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利弊与得失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44503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的利弊与得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博物馆的利弊与得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博物馆的利弊与得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博物馆的利弊与得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博物馆的利弊与得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物馆的利弊与得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的利弊与得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物馆免费的利弊与得失2009-05-17 15:15:00 来源: 北京日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明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内近来又有大量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消息见诸报端。第一批博物馆免费开放已经一年多了,通过总结实际运行的效果,冷静分析整理一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利弊得失,十分必要。免费开放博物馆等公共教育文化设施无疑是一件好事。博物馆承载着记录文化的社会功能,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早已是社会共识。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在不少国家也已形成惯例。然而,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不是打开大门就行的,它对国民素质、博物馆的管理能力、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政能力都是一种考验。一年多来,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现状良莠不齐,引发的一

2、些问题也许是很多人当初始料未及的。比如,人满为患导致参观环境质量下降。免费意味着没有门槛,于是我们不难看到,有孩子在本应安静的展厅里奔跑嬉戏,有参观者抱走成捆的宣传页准备去卖废纸;冬天有来取暖的,夏天有来乘凉的;有来躲风避雨的,也有来上厕所的一些博物馆参观环境的恶化,甚至令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望而却步。当然,这些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博物馆服务能力有限、应变能力差等问题。最令人担忧的还不是这个问题,而是免费开放后许多博物馆的工作积极性在下降。欧美许多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只是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它们有大量资金来自政府拨款以及社会捐助。国内许多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则是其维护设备、更新展览的重要资金来源。

3、免费开放之后,虽然政府许诺根据以往门票收入进行全额补贴,然而这钱用起来也没有过去灵活快捷了。比如要办一个展览,其费用都需要立项、报批进行政府采购,周期较长。此外,观众少了,人力和物力成本都会有所下降,于是,免费后许多博物馆显得很怕人来,有新展览也不积极进行宣传推广。有业内人士甚至担忧,免费会不会让博物馆重回大锅饭时代。在上述种种原因的合力下,许多博物馆竟然出现了免费后参观人数比卖票时还少的情况。这样的门庭冷落,实在比当初的人头攒动更令人心惊与忧虑。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国家在新形势下进行的一项旨在让更多公众分享文化遗产的重要决策。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一刀切”是否使免费开放更像是一种“风景”、一种

4、“态度”?所幸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在着手建立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措施。希望他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升管理水平、服务能力,让博物馆免费开放真正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有利于公众。从“看热闹”到“品文化”免费开放面临新问题万事开头难。在免费开放的初期,我们看到了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家博物馆的负责人坦诚地说,在博物馆人流量高峰期,难免出现大人看文物,小孩看屁股的现象。有时出现的场景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文化素质高的看字画,拾荒者拾矿泉水瓶,夏天成为附近社区居民的乘凉处、冬天便是个别拾荒者与流浪汉避风港的情况也无法避免。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大小小的问题凸显出来

5、,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其实不仅仅关系到财政经费问题,更关键的是由此带来管理上的难题。春节期间福建省博物院“试水”免费开放,却遭遇了“受伤”的尴尬。福建省博物院春节期间试行免费开放,仅仅几天就接待游客近 8 万人次,因参观人数过多导致自然馆内一些藏品受损。这种情况在各大博物馆并不少见,显然在追求文明的同时,博物馆也付出了代价。另有业界人士指出,免费开放以后,要让前来“看热闹”的观众真正转变成“品文化”的观众,这样才能起到博物馆的作用。一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表示,面对免费开放,不光是把门打开就完事,还要考虑更多的服务细节。一、利这种由国家财政拨款,让博大精深的公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

6、做法,显 示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对提升我国公民的身心素质皆是毋庸置疑的。比 如,由西安自动化健康检查中心承办的国内第一所“健康博物馆”的免费 开放,就为古城市民带来了清新的健康理念,实在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 从大的方面来说,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我党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 荣的具体实践,是进一步提高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之职能政府 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 重要手段。业内人士皆知道,当前情况下博物馆免费开放正好符合了世界 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之社 会价值,而且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7、博 物馆肩负着记载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功能,其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早已是社会 的共识。博物馆免费开放使得原本喜欢参观的人不必再支付高额票价,使 他们成为博物馆的常客。每逢特展、临时展览,追随博物馆者便如约而至, 只需支付特展费用就可以欣赏到富于变化的展览内容,同时吸引了不少原本对博物馆没有了解的人,可以让这些人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到了历史、文 化、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全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年轻一代,在这里可 以学到书本没有的东西,加强了实践性。另外,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可以 让更多的本地人丰富了对自己所生长的土地的了解,同时又能把更多的外 地游客也被吸引过来,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博物馆一向被视为一种 用

8、最短的时间去概览旅行目标地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的绝佳方式,其免费 开放不仅让外地游客有更多机会迅速了解旅游景区的特征以便去做出选择, 也可以掌握不在计划之内的景区概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能亲临其境 的遗憾。二、弊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不仅吸引了好学之士,同时面对的更 多的则是素质良莠不齐的观众。以致于出现了人为损坏文物、秩序混乱、 乱扔果皮纸屑等现象,在博物馆的观众中,笔者看到很多家长都是领着孩 子来的,有些孩子大呼小叫,互相追逐整个博物馆变成了一座“儿童 乐园” 。例如,免费开放 9 天的某省博物馆居然迎来了 3.7 万多人次的观众, 这相当于该馆上一年全年观众数量的近 1/8,然而部分观众的素

9、质却成了 馆方头疼的问题,随意触摸展柜造成的报警每天高达万余次,严重影响了 博物馆的秩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博物馆免费后由于观众流量大幅度的增 加,博物馆内部的管理也日益凸显出了很大漏洞。不少人担心博物馆不再 靠门票盈利,单靠国家贴补会导致博物馆内部员工“大锅饭时代“的到来。 经常有观众反应,如今的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服务质量降低,博物馆管 理水平无法适应增加的客流量等不良现象。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便失去了 “门票”这一主要收入来源,相反投入又有所增加,比如面对剧增的游客, 博物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例如要添置大量存包柜、安检 设备等,还需要雇用更多的保洁人员与保安,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10、也有所 增加。国家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下发的通知中对经费的规定是样的:博 物馆免费开放后,失去的门票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增加的运转费用 则由中央财政按照东部 20%、中部 60%和西部 80%的比例分别予以补助。表 面上来看经费似乎不应该再形成难题,而事实上却是另外一种状况,由于 审核手续复杂等诸多原因,大部分博物馆的补贴往往迟迟不能到位,有的 即使到位也常常出现数额严重不足的状况。这种博物馆所需经费全部由政 府来填补的方式,致使博物馆缺乏自主性,不论展品的购置抑或展馆的修 葺,都要列入政府预算,而审批过程比较缓慢,这将会严重阻碍博物馆的 发展。免费政策使得原本喜欢参观博物馆的人不必再支付高额

11、票价,使他们成为博物馆的常 客。每逢特展、临时展览,追随博物馆者便如约而至,只需支付特展费用就可以欣赏到富 于变化的展览内容,同时吸引了不少原本对博物馆没有了解的人。但实际上,博物馆的追 逐者通常是对历史文化知识本来就有着浓厚兴趣、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对他们而言,免费 的参观机会当然是“福音”,博物馆也更愿意这些人前来。但是,免费开放后,博物馆面对 的更多的则是素质良莠不齐的观众。出现了人为损坏文物、秩序混乱、乱扔果皮纸屑等现 象。同时,博物馆免费后观众流量大幅增加,博物馆内部的管理也日益凸显出很大漏洞。 还有人担心博物馆不再靠门票盈利,单靠国家贴补会导致博物馆内部员工“大锅饭时代“的 到来。员

12、工缺乏工作积极性,服务质量降低,博物馆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增加的客流量,形 成恶性循环。因此,希望博物馆“适当收费”、稍微提高门槛的声音越来越大。广州陈家祠 因参观者过多,18 日的“免费开放日”给陈家祠带来混乱。而非免费时间,却很少有人愿自 掏钱买票。有专家认为,这反映了广东人在文化消费观念上存在问题。 “免费日”后观者寥寥 “免费日”当天上午 9 时许,一分钟内陈家祠就拥进约两百人。然而,19 日,至上午 11 时, 陈家祠进馆人数不超过 300 人。据陈家祠工作人员反映, “免费日”过后,前院草地留下一堆 生菜、香菜的烂菜叶,显然是某家庭主妇进馆后坐在草地上把博物馆当“厨房”;自行车棚 一带

13、尿臊味扑鼻,有的尿湿还未干;报纸、陈家祠简介、果皮、瓜子壳满地展厅、庭 院里,抽烟的、用手摸展品的、不守秩序乱挤的,让工作人员提心吊胆。 “免费日”过后, “博 物馆是否需免费”的话题又在博物馆界引起议论。陈家祠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免费日活动在陈家祠最好不要搞。如一定要搞,也应 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说依照博物馆实际承受能力,派送每次一定数额免费票给社区或单 位。无免费票的人士,则需购票。 ”更让人担心的,是文物的安全。 “免费日”里,一些人进来后对展品又敲又划,这对文物 是惨重的破坏。他认为, “免费没有普遍意义。对原本游客寥寥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是一个不错的 举措,但对北京故宫、上海豫园

14、、广州陈家祠等这样的热门文物景点来说,免费的做法实 在让人担忧,惟恐珍贵文物遭到破坏。 ” 湖北省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后,每天参观的人数高达数万人,出现了严重的“井 喷”现象,既影响了游客的参观质量,也对文物保护产生了威胁。 【13】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和积极的引导,加之相关的规定不完善、没有对参观 者进行相关的入馆教育,博物馆、纪念馆在免费开放制度改革后曾一度引起管理混 乱。2008 年 1 月 30 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始对所有市民免费开放。但就在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因人流量太大和少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造成馆内各项损失 已经达到 47 万元。第一枪雕塑基石被踩“瘪” 、灯具“过劳死

15、”损失不小,八一馆 成了临时幼儿园。进而造成展区被迫拉起了警戒线的尴尬现状。 【14】2、服务质量的下降。众所周知,由于国家财政拨款的有限,有关部门为了保证博物馆、纪念馆有效、 健康、合理地运行,基本上都是依靠门票收入来补充经费的不足。通常情况下,博 物馆、纪念馆的支出大概包括以下几部分:场馆开门所需的水电费、保安、保洁、 园艺等物业管理费、设施设备更新维修费;场馆所需的文物征集费、文物保护费、 文物研究和出版费、临时展览费、宣传策划费、公众服务费、员工培训费等。可以 说,免费开放制度的改革,一些由于利益取舍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立即就会凸显出来。 如果没有对应的机制作为保障,相应的服务质量必然面临

16、极大挑战。 例如,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博物馆、纪念馆随着游客人数的骤增,大大超过了 原来设计的游客承载极限,这就必然要求对硬件和软件服务进行改进,如增设馆内 指路牌、禁止标识和电子摄像设备,增设观众排队围栏、存包处和小卖部,增设垃 圾桶、公共厕所、游客各类交通工具停放处和公众休息座椅,增加解说员、保洁、 保安、消防岗位等。这些设备、人员和服务设置的增加,必然会增加运营成本。当 门票收入来源被卡死之后,如果缺乏新的筹资渠道,红色景点内的博物馆、纪念馆 等公益文化场馆很可能被迫降低服务质量。3、谁为游客买单?博物馆、纪念馆的健康运行是要资金作为保证的,传统的门票收入是其资金收 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在以前博物馆、纪念馆的正常运行要靠参观者和游客来 买单。现在,如果实行免费开放制度,那么这部分门票收入的空白由谁来填补?所 以,一个新的资金保障主体必须出现,它要为游客买单。4、文物保护经费、日常维持经费来源和职工积极性的问题。红色景区内博物馆、纪念馆的文物保护经费、日常维持经费是必不可少的。而 文物的购买、更新、维持在红色景区的整个支出系统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除以上经 费以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