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552162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1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智力密集地区人力资源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陈秉钊 刘婷婷 范军勇 彭坤焘 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不是来自自然资源、 物质资本的数量增加 和单纯的规模扩大, 而是来自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 同时, 一国的智力资源的发挥将是决定该国长期发展的决定力量。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既 是掌握着知识的主体,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智力资源既包括受过良好专业技术 教育、具有较强知识资本积累的个体才智,也包括由众多具备相当知识与专业技 能的人才所共同组成的教育机构、科研单位、研发部门等智力资源的组织形式。 但微观

2、主体本身在一定区域内的行为和活动是创新性活动得以展开的关键因素。 1 智力资源密集地区人力利用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1 智力资源密集地区人力利用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上海市杨浦区是智力资源密集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方针 引导下,杨浦区在 2003 年提出了建设“知识创新区”的战略,确立了把杨浦区 逐步建设成为上海市创新产业密集区域的目标。战略提出后,区内科技园区的建 设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环绕复旦和同济两所大学的分布格局,创新 性企业也集聚在以大学为中心的半径 2-3km 范围内。 但要将杨浦智力密集地区建 设为“知识创新区”, 仅有上述对科技园区范围的划定与企业楼宇的建造是

3、不够 的,还应包括为企业和人力资源本身服务的配套软硬环境建设。 人力资源环境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力资源培养和发挥的各种外在条件 和要素的总和。地域内的环境和氛围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交流,信息和资源快速 传递,并极大地激发创新活动的产生,应是“知识创新区”的一大基本特征和发 展目标,也是地区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体现。高校与企业园区的高度集中为 “知识创新区”的营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技术与信息的交流,人员之间 的合作与交往提供了地域上的最大便利。但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智力密集区 (如硅谷)来看,创新活动的产生更多依赖这些创新个体之间的交流程度,如企业 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企业与上下游产

4、业的配合、高校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输 送等。 且人力资源之间交流最频繁、 信息传递最广泛的地方往往既不在企业内部、 也并非在工作时间,而是在遍布于城市之中的非正式交流场所,进行如茶余饭后 的休闲交谈当中。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环境的建设中,考虑临近单元之间的 交流便利,提供充分的非正式交流场所,使城市功能与人力资源的活动相匹配, 应是“知识创新区”功能设置和空间布局优劣的重要评价依据。 2 杨浦区人力资源利用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现状 2 杨浦区人力资源利用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的互动现状 2005 年 8-9 月,受杨浦区区委所托,对杨浦区 6 所高校和 11 个科技园区中 的上百家创新性企业,高智力

5、人力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高校的学生和企 业员工,并对人力资源集中分布地区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调研的要点是:了解杨浦区智力资源的现状与结构;了解杨浦区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 与其空间活动状况。 目的是通过微观主体的角度来明晰空间和创新主体的互动关 系,以明确空间环境改善的目标与前提。 2.1 杨浦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的潜力是否能够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与其存量、知识 结构和利用机制都高度相关。 杨浦区的高校师资和科研机构较为密集, 在人力资源总量方面处于上海领先 位置:计有高校 17 所,占上海的 34%,两院院士 44 人,占全市的 26%,享受国 务院特殊津贴的

6、专家 1713 人,占全市的 19%。在 130 万常住人口中,有 15 万在 校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2.3 万人,大学教师 9000 多名,66 个国家重点学 科、22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 150 家科研院所。 杨浦区实际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占 28.49%,其中具有本科学历 占 11.24%,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 3%,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占 3.9%,远低于国际 上创新性产业密集地区的平均水平。虽然杨浦区是一个综合功能的城区,创新性 企业只占一部分, 但以上情况说明长久以来杨浦高校培养的大部分人力资源并未 流向杨浦企业,人才资源间的互动比较脆弱,可从调查中得到证实。 在对学生

7、的问卷调查中,复旦片区高校有效问卷共 372 份(包括复旦大学和 上海财经大学),调查对象有 86.4%三年级以上学生,所学专业包括计算机硬件 占 8.1%,软件开发占 8.7%,生物医药占 4.9%,新材料、新能源 5.3%,厂商管理 占 8.7%,金融财经占 28.9%。可见,有大约 69.4%的学生所学专业与杨浦区创新 性产业所需人力资源专业对口,尤其是金融财经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同济大学 有效问卷共 178 份,调查对象有 96.5%为三年级以上学生,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 为 25.6%。所学专业包括计算机硬件占 9.8%,软件开发占 10.3%,新材料、新能 源 7.1%,光机电一体化

8、占 6.3%,建筑、城市规划、道桥占 30.8%,工商管理占 7.6%,金融财经占 8.5%。可见,有大约 82.5%的学生所学专业与杨浦区创新性产 业所需人力资源专业对口,尤其是建筑、城市规划、道桥专业。 由此可以看出杨浦区科技人力资源对于杨浦区创新性产业发展的潜力虽大, 但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和发挥,就会成为隐性的、对社会生产力难以起到作用的资 本,而且使已经付出的教育成本沉没。杨浦区实际拥有的教育资源、高校人才和 园区数量,与区内现有的就业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差异,也正反映了该区人力资源 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以下将从人力资源利用、本区城市功能的情况以及城市空 间布局对人力资源活动的影响,来探讨人

9、力资源创新潜能发挥受阻的原因。 2.2 杨浦区人力资源对城市功能利用的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杨浦区除了有2 个经科委认定的科技园区外,还有多个分 布在不同街道的科技楼宇, 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复旦和同济周边 5km 范围 之内,这两片区域也是绝大部分创新性企业的聚集地,其人力资源的利用状况可 以代表杨浦区人力资源的利用水平。因此,调查的样本数据也多集中在这两个片 区,通过对此地域人力资源活动状况和此区域地块功能的调查,找出两者现状的 关联状况及问题。 2.2.1 区位环境较好,但内部功能混杂影响智力密集区优势发挥。 杨浦区高智力密集区处于上海中心城区之内, 在交通区位条件上有足够的优

10、势,上海飞速发展的信息环境使杨浦区有可能最快接触到高端的知识和信息。但 由于杨浦区曾是上海的老工业区,其内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杂,现在仍有许 多都市工业用地残留在高校或园区附近,还有大量的特殊用地穿插其中,这种空间镶嵌环境显然是一个不利因素,祈望区政府能够有效解决,以便能为创新性企 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 2.2.2 高校人力资源与本区知识企业关联程度总体偏低。 调研发现,虽然杨浦区高校人力资源看似充足,却并没有成为周边的企业人 才来源的主流, 企业也并没有因为聚集在高校附近而依靠其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更 多人力资源的支持。从抽样调查人群的来源看,该区域的员工大多都是非杨浦高 校的毕业生。

11、复旦附近企业仅有 37.7%的人来自于杨浦高校,同济为 36.1%,数 量都不多。且片区内的科技企业有 23 主要采用了公开社会招聘的方式录用人 力资源,企业用人机制与选址杨浦区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很好的结合。 高校师生在临近的相关创新性企业兼职也是开放高校人力资源、 促进周边创 新性企业积极发展的一种方式, 新竹的台湾交通大学毕业生在新竹的就业率达到 50%以上。因此杨浦区的高校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流入杨浦区企业中,既与企业用 人机制有关, 也与学生本身对杨浦区的看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在高校教育中, 对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培养和学生自身就业素质的锻炼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到学生 毕业后的就业意愿和工作

12、能力。 对于名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应有足够能力在外进行 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活动,与周围的科技企业发生直接关联,这也是学生就业倾向 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调查中发现复旦和同济两片区的兼职情况在这方面不尽相同 (表 1)。 在复旦片区有 50.8%的学生在外兼职。 其中 45.54%的学生是通过老师或同学 介绍去兼职,有 38.8%的学生是通过社会选拔或竞争上岗的。而在企业中工作的 学生不到 14,绝大部分都是从事临时性,低层次的服务性工作,如家教或推 销员。可见复旦片区高校的学生虽然对外接触社会的机率较高,但通过人际网络 进入企业的并不多,而且缺乏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机会,企业并未普遍接受高 校学生到内

13、部兼职。同济片区则相对活跃,由于周边聚集大量与建筑、城市规划 相关的创新性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创办与发展都与同济密切相关,很多本科生在 高年级阶段就开始外出兼职。调查中,有 42.9%的学生表示有兼职经历,从访谈 中获悉,53.6%的学生兼职的职业都与专业有关,多数学生都在企业中工作,如 绘图员、咨询助理、质量检测等工作,且通过老师或朋友介绍到企业的情况较为 普遍。 作为智力密集区两所最重要的高校及其附属的科研机构,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 关联度无疑是提升企业创新力量的支撑力量。与院校进行联合开发、聘请院校的 专家到企业里来做顾问、 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在企业兼职以及与院校进行联合合 作等,都可以成为

14、周边企业利用高校人力资源的主要方式,但从调查结果来看, 杨浦智力密集区高校人力资源与周边企业并未充分结合。 2.2.3 创新性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周边教育资源。 从成熟科技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经验来看, 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企业的“核心管理方法”,这是开发人力资源资源的基本措施,因为它不仅是发展员工能力 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吸引、激励和留住人力资源的一个有效方法。特别是 杨浦区各级高等教育院校众多,不仅是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优良场所,也能加强 企业与高校的联系。但调查发现,杨浦的创新性企业并没有利用周边大学作为培 训机构,大部分员工没有培训机会,这不利于杨浦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升(图 1)。虽然复旦

15、片区和同济片区分别有 69.7%和 62.8%的员工表示,所在企业与大 学或科研院所有联系,但这两片区的企业送员工到附近高校培训的比例较低。而 在创新活力较强的地区,例如硅谷,大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培训中心的角色,这不 仅限于为企业输送人才,还包括对于片区内创新性企业人力的培训,这都是基于 现在的创新所需要的是“终身学习”与不断接触到新的创新源。 而据抽样调查显示,复旦片区有 78.43%的员工从没有得到过公司的深造机 会。同济片区有 82.2%的员工从未得到深造机会,其余有过深造机会的员工,也 只有 41%是在杨浦区内大学进行,可见企业并未充分利用附近的高校教育资源提 高员工素质(图 2)。说明

16、在合作方面存在着缺陷。 2.2.4 人力资源之间与各机构之间交流渠道不畅通。 企业内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他们的意识和心态能够影响企业的发展 速度。员工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能够使杨浦建立一个庞大的“人际网”,通过这 个网络,各种信息和人力资源以最快的方式在区域中传递。而在调查中发现,虽 然很多企业创始人就是大学内的人员(老师或者科研人员), 或企业是由大学校办 企业脱胎而来,在区位上也占尽优势,却仅有 25%的职工所在企业与大学有技术 合作或聘请学校的教授、技术人员担当技术顾问,这表明了高素质人力资源与企 业之间的信息互动渠道受阻的状况。 它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化人力资源配 置效率低下的表现,即缺乏相应的沟通平台和环境建设。调查中还得知,由于没 有便捷的渠道和机制支持, 大多数企业无法将遇到的技术困难告知大学或科研机 构,也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信息回馈,与其合作的机会就更加缺失。 2.3 杨浦智力密集区人力资源与城市空间的互动现状分析。 从上述分析来看,高智力人群对周边城市功能的利用状况存在很多问题。杨 浦区科技人力资源对于杨浦区创新性产业发展的潜力并未完全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