设

9、计:为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要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把板书设计成直观、程序:六、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扩展于新情境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问题情景 例 1; 5、从集合的角度来理解 2、简化定义 例 2. 6、课后练习 3、 (定义说明)判别步骤 4、判别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