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蜀道难导学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84772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蜀道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蜀道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蜀道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蜀道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蜀道难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蜀道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蜀道难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卉原中学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2010-6- 主备人 孟凡平 审核人 包科领导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蜀道难蜀道难导学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用法说明:熟读课文,对照注释把握诗歌思路并完成练习。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蜀道难是乐府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 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 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

2、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 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 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 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 寓意。 ”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二、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完成基础练习1、 蜀道难从体裁上来说是一首 诗,作者李白,字 ,号 ,盛唐著名浪漫主义诗人。2、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 ) ( ) ( ) 鱼凫( ) 秦塞( ) 石栈( )猿猱( ) 扪参(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3、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开国何茫然!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扪参历井仰胁息 但见悲鸟号古木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 三、深层探究 (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答: (二)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蜀道 的雄奇险峻。答: 3.诗的第二节,

4、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答: 四、背诵这首诗。拓展阅读剑阁为蜀之门户,写剑阁,正如胡震亨所说,是为了“著其戒” 。这涉及诗的寓 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朝廷的部队 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 “化为狼与豺” ,搞地方割据。如果 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 。诗人这番 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 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 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 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 卉原中学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2010-6- 主备人 孟凡平 审核人 包科领

5、导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蜀道难(一) 一、课文悟读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 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 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 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 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 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 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 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

6、 4 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 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 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二、亮点探究 1全诗结构如何?蜀道特点及诗歌特点如何?探究学习: 结构特点是有明显的起承转合,但大开大合,不拘传统。蜀道特点用一个表达,难;用四个 表达,雄奇险峻;用更多的字表达,就是蜀道难全诗。诗歌特点是散文化的语言,浪 漫主义的手法(想像奇特丰富、气魄宏伟豪迈),爱国主义的感情 第一段:蜀

7、道开辟之难(一叹蜀道之高)(开篇:主旨句一见) 想像奇特丰富 雄奇险峻 第二段:蜀道旅途之难(二叹蜀道之险)(主体:主旨句二见) 气魄宏伟 豪迈 第三段:蜀道人事之难(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结尾:主旨句三见)2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探究学习: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 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 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

8、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 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 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3全诗出色的描写有哪几句,好在哪里? 探究学习: “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 ”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诗句铺展的 好像是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 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 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

9、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 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 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4“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探究学习: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 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 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丰富而浪漫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 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

10、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 风云,鞭挞海岳 ”,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 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 物,仿佛看到诗人那 “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 ”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 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 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 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

11、相得益 彰的作用。 5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探究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 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同时要多肯定学 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6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学习: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 一条 30 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 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

12、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 他化用西晋张载 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 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卉原中学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2010-6- 主备人 孟凡平 审核人 包科领导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 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三、选题设计 1太白风采与盛唐气象之间有何联系? 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的书籍,收集有关资料。 (2)整理李白诗词中最能表现其风采的诗句和盛唐 历史文化方面的史料。 (3)在上面准备的基础上,分组探究,仔细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 联系。 参读书目: (1)唐诗鉴赏辞典 。 (2)王运熙李白研究 ,作家出版社 1962 年版。 (3)茆家培 中国李白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 (4)林庾诗人李白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1954 年版。 (5)马鞍山市李白研究会编 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 ,中国展望出版社。 (6)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 。 (7)汪静之李白研究 。 (8)王瑶李白,华东 人民出版社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