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农村到文明农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48441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乡土农村到文明农村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乡土农村到文明农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乡土农村到文明农村(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3责任编辑: 高小立 徐 健电话:(010) 65389197电子信箱: 2011年1月24日星期一艺术评论“一个人与一个村庄的保卫战。 ”这样的场 景不免悲壮,但是,如果这个人被赋予了拯救 群体的责任,在人与自然的战争中,摒弃以往 “人定胜天”的想法,以生命的尊严捍卫自己的 家园,寻求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那 么,这样的人和这样的场景不免就具有了崇高 的意味。 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永远的 田野就让我们在一名农村基层村主任的身上 感受到了一种震撼灵魂的崇高之美。他超脱了 个人的欲望,用生命的力量捍卫着人类古老的 田园梦想。他以自己病危之躯,凭借顽强的毅 力,运用智慧凝聚所有村民

2、打了一场家乡保卫 战。这场战争的主旨是放弃以往农民的私利, 改变原有的耕种方式,退耕还林,重建生态环 境,以捍卫望海村这个即将被勒令迁移、消失 的村落。这样, “一个人”与“一片土地”就不 再仅仅是生养与依赖的关系,而具有了相互尊 重的意味,营造了崇高的审美之境。可以说, 这部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电视台、吉 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公司、吉林大地影视有限 公司继希望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之后拍摄 的田野三部曲收官之作永远的田野 ,所表达 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了以往的农村题材电视 剧,它不再是简单地对农村生活的叙述,而是 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承载了人类对理想 家园的美好夙愿与憧憬。剧作以人类对田园

3、生 活诗意化想象的笔触,以优美的镜像语言,讲 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恨的故事,这“爱”是人类 对土地深沉的爱,这“恨”也是人类对掠夺自 然行为透彻的恨。农村剧诗意化的镜像语言以往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大都以写实为主,即使有的农村剧试图通过镜像语言传达更深的 情感,但是也鲜有画面色彩、构图如此具有诗 意的作品,从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 永 远的田野在影像蒙太奇语言上已经成为农村 剧创作的新里程碑。 永远的田野选景在通榆县向海自然保护 区,向海地处吉林西部,是中国著名的湿地, 浩浩淼淼的湖水一望无垠、静如处子。水中是 鱼儿的世界,岸边是鸟儿的家园,美丽的丹顶 鹤成双入对地在天空中飞翔。剧中用诗意化的 影像

4、语言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剧作一 开篇就以诗意化的镜头和语言将观众带入一个 自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显得微 不足道,但是同时又是非比寻常。每个人与自 然相比,是如此的渺小;但是,每个人的一言 一行又对自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就是这 样一片如诗如画的自然保护区,却由于望海村 村民的侵占也面临着灾难。为了保护这片野生 物种栖居的家园,保护局决定要迁移望海村, 于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争开始了。 剧中,还特别注重选择具有意味的意象表 达情感。比如,在向海保护区多次出现的红 桥,这座桥搭向水域,仿佛是人类美好愿景的 延伸。据出品人丛丽介绍,因为搭了这座桥, 很多丹顶鹤由于害怕不敢靠近,于是

5、,所有的 演职人员必须等到丹顶鹤对这座红色的桥熟悉 起来才能开始拍摄。而这座色调鲜艳的桥,则 成了叶思雨与环保志愿者袁梦,与黄榆的女儿 天喜,与村里祝奶奶甚至与丹顶鹤的心灵沟通 的桥,那一抹在芦苇掩映中的红色,承载了人 类对生态的爱。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在影像语言上还原了 一个田园乡村的想象,通过有意味的意象营造 了诗化的意境,从而深化了人物的情感,使得整部电视剧突破了以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具 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具有理想情怀的农村人物剧中的人物除了具有农民的质朴之情,身 上都被赋予了理想主义的光彩。这种理想来源 于他们对于家园的坚守和对于土地的热爱。 坚守爱情的叶思雨追随着丈夫铜光明,为 了

6、抢救受伤的小丹顶鹤而走向了沼泽地,走向 了永恒的理想;而纪长恩则几十年如一日地守 候着战友老魏的坟墓,在这里,他已经不仅仅 把老魏当成一块冰冷的墓碑,而是当成情感的 寄托;万年历老人的百宝箱,仿佛藏着万贯家 财,但是其中却记录着每一个逝去的望海村的 村民的生日和忌日,他用这样的方式承诺着对 乡亲的怀念;而迟迟不肯接受朱二的大美丽也 同样用自己的执著承诺着对逝去丈夫的感情; 而朱二始终对大美丽的追求,也是用一种笨拙 的方式承诺着自己内心对情感的忠贞;羊倌幸 福则守候着故乡的爱人;村主任黄榆则是用整 个生命在承诺着他深爱的土地,甚至在重重阻 力面前都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一腔热忱,决心 带领村民以实际

7、的行动打赢这场看似没有希望 的村庄保卫战凡此种种,人们都用自己的 方式承诺着某种理想,这理想使得他们都如飞 蛾扑火。幸福的人生境界故事没有过多地拘泥于人类对自然的掠 取,而是从望海村已经糟糕的生态环境讲起, 砍伐、盗猎、侵占林地小小的望海村已经 千疮百孔,甚至威胁到了临近的向海自然保护 区。物极必反,人类的贪欲导致了自身的灾 难。面临即将失去家园的村民,无论是村主任 黄榆,还是历经沧桑的村民万年历,美丽的寡 妇大美丽,知青纪长恩,甚至好吃懒做的朱 二,黄榆的死对头乔海山、米沙子等人,他们 之间开始从对立走向妥协,从冲突走向和谐, 直至守护住了这个祖祖辈辈生养的家园。在这 场家乡保卫战中,身患绝

8、症的黄榆用自己最后 的力气扛起了一座村庄不落的旗帜,真、善、 美在这个遭遇灭顶之灾的望海村被放大,正如 编剧冯延飞所说: “我强调的是让人们记住恩 情,忘记仇恨,通过灾难来临时村庄内人们的 种种表现,凸显出我们身边不曾被注意的美丽 的家乡,唤起人们心底那份乡情,最终达成人 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剧中,每一个人都在追问着幸福的真谛, 幸福在每个人的眼中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解 读。在羊倌看来,幸福就是能和相隔千里的女 友永久地生活在一起;对于知青纪长恩来说, 幸福就是能够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守护着战友 的魂灵;对于黄榆来说,幸福就是把一个即将 从地球上消失的村庄挽救回来,并化解了仇 恨,赢得尊重

9、;对于乔海山来说,他终于意识 到幸福在于成全了别人的幸福 可以说,电视剧永远的田野是一部田 园交响乐,它以其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诗意 化的镜像语言,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农民,在走 向现代化之路上对于生态家园的守望和保卫, 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乡土农村的概念,被赋予 了现代的精神和文明的守望。 永远的田野永远的田野 : : 从乡土农村到文明农村从乡土农村到文明农村赵晖新作点评今天, 收看电视剧已成为老百姓公认的 重要消遣方式之一。 假如白天工作生活中遇 到了难题、 纠结、 矛盾、 冲突, 在沉湎于电视 剧情节的这段时间里, 或可暂时忘却、 搁置, 此为收看电视剧的 “转移” 效果通过占 用观众的时间和

10、精力, 转移他们对现实生活 中不如意的注意力, 使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心 绪随着电视剧中虚构世界人物的命运而起 伏, 不再思想自身生活中的痛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靠无害但未必有益 的活动打发时间, 转移注意力, 是必须的、 可 行的一种方式, 但也是较为低级的一种方 式。 眼下, 国产电视剧每年突破一万集, 其中 有许多 “观之无味, 弃之可惜” 的 “鸡肋” 型电 视剧, 如蹩脚的言情剧、 警匪片、 古装戏、 武 侠剧等。 现代题材的电视剧,除了央视综合 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以外,其它无非是乡 村家族的爱恨情仇,繁华都市的豪门恩 怨,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都市中的商场、 情场纠葛,外加小资生活情调

11、的渲染。它 们的传播效果止于吸引眼球,这显然是远 远不够的。 从国家文化建设发展、 国民精神 素质提升的视角看, 这不啻自动放弃了对广 大观众进行娱乐式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的 一块重要阵地。 那么,“高级” 的传播效果如何体现呢? 笔者认为, 比 “转移” 高一个层次的是 “排遣” 效果。 当代中国人, 特别是都市中国人,生 活节奏普遍较快,工作压力通常较大,心 理情绪相对紧张,亟待外在力量的干预和 舒缓,以免积怨成疾。收看内容适当的电 视剧,有望部分地实现这一目标。诚如上 文所说, “转移”效果的自然延伸就是“排 遣”效果,即通过观看电视剧,令观众反 观自身的现实处境,驱赶心中郁积的不良 情绪

12、,或从电视剧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幸运,或从电视剧主人公的绝境 奋起中受到精神的激励 (如张小五的春 天) ;或从电视剧主人公的成功与成长历 程中得到启发,实现励志效果 (如我的 美丽人生) 。这些效果,都有助于将观众 在生活中与现实、 与他人、 与自身的冲突化 解在心理层面, 可谓一种 “排遣” 。 当今某些国产电视剧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于作品所传达的感情讯息和精神蕴涵本 身就是不健康的、 扭曲的、 污染的, 这不仅无 法帮助观众排遣不良情绪, 甚至还会令他们 心情恶化, 在观看后产生许多不良联想。 早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也就是电视在美国社 会大行其道的时候, 传播学者便通过长期跟

13、踪调查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 发现看电视 较多的人会对自身所处环境产生与实际情 况相背的看法。比如看多了警匪剧或涉案 新闻,便觉得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充满危 险,缺乏安全感,而事实上当时的社区安 全情况远非那么糟糕。且看今日电视荧 屏,充斥着商场阴谋, “谍战”频仍, “鬼 影”闪烁,连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家庭伦 理剧也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算计。这 样的电视剧看多了,难免对部分观众的心 理和思想产生不良影响,至少是扭曲了他 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有传播效果理论认 为,观众自身具有很强的主动选择和辨别 能力,他们会“过滤” 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只选择和利用对自己有利和有用的传媒内 容。 但收看电视剧

14、的行为有较强的连续性, 一“沾”上往往难以自拔,而且由于观众 认定电视剧内容是“虚构”的,心理防线 难免降低,认为不过是“娱乐”和“放 松” ,打发时间而已,结果反而在不自觉的 情况下接受了大量“垃圾”情感。至于反 映城市生活的电视剧, “豪华风”和“滥情风”屡禁不止,对许多观众产生误导。据 调查,许多农村观众通过电视剧得知“原 来城里人这样生活” ,对自己入城以后的前 途生发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与电视新闻主要作用于观众的思想不 同, 电视剧重点瞄准观众的情感, 或让他们 哭, 或让他们笑, 或让他们 “醉” , 惟独不能让 他们 “累” , 哭过笑过, 马上忘却, 以便后续的 相似或同类题材

15、电视剧可以继续长驱直入 观众的心灵, 每次都搅动他们的情感, 调动 他们的注意力, 保持设定的收视率。 电视剧 生产和播出的这种逻辑本身, 决定了很难树 立最高的传播目标升华。 继“转移”和“排遣”之后, “升华” 应是电视剧甚至是广义上的文学艺术 作品都应该努力达到的效果。 在大多数 人因忙碌、 浮躁、 功利而无暇阅读文学作品 的今天, 电视剧就相当于 “电子小人书” , 让 观众通过这一窗口认识生活, 感悟生活, 体 验别人的生活, 反思自己的生活。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地位, 这些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都离不开电视剧的影响。 长期以来, 许多电 视

16、剧创作者和拍摄者似乎总是低估观众的 欣赏水平和审美期待, 认为他们只想 “乐呵 乐呵” , 所以, 荧屏上不常出现类似 “大爱” 、 “至善” 、“救赎” 的故事, 即便有, 也被处理得 很煽情, 既走味又走样, 全然不可信。 其实, 不论是革命者殉难的轰轰烈烈, 还是寻常百姓生活的琐琐碎碎, 其中都隐藏 着生活、 生命、 生灵的内在逻辑, 若能用合适 的电视语言表达出来, 对观众的情感必然会 产生震撼, 以致升华。 2010年热播的电视剧 江姐 就成功地将革命历史题材的宏大壮 烈融于生活故事和情感经历的感人与缠绵, 让观众在荧屏上见到一个既是英雄又身为人妻、 人母的有血有肉的女性。 电视剧 深得评论家青睐, 并获观众欢迎, 原因之 一在于它提醒人们: 即便是伟人也有儿女 情, 家务事, 只不过他们能以国家为重, 甚至 牺牲小家, 更树立了高级领导干部子女的楷 模。 这样的电视剧有助于引导观众实现感情 净化和境界升华。 相比之下, 某些 “重拍” 版 的革命历史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