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46297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科学下册五年级科学下册 1-4 单元复习资料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教科版)科学五下 1-4 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 ,沉浮状况不改变。回忆:上苹果切成不同大小块,沉浮状态不变的实验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4物质世界中,有的物体沉,有的物体浮;两个(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在,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回忆: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压载

2、舱里就注满水,潜水艇重量增加,所以可以迅速下潜。排出水,重量减轻就上升。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回忆: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我们会发现,改变形状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比沉入水底(实心)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较多。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 (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

3、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16、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回忆:马铃薯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浮起了17、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 (比同体积

4、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第二单元 热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而是衣服能阻挡我们身体热量的散失。2冷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 ,而(重量不会变化)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回忆帮助:我们经历过的实验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回忆:各小组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表演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

5、是热缩冷胀的。6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就是(热传递) 。7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 、 (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帮助理解:你能分别举几个热传导、对流、热辐射的例子吗?8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 (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9 (热的不良导体) ,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6、1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比如看太阳等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计量时间。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计时。6、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计时) ,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7、我们可

7、以控制(滴漏的速度) ,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8、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 ;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9、长期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越精确。10、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1、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 ,人们制成了(摆钟) ,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4、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8、, (摆长越短) ,摆动越(快) 。1、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 (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6、 (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可能的解释。3、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它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6、 (天体的东升西落) 、 (昼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7、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

9、反) ,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8、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黎明的时间不同, (东边早)西边晚。9、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帮助回忆:地球上怎样的线分别是经线和纬线。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台)的经线,定为(0 度经线)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 (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3、在围绕某一物体(公

10、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4、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 、 (地轴的倾斜)有关。1、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 、 (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6、 (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7、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 ,证据不仅有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1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 小时) ,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0、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 , (不同地区迎黎明的时间不同) ,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21、 (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