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学生导学案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6795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烛学生导学案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蜡烛学生导学案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蜡烛学生导学案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蜡烛学生导学案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蜡烛学生导学案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蜡烛学生导学案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导学案课题蜡烛主备人田秀文授课时间知识目标1、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战地通讯的特点。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一、知识链接1、背景简介:l944 年 9 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人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l0 月 5 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菜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

2、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菜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局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之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一篇战地通讯,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2、关于通迅的文学常识通讯也是新闻(广义)的一种,又叫通讯报道。它和消息有相同之处,且口都要用事实说话,讲究时效等。但它和消息也有区别:(1)在时效性上,通讯不及消息强。 (2) 在内容上,通讯比消息更详尽更具体,要对所报道的事实作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报道,要表现出典型事件、典型人物。(

3、3)在篇幅上,通讯较长,而消息则相对较短。(4)在表达方式上,消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而通讯则还可以采用描写、说明、抒情等。 (5)在语言上,消息多用概括性的语言,而通迅的语言更详尽、具体、生动、形象,比消息更生动,更具感染力。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读懂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通过这么反复的描写,表达了老妇人对烈

4、士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3、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4、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1)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怎样理解这句话?(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5)“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为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6)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三、相信你能行(浅层次)1、给下列词语注音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匍匐 腋窝 迫击炮 精疲力竭2、解释下列词语精疲力竭:名副其实:永垂不朽:四、要点归纳:五、天高任你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