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469035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电池的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纳米晶纳米晶 TiO2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摘要:摘要:太阳能电池的发明,为能源短缺的今天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本文详细论述 了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以及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以及应用。 关键字:关键字:TiO2 太阳能电池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现在面临的两大问题。电能是一种高品位能量,利用、传输和 分配都比较方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重要技术基础,世界各国都 十分重视。这里详细介绍 TiO2 太阳能电池。一、太阳能电池一、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太阳光光能后发生光电转换反应的器件。太阳能 光电池可分为固体光电池和液体光电池。前者如硅太阳能电池;后者如半导

2、体电解质太阳 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又 可分为: (1) 硅太阳能电池; (2) 无机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如砷化镓、硫化镉、铜铟硒电池; (3) 有机/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4) 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 尽管制作电池的材料不同, 但其材料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 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 (2) 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3) 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4) 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性能稳定。二、二、TiO2 纳米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纳米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合成 TiO2 纳米粒子,方法有很多,多数用水解法,然后制备 TiO2 纳米晶膜,即将 Ti

3、O2 纳米微粒均匀沉积在导电玻璃的导电面形成 10 m 厚的纳米多孔膜,在控温炉内于450500高温下煅烧 30 min,形成纳米粒子间的电接触,其粗糙度达 780。最后在纳 米粒子上吸附一层高效染料敏化剂形成光阳极,其中染料为 RuL2(-(CN))Ru(CN)L2)2,( L 为 2,2 -bipyridine-4,4dicarboxylica cid,L为 2,2-bipyridine)。电解液为 0.5 mol/L 碘化四丙 胺和 0.04 mol/L 碘,溶剂为 v(碳酸乙烯酯):v(乙腈)80:20 的混合物,对电极是沉积很薄一 层铂且经缎烧的导电玻璃。这种电池对太阳模拟光总的光电

4、转换效率为 7.9,对散射日光 光电转换效率为 10。三、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三、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纳米晶化学太阳能电池是由一种在禁带半导体材料修饰、组装到另一种大能隙半导体 材料上形成的,窄禁带半导体材料采用过渡金属 Ru 以及 Os 等的有机化合物敏化染料,大能 隙半导体材料为纳米晶二氧化钛并制成电极,此外 NPC 电池还选用适当的氧化一还原电解 质。 电池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透明导电基片(导电玻璃),多孔纳米 TiO2 薄膜、染料、敏化 剂、电解液和透明对电极几个部分。电子能级的相对位置决定光生电荷的产生和传输特征。当能量低于半导体纳米 TiO2 禁带宽度但等于染料分子特征吸收波长的人

5、射光照射在电极上时,吸附于 TiO2 表面的染 料分子中的电子受激发跃迁至激发态,处于激发态染料分子向 TiO2 纳米晶导带中注人电 子,电子在 TiO2 纳米晶导带中靠浓度扩散流向基底传向外电路。由于纳米粒子掺杂浓度 低,因而减少了复合机会,而染料分子失去电子后变为氧化态,此时氧化态的染料分子再 由对电极提供电子而变为原状态,从而完成一个光电化学反应循环,形成光电流。整个过 程由式(1)一(4)表示: 第一阶段是染料分子被激发,激发电子注入 TiO2 导带,产生光电流;So+hS* (1)S*Se (2)第二阶段是电子在 TiO2 薄膜中的输运;第三阶段是电子在 TiO2 薄膜中的收集;第四

6、阶 段是电子在外电路中传递;第五阶段是电解质被还原;I-3 + 2e 3I - 第六阶段染料被还原;TiO2(导带)eTiO2(eCB) SRSo+ R+ (3)R+eR (4)其中: So一 基态染料分子;S*一激发态染料分子;S一氧化态染料分子;R+/R氧化还原对。四、纳米晶化学太阳能电池的影响因素四、纳米晶化学太阳能电池的影响因素 (1) 纳米二氧化钛膜 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和膜的微结构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很大。首先, 纳米膜的多孔性使 得它的比表面积远比其几何面积大,从而大大提高了其表面吸附能力,有利于染料分子的吸收 和吸收太阳光, 同时提高光电量子效率。另外, 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小也会导致

7、其大的比表 面积, 但同时其电极的孔径将随着变小。一般情况下,表面积越大, 吸附能力越强, 吸附染料 分子越多,光生电流也就越强。但另一方面,孔径变小不利于光电效率的提高,因为小孔吸附 染料分子后,剩余的空间太小,导致电解质在其中的扩散速度降低,从而电流产生效率下降。 除纳米二氧化钛外, 其它的半导体氧化物如氧化锌( ZnO) ,氧化锡( SnO2) 和氧化铌( Nb2O5) 也都可作为二氧化钛的替代品, 但其转化效率都远不及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分别只达到 1. 2 %,1. 4 %和 4 %,尽管它们的禁带宽度都在 3. 2 左右,见表 1 。(2) 染料敏化剂 染料是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

8、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敏化剂与半导体表面的化学键 合不仅可以使敏化剂牢固的吸附到表面上, 而且还可以增强电子耦合及改变表面态能量,有 利于电荷的转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染料敏化剂,如配位体和前趋体及其制备工艺,可以 提高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如利用铷系列配合物敏化剂,其光电转化效率可 超过 10%。 (3) 电解质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对一般为 I3- / I- ,其作用是还原 被氧化的染料分子。溶剂和金属离子的种类变化对电池的电流输出影响较大。另外对电极 的影响也不可忽略。电解质中 I3 - 需要在对电极上得到电子以便再生成 I- 。一般的对电 极是一

9、层金属铂。但铂的成本太高, 不利于电池的广泛应用。由于碳高的导电性能和对 I3- 高的催化性能,因此也可利用多孔碳电极作为对电极,同样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 4) 电池封装及结构 致密是影响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因此封装材料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抗温度变化 和太阳光爆晒,还要有对抗电解质腐蚀的长期稳定性。电池组是由多个单电池组成的, 可以 提高其输出功率。它可以串联或/ 和并联的方式把多个单电池组合在一起。五、纳米二氧化钛的优点五、纳米二氧化钛的优点: 可以制成透明的产品;可以在各种光照条件下使用;对光线的入射角度不敏感,可充 分利用折射光和反射光;可在柔性基底上制备,扩大了应用范围;工作温

10、度宽,可高达 70 摄氏度;成本大大降低.六、液态电解质存在的缺陷六、液态电解质存在的缺陷 1)由于密封工艺复杂,长期放置造成电解液泄露,且电池中还存在密封剂与电解液的反应;2)在液体电解质中,电极有光腐蚀现象,且敏化染料易脱附; 3)高温下溶剂挥发会导致其与染料作用使染料降解; 4)电解液内存在氧化一还原反应以外的反应,会使离子反向迁移导致光生电荷复合机会增 加,降低光电转换率; 5)光生电荷在光阳极的迁移靠扩散控制,这使光电流不稳定; 6)电池形状设计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液态电解质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学者们以固态空穴传翰材料取而代之制备出全 固态纳米太阳能电池,并取得可喜的成就。所以对染料

11、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纳米材料制备:电子在纳米晶传输过程中会与电子受体发生复合从而引起电流损失, 因此需要在探索电极微结构与光电性质的基础上,寻找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的 T i O2 纳米晶材料,以减少电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2)界面特性:T i O2 与染料之间,T i O2、染料敏化剂和电解质三者之间,T i O2 与导电 玻璃之间等都存在界面问题,因此需要对界面之间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机理进行研究。 3)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现在所制得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较低,一般 都小于 1 V ,提高开路电压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4)染料:设计合成成本低

12、,性能良好,能吸收大部分可见光敏化染料,从而提高染料敏 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5)电解质:目前使用的液态电解质,由于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全固态纳米太阳能电池成 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6)大面积电池:要想使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走向实用化和产业化必须对大面积电池 进行研究。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赵宏娟.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与种类.科技信息 2曹雯.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 新余高专学报. 第 10 卷第 2 期.2005 年 4 月 3孙宝等.纳米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第 23 卷第 2 期.2002 年 4马莹等.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化学工程师.Chemical Engineer.Sum 131. No18 5李艳华等.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产业前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