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史书中的诗歌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2456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史书中的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汉代史书中的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汉代史书中的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汉代史书中的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汉代史书中的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代史书中的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史书中的诗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汉代史书中的诗歌柯马丁普林斯顿大学林日波译在倍受尊崇的古典诗歌总集诗经和南方楚歌总集楚辞之外寻找中国早期的诗歌,我们习惯借助于中古时代及其后来的几部主要诗歌总集。首先是文选和玉台新咏 ,二者的成书时间都可以追溯到六世纪前半叶,其次是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 ,其成书时间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早期。这些这些文本有这样的地位,部分是因为它们吸收并合并了一些较早时代的、今早已湮没无闻的诗歌选集,因而,它们成了我们进入中国中古早期诗歌世界的门径。1除了上述总集,还有大量晚于乐府诗集的诗歌选集。此外,我们发现在类书中广泛征引了许多诗歌,现存最早的例子可以追溯到七世纪早期。然而,看一看逯钦立编辑的一部最完整的先

2、唐诗歌总集,2我们发现其中相当多的诗是因为被嵌在历史文献的叙事中才得以首次传播的。在这儿,我的意思既不是指某位特殊的历史学家尝试采用独立目录的方式收集并存录诗歌,像沈约(441513 年)所撰的宋书乐志就集中了大量的诗歌;也不是指那种我们经常见到的在某个人的传记中选录其文学作品现象。我所指的反而是这样一种情况,即诗歌作为构成整体有机组成部分被天衣无缝地包含在了叙事当中,借此会议纪念文集出版的良机,我很乐意表达我对康达维教授的感激和敬意。1997 年至 1998 年,我在华盛顿大学学习的十八个月的时间里,他教授给我很多知识,事实上,至今依然如此。这篇会议论文是我在 20022003 年学术假中完

3、成的,这期间我作为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院历史研究系的一名成员,得到了 为助教设立的梅隆基金的资助。感谢史嘉伯以及我在普林斯顿的同事毕德胜,对本文他们给予了优异评价, 同时也提出了修改意见。 1在这篇会议论文中,我所用的“诗”和“歌”这两个术语在某种程度上其内涵是一致的。这里所讨论的每一首诗其实就是歌。诗需要和赋这种通常是更华丽的韵文体裁相区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可以做到的。 刘歆(公元前 23 年去世)曾经为赋下定义说:“不歌而诵谓之赋。 ”参见汉书 (北京:中华书局, 1987)卷 30,第 1755 页。本文末尾,我将重提歌和赋这两种体裁的界限问题。 2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3 卷。 (北

4、京:中华书局,1984)2这形成了中国早期历史编纂学有别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历史编纂学的特色。一方面,诗歌的创作及其表演是出现在特定叙事背景中的,并由某一历史角色完成;另一方面,诗歌和叙事又是相互说明和印证的。在选集中,来解说一首诗上下文的疑义一般是留待后来的注释并因此产生了一种特殊阐释方法,而历史著作就是把诗歌文本本身直接作为叙事内容向我们讲述。保存在文学选集里的诗歌被从其特有的起源语境中剥离了出来,而历史著作则将诗歌作为过去自身的真实表述保存下来。与过去特定的时刻相联结的诗歌包涵了富有戏剧性的历史时刻的本质,反过来又被保留在关于这一时刻的回忆中。3本文试图考察早期帝国时代的历史著作,即有

5、关于西汉时代事件的历史著作与诗歌之间的关系。西汉历史著作主要保存在司马迁(约公元前 145年约 86 年) 史记和班固(3292 年) 汉书中,这些历史著作是我们了解西汉历史的最直接的资料,尽管这两部著作似乎包含有通过轶事传统形成的叙事,而且在其最终定型的版本中这一传统一直延伸至班固所处的时代。4在其制度需要并促进了书面文本的传播的发展中的官僚政权之中, 5在文学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通常具有华丽形式的赋这种文体确定的汉代, ,被一致3 尽管在历史著作之外,这些诗歌中的大部分没有被编为诗歌选集,但是由于它们随同那些人所共知的奇闻轶事同时出现,因此仍然获得了如同它们今天所保持的这样一种“半经典”

6、的地位。另外,早期历史著 作中保留了那些奇闻轶事的伟大作品其地位接近于传统经学著作,也处于传统学术的中心。所以,我的观 点与大卫史嘉伯在中国早期的诗歌和历史想像 (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999 年第 59 卷第 2 期,第 305306 页)一文中所提出的不被收入选集中的诗歌是“非经典”的观点略有差异。除此以外,我坚持 认为史嘉伯在许多领域所作的工作都为当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至于另一项对于历史著作叙事中诗歌的有 价值的、有关常璩(约 291约 361) 华阳国志的研究,参看即将刊印的 J.米歇尔法莫国人作诗: 华阳国志中的赞美诗和谴责诗 4 不但是对汉书 ,而且对史记 ,我都坚信他们的记载是符合史

7、实的。然而, 史记中某些叙述的确切性问题以及这些叙述与汉书中相应部分的关系问题还是有争议的。如果想获得对上述问题表达支 持或者反对意见的论著列表,参见拙文关于史记中的“司马相如传”以及赋的问题 (美国东方 学会会刊第 123 卷,2003 年第 2 期,n.2) 5 我已经在很多场合下著文讨论过这种发展情况。参见拙文经典的宗教形式、文本及其形成:中国早期“文”的历史演进 , 通报第 87 卷,2001 年第 13 期,第 4391 页;关于马克爱德华鲁威仪的 特写文章:中国早期的创作和权利 , 国际中国评论第 7 卷,2000 年第 2 期,第 336376 页;基 于近来出土抄本文献的中国早

8、期史学研究 ,收入罗然主编的重新雕龙:中国诗学的理解一书(布拉 格:查尔斯大学Karolinum 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772 页;西汉时代的审美观点和赋的起源 , 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第 63 卷,2003 年第 2 期,第 383437 页;出土文献与文化记忆:诗经早期历 史研究 , 中国哲学第 25 卷(2004 年即将刊印) 。3理解为一种表演类型短歌的诗体形式的,在社会和文本实践的各个层面稳步出现。在早期历史著作的叙事当中,诗歌经常作为许多重要时刻的标志出现,而且与情感、道德的强烈诉求以及对事实、真实性的强烈认定有关。这一点适用于精心创作的帝国祭献颂诗,适用于身体或情感绝灭刹那时

9、主人公或有情人即兴吟唱的抒情诗歌,也适用于预言政治灾难或者哀叹民生多艰的匿名小调。我们发现,在汉代历史著作的不少篇章中,当事件发展到极富戏剧性的时刻时,用词就开始有韵了。历史著作所具有的这种功能使得诗歌被人们认可接收。这一事实也表明更为广泛的诗歌文化的真正显现不单单是在宫廷之中,而且是超出宫廷之外的。为了得到关于这种存在在西汉时代的具体印象,我们首先可以查证的资料是汉书艺文志中的赋与“歌诗” (歌词)部分内容,其中除了 1005 篇赋,还著录有 316 篇“歌诗” ,6但这个目录既不完全也不公正。列在目录之首的是注家“高祖歌诗二篇” ,注家们认为是指史记和汉书中所保留的刘邦(即汉高祖,公元前

10、202 年195 年在位)的两首诗歌。7接着便是两组分别为 14 篇和 5 篇可能与汉武帝(公元前 141公元前 87 年在位)国家祭祀颂诗即“郊祀歌”8的目录有关的祭祀颂诗,以及 35 篇与军事远征、帝王巡游、愉快旅行相关的歌诗,其中附有一些被认为是皇帝宫廷成员创作的歌诗。军事和6 汉书卷 30,第 17531755 页。亦可参见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一书第 184189 页。 汉书本身列举的诗歌总数是 314 首,事实上应该多出 2 首。关于汉代诗歌 的权威性的西方论著仍然是桀溺的中国古诗探源:汉代抒情诗研究 (莱顿:E.J.Brill,1968)一书。 安

11、妮比勒尔所著汉代的流行诗歌和歌谣 (火奴鲁鲁: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3 年再版)一书即使再 版时考虑到了初版遭受的诸多批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缺憾,无法成为可靠的参考书。 7 史记 (北京:中华书局,1982)卷 8 第 389 页、卷 55 第 2047 页。 汉书卷 1 下第 74 页、卷 40 第2036 页。 8 至于“郊祀歌” ,参见汉书卷 22 第 10521070 页;至于对它的翻译研究参见拙文中国国家祭祀颂歌 (斯图加特:斯坦纳,1997) ,第 174303 页。在艺文志中,那 14 首歌诗即泰一杂甘泉寿宫 歌诗 ,其他 5 首即宗庙歌诗 。至于将二者合在一起就是 19 首“

12、郊祀歌”的假设,参见王先谦汉 书补注 (北京:中华书局,1983)一书卷 30,页 56b。在汉书艺文志讲疏一书中,顾实确 信在祖庙中演唱的这 5 首颂歌是 19 首郊祀歌中的前 5 首,它们对应着五方神灵,其中包括“中”这一方 位。4旅行诗被怀疑在一定程度上是与 18 首 “铙歌”相配合的。铙歌 18 首次被保存在六世纪早期沈约所著的宋书乐志中,尽管在形式上有严重的缺陷的。 。9然而,没有任何特别的证据证明“铙歌”是西汉时代创作的。 汉书艺文志中有关短歌部分的其他篇目标题更加晦涩难明,这些诗歌的大部分甚或全部都亡佚了。学者们已经把源自汉书艺文志的早期的诗歌集合标题与那些仅在很晚的诗歌选集中流

13、传的诗歌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所征引的极少的论据仍然是带有推论性的。我们必须记住汉书艺文志中所列的著述,尽管是删节的形式,仍然相当于西汉时代晚期帝国图书馆献的目录。这个目录最初即是刘向(公元前 79年8 年)在公元前 26 年遵照朝廷颁布的政令搜集了整个帝国的所有著述,然后按照一定的分类和次序编写成的别录 。10其后,刘歆将其删改整理为七略 ,班固在编写汉书时,采纳并进一步删削了七略的内容。近来出土的一些文献在汉书艺文志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记录,这就表明最终保存下来的这份西汉帝国图书馆书目是有所取舍的。此外, 汉书本身就已经存在有意删剪的证据。11据我推测, 汉书艺文志中所列举的歌诗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是

14、乐府中的人员所演唱的。乐府这一帝国机构创立于公元前 7 年,有不少于829 人供职其中,他们为国家祭祀提供乐曲,同时也演练不同地区的风俗曲调。129 参见宋书 (北京:中华书局,1983)卷 22 第 640644 页;乐府诗集 (北京:中华书局,1979)卷 16 第 223232 页;逯钦立校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卷 1 第 155162 页。至于精彩的分析评论, 参见陆侃如、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 (济南:山东大学,1996)一书第 162170 页。也可以参看铃木修 次著汉魏诗研究 (东京:大学馆书店?1967)一书第 123151 页;张永鑫著汉乐府研究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

15、2)一书第 167172 页;萧滌非著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一书第 4759 页。 10 汉书卷 10 第 310 页、卷 30 第 1701 页。11 在汉书卷 51 第 2367 页,班固记载说,除了艺文志中所列举的 120 篇赋作,枚皋(fl.公元前130 年110 年)还有“数十篇”作品“尤嫚戏不可读者” 。 12 参见汉书卷 22 第 10721074 页。对于乐府的历史,参见张永鑫汉乐府研究一书第 4581 页;安妮比勒尔神话创作与乐府:中国早期的流行歌诗和民谣 , 美国东方学会学报第 109 卷,19895因此,我们并不奇怪,除了汉武帝时的 19 首郊祀歌和汉高祖时的 17首安世房中歌13,仍能发现有 72 首歌诗、民谚及其片断的创作时间自称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并且大都被保存在史记 、 汉书等西汉及东汉时代的史料中。14或许不是所有的都源自西汉,然而这些诗歌创作的实际时间大概接近于汉书创作的时代。它们依然属于早期帝国时代的传说,因此比那些仅仅保存在宋书及其后的文献资料中的诗歌内容(其中包括较晚出现的对传说内容继续扩充和详加叙述的诗歌)更可靠。或许有一些甚至说是许多仅仅保存在晚近著作中的诗歌真的源于早期,可能就是西汉时代。但是,能证明这一种假设的证据充其量是少之又少,通常情况下根本就不存在。在诗歌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