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521915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美学原理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编号:09330030933003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 美学原理美学原理 总学时数:总学时数:3232 学时学时一、说明部分一、说明部分1. 课程性质 本科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授课对象为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它以审美关系 与人类审美活动为主要对象,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的审美关系,是一门跨学科的 综合性的人文学科。2. 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重视美学理论向审美实践能力的转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培 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美学学科的性质,中西

2、方美学的历史以及美学研究的方法; 掌握: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运用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 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并能树立正确、健康、进步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美的本质,审美范畴;难点是美感心理过程与美感心理要素。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可分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外作业等教学方法。一般教学内容都要求 学生提前自学,必要时可安排学生在课堂阅读教材的有关章节,以锻炼提高学生通过阅读 接受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辨能力。课堂讲授着重讲解重点难点问题,并以提问和必 要的课堂讨论来启发学生思辨。对于非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课堂讲授则主要点出有关知

3、识点,而着重指导学生自行学习有关教材。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朱立元主编.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 月 参考书目: 1刘叔成,夏之放 美学基本原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7 月2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 6 月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 6 月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 7 月5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年 9 月6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 11 月8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

4、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年 11 月 9.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年 1 月10钱钟书.谈艺录 (补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 9 月11钱钟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 6 月 12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 8 月二二.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2第一章第一章 美学学科与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学科与美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 了解:人类的审美现象,美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 二、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人类审美现象 知识要点: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经验。 第二节 美学学科的诞生 知识要

5、点:审美资源;鲍姆嘉登与美学 第三节 美学史与美学的学科定位 知识要点: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学科性质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美学的意义 知识要点:自我美育;人格塑造 三、本章学时数:三、本章学时数:2 学时第二章第二章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 一、一、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了解:美的本质问题的历史,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掌握:西方美学史的一些重要美学命题 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美的本质问题的难解性 知识要点: (1)美的本质难解的原因; (2)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三条途径; (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命题; (4)美是生活” 第二节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知识要点:审美活

6、动不是生物学现象;汉字“美”原义 第三节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知识要点: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四节 美的特征 知识要点:形象性,新颖性,社会性,感染性;“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三、本章学时数三、本章学时数:4 学时第三章第三章 审美形态审美形态 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 了解: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艺术的审美层次与价值,各种艺术的审美特性。 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美 知识要点:人体美,行为美,人格美,劳动美,技术美学 第二节 自然美 知识要点:“自然的人化” ,自然美的三种形态,自然美的特征3第三节 艺术美 知识要点: (1)艺术美的本质及其特征

7、; (2)艺术作品的审美层次:言-象-意; (3)艺术美的价值:审美,补偿,净化,教育,娱乐; (4)艺术品的分类; (5)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建筑,音乐,绘画,书法,文学,影视。 三、本章学时数:三、本章学时数:8 学时第四章第四章 审美范畴审美范畴 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 了解:中西方哲学与审美文化的差异性,由此导致审美范畴的不同。 掌握:悲剧、崇高、意象、气韵和意境的理论知识,并能用于审美的分析与鉴赏。 二、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的基本审美范畴 知识要点: (1)悲剧与喜剧; (2)崇高与优美; (3)丑与荒诞。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主要审美范畴 知识要点: (1)意象;

8、 (2)气韵; (3)中和; (4)意境。 三、三、 本章学时数:本章学时数:6 学时第五章第五章 美感与审美判断美感与审美判断 一、一、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了解:美感的产生发展以及美感的特点;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掌握:美感与快感的区别,美感与理智感的区别,审美趣味与生活趣味的区别。 二、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美感的内涵和根源 知识要点:美感的广义与狭义;社会实践是美感的最终根源 第二节 美感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要点:美感产生的三个阶段,原始巫术礼仪与图腾崇拜;美感发展的双重表现, “比德”说与“畅神”观 第三节 美感的特性 知识要点:美感与日常生理快感的区别;美感的个人直觉性

9、、合目的性与愉悦性; 审美情感与道德感以及理智感的区别。 第四节 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知识要点: (1)审美趣味与生活趣味的异同; (2)审美趣味的个体差异:形式感知的差异,内容领悟的差异;4(3)审美趣味的共同性:时代共同性,阶级共同性,民族共同性,全人类的共同 性。 第五节 审美判断及其标准 知识要点:审美判断的主客观条件;审美判断的标准 三、三、 本章学时数:本章学时数:4 学时第六章第六章 美感的心理过程美感的心理过程 一、一、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了解:美感心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美学的理论 掌握:审美态度与日常态度的区别, “心理距离”理论, “虚静”理论,物化境界。 二、教学

10、内容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美感的心理准备:自觉审美态度的确立 知识要点: (1)审美态度的涵义; (2)审美态度的具体要求以及与日常态度的区别; (3)布洛的“距离”理论; (4)中国传统美学的“虚静”理论。 第二节 美感心理过程实现的三个层面 知识要点: (1)形式感知:主客相遇层次; (2)同情共感:主客交流层次; (3)物我同一:主客合一层次(物化境界) 。 第三节 美感的心理效果阶段 知识要点: (1)审美欣赏再创造的愉悦;接受美学 (2)审美能力的提高; (3)审美情感的丰富。 三、本章学时数:三、本章学时数:2 学时第七章第七章 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心理要素 一、一、 教学要求教学

11、要求 了解:美感心理的基本要素如记忆表象等,以及四大要素的涵义。 掌握:审美感知的特点,审美想象的三种类型,审美情感的作用,融汇性理解。 二、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美感心理要素分析的理论依据 知识要点:康德说;“表象唤起想象力跟理解力的和谐互动,与人的快感相联系, 快感对表象进行判断,这就是美。 ” 第二节 审美感知-美感心理的门户 知识要点: (1)感知的作用; (2)主要审美感官; (3)审美感知的特点:饱和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整体性。 第三节 审美想象-美感心理的桥梁 知识要点:5(1)想象力的心理学实质; (2)简单联想的三种类型;通感 (3)再造性想象与创

12、造性想象; (4)想象力的双重品格:理解性,抒情性。 第四节 审美情感-美感心理的动力 知识要点: (1) 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的区别; (2) 审美情感的特征; (3) 审美情感的动力作用:强化审美知觉;激活审美想象;聚合意象体系。 第五节 审美理解-美感心理的深化 知识要点: (1)审美理解的特点; (2)审美理解的两种形态:前提性理解,融汇性理解。 三三. . 本章学时数本章学时数:4 学时第八章第八章 审美教育审美教育 一、一、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了解:中西方的美育史,美育的理论内涵。 掌握:美育的作用,美育的层面与方法。 二、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美育史与美育的涵义 知识要点: (1) 西方美育观的演变; (2) 中国美育的历史; (3) 美育的涵义。 第二节 美育的作用 知识要点: (1) 美育与个性塑造; (2) 美育与社会和谐; (3) 美育与文化建构。 第三节 美育的层面与方法 知识要点: (1) 美育的层面: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理想的建立,审美创造力的开发,完善人 格的塑造。 (2) 美育的方法:协调,感兴,激励,启悟 三、三、 本章学时数本章学时数:2 学时教研室:文学教研室教研室: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张泽鸿执笔人:张泽鸿 系主任审核签名:系主任审核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原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