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468039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第 2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 “尊王攘夷”:识记尊攘派、高杉晋作、 “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2、倒幕运动的兴起:识记“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四强藩;“大政奉还”。3、戊辰战争:识记“王政复古”、 “辞官纳地”;伏见、鸟羽战役;“戊辰战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理解“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2、通过问题探究、图表分析和比较,分析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

2、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2、体会时代风云人物的魄力、人格魅力、坚韧毅力等品质。3、伏见、鸟羽战役是明治维新的转折性战役,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此时尊攘派重心

3、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1863 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 “尊王攘夷”运动终结。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教学过程及要点:新导入采用故事导入法:

4、1861 年 6 月初,时值太平天国革命正处于高潮中,有一位日本人逗留在上海,他亲眼目睹了中国政局的变动,也看到了外国舰炮的厉害。他感慨地说: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即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渡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该年 8 月,他一回到长崎,就自作主张匆忙代表本藩与荷兰商人草签了购买军舰的协定,这不仅为藩里拒绝,还被传为一时笑柄。这位日本人是谁呢?他就是日本尊攘派和倒幕派的著名领导人高杉晋作。由此进入新学习。一、 “尊王攘夷”:1、兴起的原因:暗杀井伊直弼的“樱田门事”(1860 年

5、) 。188 年 6 月,井伊直弼出任在幕府中掌握实权的大老一职。井伊直弼主张对内加强幕府的专制权力,对外妥协。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井伊直弼掌权后,幕府的统治更加反动。对外,井伊直弼上台后不久就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出卖日本的利益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对内,先是罢免了幕府中主张改革的官员,还以将军的名义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不久,井伊直弼大肆迫害反对派,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处罚,或被免职、幽禁、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年号是“安政”,故这次迫害事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 1860 年 3 月 24 日上午 8 时,自水户

6、和萨摩藩的 18 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 60 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发动“樱田门事”的武士们宣布,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反对幕府,只是为了清君侧。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2、兴起:尊攘派与“尊王攘夷”概念:“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1860 年,井伊直弼被暗杀后,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发动了“尊王攘夷”运动。尊王攘夷思想本于中国朱熹“攘夷狄以尊周室”的学说

7、,19 世纪开始流行于日本有识之士的著述中,目的是加强幕府统治。到“安政条约”签订后,尊王攘夷思想成为下级武士反对幕府的指导思想,他们与手工工场主、商人、新兴地主相结合,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尊王攘夷派。尊攘派志士制造了多起反对外国人的事,并用恐怖手段袭击幕藩首脑人物,试图通过这些行动给幕府施加政治压力。实质: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 “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3、参与阶层:领导者:中下级武士支持者: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响应者:富农、手工场主和商人等。【合作探究 1】领导明治维新的为什么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下级武士?1868 年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明治维新。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

8、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但这场改革不是由资产阶级而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其主要原因有:(1)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决定的。改革前夕,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远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刚诞生,人数少,经济力量薄弱,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外国资本主义突然入侵,造成日本的民族危机。这就使得国内能量最大的一个集团中下死者达四分之一。因为当时天皇的级武士仓促之间担任了革命领导者的角色,先领导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然后又推动明治政府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和

9、国家的命运。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武士等级内部的分化日益加剧,随着武士等级的贫困和衰落,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大批中下级武士的实际阶级地位发生了变化,部分中下级武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世界观逐渐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化,成为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更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3)日本武士从就是一个垄断化的阶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腐朽的幕府统治,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特别是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后遭受的悲惨命运,使日本的一些先进人士担忧祖国的前途,考虑国家的出路。他们认识到:为了挽救日本的民族危机,必须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必须仿效西方国家,实行开

10、国进取政策,以实现富国强兵。(4)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他们早在各藩的改革中崭露头角,其中有一大批有勇气、谋略和胆识的活动家和组织者。4、主要活动:(1)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2)制造多起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事: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列强船只;1863 年 6 月 2 日,长州藩首先点起了攘夷的火焰。以久坂玄瑞为中心,以光明寺为大本营的尊攘派志士所谓的光明寺党,断然开炮袭击了通过下关海峡驶往长崎的美国商船“彭布罗克号”。7 月 8日炮击了法国通讯船“建昌号”,11 日,炮击了荷兰军舰“梅迪萨号”。16 日,美国军舰“怀俄明号”

11、对长州藩炮台和军舰进行了报复性的猛烈攻击,击沉三艘长州军舰,并封锁了下关海峡,沿岸的武士家属以及部分百姓纷纷逃往中,海峡地区出现冷落的情景。法国东洋舰队也派出旗舰“塞米拉米斯号”和“唐克雷德号”进行报复,于 21 日到下关和长门之间的前田炮台前面发动攻击,约有 20 名陆战队员登陆,占领了前田、坛浦等处炮台,并烧毁了沿途村庄。长州藩志士们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实力相差悬殊,列强们的坚船利炮使他们受到严重损失。组织“骑兵队”直接抗击外国侵略者。、终结:(1)原因: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外国侵略者,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严厉的镇压。(2)标志:1863 年“京都政变”,次年尊王攘夷运动失败。1863 年

12、秋天,幕府发动兵变,把长州藩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很多支持尊王攘夷运动的公卿和长州大名毛利父子被免职。毛利父子原想同幕府妥协,但遭到幕府拒绝。遭到拒绝的毛利父子在长州藩重用高杉晋作等尊攘派人士。尊攘派以长州藩为根据地,准备卷土重。大约一年后,2000 多长州藩兵进攻京都。但是,由于幕府事先得到消息,在京都集中了七八万人作好防守准备。双方在京都展开了激战,两万八千多家房屋毁于战火,长州兵一度攻进皇宫的哈御门,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幕府兵击退。因哈御门又称禁门,故这一事历史上又称“禁门之变”。由于“禁门之变”,长州藩和尊攘派被视为叛逆。幕府还纠集 3 藩兵力,征伐长州藩,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征长战争,准备

13、粉碎反幕势力的基地,英、美、法和荷兰等国配合幕府的运动,派军舰炮轰长州下关的各个炮台。长州藩面对内外强敌,只得妥协。高杉晋作逃亡,其他几名禁门之变中的领袖人物被处死,幕府撤兵。尊王攘夷运动宣告结束。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盲目“攘夷”是行不通的。要改变日本落后的现状,必须打倒幕府。于是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合作探究 2】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与中国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有何不同?答案提示:(1)背景不同:齐桓公是在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国强大,纷纷起争霸时提出的;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是在西方列强势力侵人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而当时幕府统治者却实行对

14、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时提出的。(2)含义不同: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含义是拥护周王室,排斥异族;日本中下级武士提出的“尊王攘夷”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3)结果不同:齐桓公利用此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演变为倒幕运动。二、倒幕运动的兴起: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以后,尊攘派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积弱而被列强宰割作为教训,决定奋起自强。自强首先要振兴工商业,实行开国,扩大对外贸易,以集中

15、政治军事资金。在此以前,尊攘派为“攘夷”而尊王。 “攘夷”是中心口号。到了此时,根本战略应由攘夷转为倒幕,并为倒幕而要求“开国”,于是放弃了攘夷论。就这样,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这是幕末政治斗争形势的重要转变。2、领导者:高杉晋作、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3、根据地: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倒幕派首先控制了长州藩,1864 年 12 月,高杉晋作等潜返下关,发动了夺取长州藩保权力的战争;186 年初倒幕派获胜,重掌长州藩权力。高杉晋作和木户孝允在长州进行“割据富强”的改革。改革军制:从英国购买先进武器,组织新式军队;经济上:新建了造船、冶铁、炼油等藩营手工业工场,对

16、外开放,扩大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积蓄倒幕的物质力量。与此同时,萨摩藩以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激进派逐渐取得了政权,走向倒幕。通过改革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倒幕派的新据点。随着倒幕运动的深入,萨摩和长州日益接近。1866 年1 月,长州和萨摩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密约规定在幕府征讨长州时,萨摩要协助长州,并共同举兵反幕。11 月,萨摩、长州建立经济同盟,由此形成了以两藩同盟为核心的举国讨幕的局面。【合作探究 3】分析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4)领导方面: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领导正确。()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4、 “大政奉还”:(1)起因: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农民和市民暴动 1860 年发生 43 起,1861867 年,平均每年发生 3 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