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52570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论文-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学论文-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学论文-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学论文-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学论文-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论文-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论文-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张融碧胃病诊治经验【 【关关键词键词】 】 张融碧 胃病 诊治经验胃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 病、胃下垂、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张老师诊治胃病 ,主张辨证论治,每获良效。现将张老师诊治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 发发病机制病机制 胃是人体受纳、腐熟水谷的重要脏器,具有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共同特点,以 通为用,以降为顺。中医学认为,胃病的发生,与人体各种内外因素和人体整体 情况密切相关。胃病初起,胃腑气化失调,运化无力

2、,升降失调;进而功能受损, 气血阻滞;最后发生器质性病变,人体气血阴阳受损。三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 响,相互演变。2 辨辨证证分型分型 胃病初起,气化失调,运化失司,症见胃脘部胀闷不舒,嘈杂泛酸,口爰气,矢气 少,胃纳欠佳,或伴口苦,苔薄白,脉平和或弦。伴胸胁部胀痛不舒,牵及背部,多 与情绪变化有关,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失降,治拟疏肝理气和胃,予柴胡 疏肝散加减;或伴口苦口臭,大便干结或不消化物,苔腻或黄腻,发病前有饮酒过 度,嗜食膏粱厚味,为胃气壅滞,郁而化热,再复进寒凉生冷,或外感寒邪,郁闭 气机,脾气不得升,胃气不得降,治拟消食和胃,予保和丸加减;平时性情抑郁, 易怒,烦躁,易哭

3、,夜睡欠佳,伴胃脘部胀闷,嗳气,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治拟 疏肝解郁,予百合地黄汤加减。胃病初起失治,病情加重。或病愈后反复发作,功能受损,升降失调,运化无力, 气血阻滞,病情较气化失调更重。症见胃脘定时疼痛,痛引及背;或饥饿时疼痛明 显,或食后疼痛尤甚,食欲不佳,口爰气泛酸,治拟标本兼治,疏补并行。气滞型 疏肝理气,温胃止痛,四逆散加减;燥热型清胃润燥,和中止痛,左金丸加减;气陷 型补中益气,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减,或升阳益胃汤加减。胃病迁延日久,胃腑发生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人体气血阴阳受到损害,症见胃脘 部胀痛,不易缓解,食量减少或食入即吐,面黄肌瘦,疲倦乏力,舌质胖,苔白腻 或舌质红瘦,

4、苔少。治法补虚扶正为主,或佐以降逆止血,或温中行气,或清热润 下。3 诊诊治治经验经验 张老师在治疗胃病过程中,十分注重疏肝气以调理脾胃之气机,气机舒畅,脾胃 自安。但肝气不条有郁结、横逆之分,辨证有虚实之不同。因此在临证时或疏肝, 或抑肝,或平肝,或柔肝,或清肝,当证权宜而应变。肝郁土壅,胸胁胀满,用疏 肝解郁和胃,方以四逆散加减或柴胡疏肝散加减;肝气横逆犯胃,恶心、呕吐,用 平肝降逆,方以旋覆代赭汤加减;肝阴不足,胃阴亏虚,用柔肝养阴和胃,方用一 贯煎加减;脾虚木乘,大便稀溏,用抑肝扶脾,方以痛泻要方加减;肝火犯胃,胃脘 灼热,用清肝和胃,方以左金丸加减。总之,以肝气条达,脾胃升降复常为根

5、本。张老师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胃病患者中多见嗜食膏粱厚味,饮酒过 度,胃气壅滞,郁而生热,这与虚寒证显然不同。如果不辨证分型,妄进温补香燥 之品,势必加重病情,久治不愈。故凡热证者,通腑泻热,效果颇佳;寒热错杂者, 可温清并用。如上热下寒者,用辛开苦降;湿热蕴结者,用清热化湿;痰热互结者, 用清热化痰。胃病以寒热错杂最为多见。故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用以调 其升降。张老师临床上治疗胃病用药以轻灵流畅见长。治疗胃病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最 忌呆补、壅补。胃气实者,宜消积导滞,祛邪不可误补;胃气虚者,气机不运,虚而 夹滞,宜补虚行滞,不可壅补;久病由气入络,此为气滞血瘀,宜活血化瘀;久

6、病 脾虚,湿浊不化,为脾虚湿困,在补气中加枳壳、佛手、大腹皮之类,使之升中有 降;脾阳已伤,湿热未净,正虚邪恋,常用藿香、佩兰、半夏、米仁、滑石芳香化湿 ,湿去则脾运;胃气不充,食滞不化,为脾虚食结,常用鸡内金、陈皮、莱菔子、制 大黄、谷麦芽消导化积,食化则纳自振。4 病案病案举举例例 例1:患者郭某,女性,40岁,工人。患者平素性格内向,烦躁易怒。患者反复上腹 部胀满2年余。今胃脘部饱胀,嗳气,早饱,弥漫性烧灼样疼痛,时有恶心、呕吐或 厌食,情绪波动后明显。大便成形,欠畅,苔薄黄舌质胖,脉弦细。曾去多家医院 就诊,B超、胃镜、食道吞钡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以健脾和胃 ,疏肝解郁

7、。处方:黄芪30g,党参、白术、枳实、芍药各12g,甘草3g,柴胡、川朴、 苏梗、香附、九香虫各10g。服用7剂后自觉症状好转,前方加减,服药3周后症状 基本消失。按语:此例属现代医学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发病机制复杂,但与胃的运动功 能障碍有密切关系。目前临床上应用促动力药有肯定的疗效,但有不少副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抓住主症,兼顾他症,取得更好疗效。中医学认为,本病 属“心下痞”、“胃脘痛”等范畴。为胃、肝、脾功能失调,气机逆乱。病位在胃,其最 根本的病机是脾虚。脾属脏,胃属腑,两者相表里。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 味出焉”。叶天士提出:“纳食者运动者脾,脾宜升则健,胃宜

8、降则和。”脾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人体的消化功能,故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调理是关键。根据升降 理论,本方用黄芪、白术、党参益气健脾和胃;柴胡、香附疏转气机,疏肝解郁;枳 实行气散结,柴胡升清降浊;芍药、甘草益气养阴,调和中气,两者合用能缓急舒 挛,治疗胃痉挛、肠胃疼痛不适。九香虫温运脾阳、理气止痛并有杀灭Hp作用;茯 苓、川朴、苏梗健脾化湿,醒脾宽中。诸药合用健脾和胃,疏肝解郁,使之气血和 调,脾气健运,升降有度。例2:患者王某,男,4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余,于2003年2月17日就诊。患者 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刺痛为主,多与饮食无关,不为抗酸剂缓解,腹胀、频繁恶心 、呕吐或仅泛苦水,口干、

9、口苦,大便正常,胃纳欠佳,苔黄脉弦。胃镜示:胆汁反 流性胃炎。曾去多家医院就诊,予H2受体阻滞剂或达喜治疗,效果不肯定。中医 认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拟疏肝行气,和胃降逆,泄热化瘀,予和胃汤加减。黄 连6g,吴茱萸2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子12g,百合10g,乌药15g,枳壳12g,丹 参30g。1天1剂,每剂2煎取汁200ml,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后l周复查胃镜 。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按语: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证”等范畴。根据中医理论 及临床症状、胃镜观察,认为肝脾不调,胃失和降,日久致肝胃郁热夹有血瘀为 其病机。肝主疏泄,胆汁的排泄有赖于

10、肝的正常疏泄功能。若肝胆气滞,疏泄失 职,则胃失和降,胆汁上逆,日久化热伤及胃络。治拟疏肝行气,和胃降逆,泄热 化瘀。和胃汤方中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泄胆和胃,制酸降逆;柴胡、郁金、川楝 子疏肝解郁,配合枳壳疏肝行气:丹参活血化瘀通络;全方可使肝气条达,胆胃谐 和,从而达到胆汁自止,黏膜修复的目的。研究表明,柴胡、枳壳等调节胃肠运动 ,促进胃排空,增加幽门括约肌紧张度,防止胆汁的反流;丹参能扩张血管,增加 胃黏膜的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促进胃黏膜炎症的消除及糜烂的愈合;川楝子可 抗溃疡,松弛奥迪氏括约肌,并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张老师临床发现治疗胆 汁反流性胃炎时适当应用百合、乌药养阴清热,有良

11、好的效果。例3:患者沈某,男,41岁,工人。患者素嗜酒辛辣;胃脘部胀满2年余,食入胀满加 剧,嗳气,无泛酸,口干苦,大便时结时溏,苔薄黄舌质红边光,脉弦细。胃镜诊 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管溃疡;病理检查:胃窦部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 皮化生,不典型增生II级,建议定期复查。中医诊断“胃痛”,辨证久食辛辣,胃阴 被劫,肝强乘胃,胃阴亏虚。治拟酸甘化阴,清热和中。处方:炒白芍15g,乌梅15g ,木瓜15g,炙甘草6g,太子参30g,白术10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佛手片 12g,绿梅花10g,米仁30g,藤梨根30g。前方加减服用十余剂后自觉症状好转,服 药5个月后复查胃镜,病理检

12、查诊断为轻度浅表性胃炎。按语:萎缩性胃炎的确诊完全依赖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病理活检提示胃黏膜固有 腺体萎缩即可确诊。中医学无此病名,而依据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的原则。本病 成因多由饮食不节,邪热伤胃,胃阴被劫;情志失调,肝强乘胃,胃阴被耗;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气滞血涩,中焦失养等原因造成胃络受阻,营血不足,胃黏膜枯 萎而成病。此例属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导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横犯脾胃,肝胃失和,气 滞血瘀,郁而化火,耗伤胃阴。治疗以柔肝养阴、清热和中;基本方中芍药、乌梅、 木瓜等酸味柔肝生津敛阴,补充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不足;太子参、甘草益胃补 气资化源;蒲公英、蛇舌草、藤梨根清胃中之邪热而不伤阴;佛

13、手片、绿梅花疏肝 理气而不伤阴;米仁健脾化湿,防止胃细胞癌变。例4:患者俞某,女性,43岁。患者上腹部胀满疼痛3年余,空腹加剧,嗳气无泛酸, 胃纳欠佳;腹胀,大便溏薄,1天34次;苔薄质淡胖有瘀点,脉细涩。胃镜检查为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检查:胃窦、胃体部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 生;肠化分型为中度不完全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运化失常, 气滞血涩,中焦失养,治以益气健脾化滞和中。处方:黄芪、党参各15g,白术、淮 山药、刺猬皮、香附各10g,天仙藤、天花粉、白花蛇舌草、炒米仁各30g,1天1剂, 水煎服。服药14剂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服药6个月后胃镜复查为浅表性胃炎,

14、病 理检查为胃窦、胃体部慢性浅表性胃炎。按语:此例属脾虚气滞型,“纳食主胃,运化主脾,太阴湿土,脾阳始运脾气香 燥。”故脾虚气滞者用健脾理气化滞法。方用黄芪、太子参、淮山药、白术健脾益 气,培土生源;枳壳、香附理气化滞;米仁化湿健脾,白花蛇舌草清热,鸡血藤养 血和络,刺猬皮理气止痛;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加天仙藤、栝楼根。据现代医学 研究,萎缩性胃炎的形成除外界因素外,还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和胃黏膜缺乏某 些微量元素有关。所以治本的方法是改善胃黏膜内在环境,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在益气养阴、清热化湿、理气活血的中药中存在着大量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含 有多种微量元素的药物。如黄芪、太子参、白术、淮山药

15、等益气药物均能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白芍、木瓜、乌梅等养阴药物能改变胃黏膜内环境,并增加微量元素 ;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米仁等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枳壳、香附、鸡血 藤等理气活血药物能扩张血管、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促使胃黏膜细 胞再生,加快黏膜恢复正常。例5:患者张某,女性,40岁。患者黑便2天,1周前上腹部疼痛,饥饿时明显,进食 后好转,夜间时有痛醒。2天前,上腹部疼痛症状缓解,出现柏油样黑便,1天2次, 成形,量约300g,伴头晕乏力。胃镜示: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伴出血。西医予洛 赛克(通用名: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治疗。患者同时来中医科就诊。自诉大便 色黑,胃脘部隐痛,嘈杂

16、,泛酸无嗳气,纳可,大便1天未解,舌淡胖,苔黄,脉细, 证属肝虚胃实。治拟健脾和中清化。方药:吴茱萸3g,川连6g,蒲公英、赤芍各15g ,生草3g,白及15g,龙胆草3g,党参、白术、茯苓各12g,佛手片、川朴花、香附、 元胡各10g。服药7剂后,大便色黄,胃脘部隐痛好转,时有嗳气、泛酸,予香砂六 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2个月,2个月后胃镜复查正常。按语:该例属中医“便血”范畴。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主要与“虚”、“热”有关。 虚者为脾虚,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脾失健运或劳倦思虑过度损伤脾胃,以致脾 胃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血液外溢,下注为便血。热者为胃热,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导致胃火炽热。景岳全书所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 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此外病久入络, 以致瘀血阻滞脉络,流行不畅,便血不循经,亦可便血,本例为脾虚胃实,故治疗 标本兼顾,泻补共用,调气活血,开清降浊。方中芍药有泻肝安脾、缓中止痛、散 恶血消肿痛之作用。佛手片、川朴花促进胃排空,避免胃潴留,杀灭和抑制幽门 螺杆菌,修补局部组织,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