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468153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2-03-12 17:48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网络编辑:谢意2011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攻方 向,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 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推动经 济社会取得新发展、新变化和新突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一、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台阶。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

2、,全市生产总 值(GDP)完成 11190.9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6.4%。分三次产业看,第 一产业增加值 159.09 亿元,增长 3.8%;第二产业增加值 5878.02 亿元,增长 18.3%; 第三产业增加值 5153.88 亿元,增长 14.6%。三次产业结构为 1.4:52.5:46.1。图 1 20072011 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财政收支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454.87 亿元,增长 36.1%,增幅 比上年提高 6 个百分点。税收拉动财政增收作用明显。全年地方税收收入 1004.25 亿元, 增长 29.3%,占地方一般

3、预算收入的 69%。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 45.1%,营业税增长 24.3%,增值税增长 18.6%,个人所得税增长 21.1%。图 2 20072011 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全年一般预算支出 1755.86 亿元,增长 28.2%。其中,教 育支出增长 35.6%,文化传媒支出增长 28.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 29.7%,社会保障和 就业支出增长 28.9%。人口和劳动就业人口和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354.5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5.29 万人; 其中,外来人口 344.84 万人,增加 44.40 万人,占常住人口增量的 80.

4、3%。外来人口 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 25.5%,同比提高 2.4 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 996.44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382.50 万人,非农业人口 613.94 万人。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市人口出 生率为 8.58%。,死亡率为 6.08%。,自然增长率为 2.50%。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实验区建设,启动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全 年新增就业 47.12 万人,增长 4.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6%,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 0.5 个百分点。截至年末,全市就业人口总量达到 763.16

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34.46 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 208.6 万人,同比增加 2.9 万人。价格价格物价水平同比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 4.9%,涨幅同比提高 1.4 个百 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六升二降”格局(见表 1)。食品类价格上涨 11.4%,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3.2 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 4.7%,拉动消费价格 总水平上涨 1.0 个百分点。生产价格呈现涨幅回落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3.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9.8%,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 1.3 个和 0.2 个百分 点。表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指标指标指

6、数(上年指数(上年=100=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9其中:食品111.4烟酒104.8衣着10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1.8交通和通信99.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5居住104.7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510.67 亿元,增长 31.1%。其中, 城镇投资 7057.20 亿元,增长 31.2%;农村投资 453.47 亿元,增长 29.8%。全年城镇新 开工项目 3785 个,比上年增加 1060 个;完成投资 2603.48 亿元,增长 36.5%。在城镇 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 57.64 亿

7、元,增长 41.8%;第二产业投资 3104.13 亿元,增长 31.7%,其中,工业投资 3076.03 亿元,增长 31.6%;第三产业投资 3895.43 亿元,增 长 30.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 0.8:44.0:55.2。图 3 20072011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重大项目和民间投资支撑有力。当年新推出 340 项重大项目,累计达到 1280 项。 全年民间投资完成 3308.15 亿元,增长 47.5%,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 18.6 个百分点。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 349.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2%。其中,种植 业产

8、值 179.87 亿元,增长 5.5%;林业产值 2.45 亿元,增长 4.1%;畜牧业产值 98.49 亿元,增长 1.6%;渔业产值 58.59 亿元,增长 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0.03 亿元, 增长 9.0%。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 161.83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实现连续 8 年增产。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见表 2)。表表 2 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单位单位产量产量比上年增长(比上年增长(% %)粮 食万吨161.831.3棉 花万吨7.0612.6肉 类万吨42.980.3蔬 菜万吨444.235.9禽 蛋万吨18.6

9、5-0.4牛 奶万吨69.090.1水产品万吨35.212.1农村“三区”统筹联动发展。31 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加快建设,起步区基础设施建 设基本完成,拓展区建设全面提速,800 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成为保障小城镇农民就 业、推动区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高标准设施农业累计达到 60 万亩,建成 20 个现 代农业示范园区、155 个养殖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2414 个,市级及以上农 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152 个,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比重达到 90%。4 批示范小 城镇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新开工农民住房 1000 万平方米,累计竣工 1800 万平方米,40 万农民迁入新居。农

10、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80.50%,比上年提 高 0.95 个百分点。新创建文明生态村 139 个,新建改造一批农村公路、污水和垃圾处 理设施,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工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两万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 5380.53 亿元,增长 19.3%,拉动 全市经济增长 9.2 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 56.3%;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 21523.32 亿元, 增长 28.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0857.72 亿元,增长 29.2%;其中,轻工业总产值 3524.47 亿元,增长 40.0%,重工业总产值 17333.25 亿元,增长 27.2%。主要工业产品 产量

11、继续增长(见表 3)。表表 3 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单位单位产量产量比上年增长(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亿千瓦时619.0811.1天然气亿立方米18.437.2汽 油万吨178.1812.3乙 烯万吨134.2622.9水 泥万吨765.5316.5生 铁万吨2096.9811.7粗 钢万吨2295.758.9成品钢材万吨5163.7715.9#无缝钢管万吨338.513.0汽 车万辆77.444.9两轮脚踏自行车万辆2233.260.1移动电话机万部9061.687.9锂离子电池亿只4.5729.3电子元件亿只5320.3414.7布万米27791.969

12、.1服装万件14129.972.7主要行业支撑作用显著。全年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 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和国防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8881.52 亿元,增长 29.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90.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6487.93 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31.1%。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黑色冶金、电力热力、化学原料及制 品、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7.6%、9.3%、17.5%、20.9%、9.4%和 15.0%,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企业效益持续增加。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

13、务收入 20711.91 亿元,同比增长 26.5%;实现利税总额 2777.58 亿元,增长 42.0%,其中,利润 1669.26 亿元,增长 39.5%。在 37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 36 个行业实现盈利,30 个行 业利润同比增长。盈利居前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616.31 亿元)、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6.63 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0.82 亿元)、煤炭 开采和洗选业(96.78 亿元)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4.70 亿元)。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 497.49 亿元,增长 8.6%;总产值完 成

14、 2925.57 亿元,增长 2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0007.97 万平方米,增长 32.3%;房 屋建筑竣工面积 2527.68 万平方米,增长 4.5%。年末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 建筑企业 1534 家,实现利润 71.42 亿元,增长 7.5%;上缴税金 89.52 亿元,增长 14.6%。交通邮电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完成 698.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客货运输业务量稳定增长。全年客运量完成 25330.79 万人,增长 2.1%。其中,公 路 22053.33 万人,增长 1.1%;铁路 2801.30 万人,增长 8.0%。货运量完

15、成 44651.25 万吨,增长 8.6%。其中,公路 23426 万吨,增长 12.3%;铁路 7286.02 万吨,增长 5.1%;水路 12710.70 万吨,增长 5.2%。旅客周转量完成 342.14 亿人公里,增长 7.1%。其中,公路 133.92 亿人公里,增长 1.5%;铁路 148.38 亿人公里,增长 8.4%。 货物周转量完成 10121.44 亿吨公里,增长 2.4%。其中,公路 266.70 亿吨公里,增长 15.3%;铁路 296.14 亿吨公里,下降 1.9%;水路 9552.63 亿吨公里,增长 2.2%。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北方国际航

16、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 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等试点启动 实施。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 4.53 亿吨,增长 9.7%。其中,进港 2.27 亿吨,增长6.6%;出港 2.26 亿吨,增长 13.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1159 万标准箱,增长 14.9%。 全年天津机场共完成运输 7.4 万架次,增长 1.1%。机场旅客吞吐量 755.42 万人次,增 长 3.8%;货邮吞吐量 18.29 万吨,下降 9.7%。服务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外省市经由天 津口岸进出口总额占比为 59.8%。内陆“无水港”发展到 21 个。邮政电信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 180.78 亿元,增长 13.2%。其 中,电信业务总量 159.10 亿元,增长 12.7%;邮政业务总量 21.68 亿元,增长 17.0%。 全年发送邮政函件 17053.43 万件,增长 14.6%;其中,快递 5803.03 万件,增长 33.9%。年末公网固定电话用户 333.81 万户,下降 9.0%;移动电话用户 1234.66 万户, 增长 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