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520547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章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 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 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 2: 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 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 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 3

2、: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 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 请回答:(请回答:(1)材料)材料 1、2、3 的观点相同吗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并加以评述。(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1)材料 1,2,3 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 点在于:材料 1 和 3 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 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 2 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3、的观点,他们把世 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 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 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 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 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哲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 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 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

4、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彻底唯物主义 一元论的根本要求。2、针对以下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 )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穷困挫辱,不可以成德。 (摘自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 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 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它将永 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摘自霍 布斯:论物体 ,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商务 印书馆 1975 年版) 材料 3

5、 略 请回答: (1)分析材料)分析材料 1 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2)分析材料)分析材料 2 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2(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答:(1) 材料 1 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 如果不加以禁止, (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 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 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发展观。 (2) 材料 2 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

6、看做是外力 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发展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 (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矛盾的同 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系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 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 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 17 世纪和

7、 18 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 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不是一件 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 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围那些微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 性的稽核。 ”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材料 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 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 ”马赫主义者抓 住这一点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灭

8、了”, 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 只存在感性知觉, 物质是“荒 谬的虚构”和“假设”。 材料 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 我们的 知识正在深化; 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 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 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 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 请回答: (1)材料)材料 1 所表明的哲学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所表明的哲学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2)材料)材料 2 种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种所体现的自

9、然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列宁的观点,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学)结合列宁的观点,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学 说。说。 答:(1)材料 1 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 分它把具体的物质 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惟一特性 即客观实在性;1 分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 1 分(2)材料 2 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致陷入唯心主义,迷失方向。 1 分唯心主 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攻击唯物主义。 1 分

10、(3)材料 3 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1 分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和攻击,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1 分哲学的 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具有绝对性。 1 分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 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1 分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的。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词语”,是我们对产生结 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 学

11、材料 2: 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 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 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材料 3: 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 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中去认识必然性。 请回答: (1)材料)材料 1 和材料和材料 2 哲学观点各有什么错误?哲学观点各有什么错误? (2)材料)材料 3 理论的合理处和错误是什么?理论的合理处和错误是什么? 答:唯

12、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 然性是客观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如此,可以出现 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1)材料1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 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 有认识或无知造成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 现出来的。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完全否认偶然性,只能导致神学目的论。材料2属 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

13、进化决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 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 (2)材料3 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其贡献。但黑格尔 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这是其错误所在。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 经观念地存在着。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人民出版社 2001 版,第 208 页。 列宁指出: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 “

1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 列宁全集第 55 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83 页。 材料 2: 西方专家曾经断言中国是一个“贫油国”,以李四光为代表的我国地质学家总结了世界找油经验,分析了我 国的地质条件,揭示了我国地质条件下成油的规律,断定中国有丰富的油藏。他们踏遍了祖国的平原和荒 漠,航行了渤、黄、东、南海,在海陆新生代上下第三系地层中找到了石油和天然气,此后,我们有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勘探,相继开发出大庆油田等 高产油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材料 3: 1875 年的一天,亚历山大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分别在两个房间配合做一项试验,由于机件发生故障,沃

15、 森看管的发报机上的一块铁片在电磁铁前不停地振动。这一振动产生了波动的电流沿着导线传播,使邻室 的一块铁片产生了同样的振动,振动发出的微弱声音被亚历山大贝尔听到了,1875 年 6 月贝尔和沃森利4用电磁感应原理,试制出世界上第一部传递声音 的机器-磁电电话机, 1876 年在美国投入使用,早在 1876 年以前,已有不少科学家从理论上对这种通信 方式作了说明。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系统表述上述材料揭示的哲学理论。)系统表述上述材料揭示的哲学理论。 答:(1)上述材料揭示了意识的作用,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

16、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 标和蓝图而进行的。为此,在意识中,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 动的方式和步骤,即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 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 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 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 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第二章第二章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原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