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542667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政策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政策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政策复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政策复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复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复习题(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的复习题公共政策的复习题一、简答题一、简答题1 1、如何科学把握政策的内涵、如何科学把握政策的内涵答:第一,公共政策主体。任何公共政策都有特定的主体,公共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它与个人、企业等所做出的决定不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第二,公共政策的目标取向。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第三,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是一个客观过程,具有阶段性。第四,公共政策体系。任何公共政策都不是孤立的。第五,公共政策功能。不同性质的公共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国家的大政方针主要服务于政治统治和社会事务,既解决局部性问题,也解决全局性问题。第六,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2 2、

2、体制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体制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答:中国社会的三大变化、两大转变,客观要求公共政策重新定位。 (1)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所固有的本质特征。 (2)与市场经济体制向适应。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应当是以市场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政府应当从计划经济时代资源配置方式的主体地位退出来。 (3)与国际惯例、世界贸易规则接轨。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体制转型攻坚阶段的时候,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的全球化、跨国集团的发展、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经济的兴城,引发了二战以来新一轮更大的公共行政改革和公共政策调整的浪潮

3、。3 3、何理解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间的关系?、何理解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间的关系?答:1)总政策 在公共政策的层级系统中,总政策是最深层的政策。 总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是“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其基本用途在于“如何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 。 2)基本政策 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的政策方案。 总政策侧重于价值陈述,它为所有的政策提供价值评判的标准;基本政策则侧重于目标陈述,为相关范畴内的所有的具体政策规定总目标。 3)具体政策 凡是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范畴以外的政策,都可归入具体政策。它的具体性表现在

4、以下四个方面: (1)具体政策是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2)具体政策表现为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和行动方案。 (3)具体政策必然要求有对应的部门或机构来具体实施。 (4)具体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在经验基础上可以直接观察到并可以评价的。4 4、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答:(1)制约性功能(2)导向性功能(3)管理性功能(4)象征性功能(5)分配性功能(6)调控性功能5 5、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摸着石头子过河摸着石头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的政策制定模式答:“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创造。对于改革开放,邓小平同

5、志曾经指出: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看到不妥当的地方就赶快改。后来人们把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形象地概括为“摸着石子过河” ,这是一种适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的决策模式。我国新时期的政策制定也是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了“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策制定中的一条重要经验。6 6、制定公共政策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制定公共政策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社会公正的原则。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公共部门及其有关的机构制 定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事关社会 政治经济等全局的重大行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公正原则。 (2

6、) 连续性原则。公共政策问题可能是从前公共管理政策的遗留问题,也可能是新 的问题。 (3)可行性原则。政策的制定目的在于执行,政策的执行实施必须具 备政策实施的现实条件。 (4)预测性原则。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问题日益纷繁复杂。政策是针对现实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但它产生效果 往往是在一定时期之后。 (5)信息完备原则。充分、及时而准确的信息是政策 制定的基础和依据,现在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7 7、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答:政策合法化是指公共政策主体经过一系列法定程序使公共政策方案(草案) 获得权威性,而准予实施

7、的过程。这个概念包含以下一方面的内容:(1)公共 政策方案一般是指由政府机关制定的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机关制定 的法规、政策。 (2)政府合法化的目的在于使公共政策方案(草案)得以实施。 (3)政策合法化是公共政策主体在法定权限内所实施的活动。 (4)政策合法化 必须在法定的程序中完成。8 8、解析浴盆模型中政策失效率变化的基本状况、解析浴盆模型中政策失效率变化的基本状况答:社会上的一切事物发展过程,都具有相互统一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两个方面。公共政策 也是基于对社会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及其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有其特定实施对象与 范围。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 “实效”变现于三个阶段:(

8、1)早期实效其原因是传统的阻力使人们对政策不了解,以及政策本身还可能存在着不少缺陷。 (2)偶然实效通过执 行中的一段阵痛后,随着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 逐步进入正常状态。 (3)耗损实效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政策开始老化,失效率又逐步 上升。9 9、如何理解政策评估的、如何理解政策评估的“三三 E”E”标准标准答:(1)有效性:是指一项政策实现其预期目标的程度。 (2)效率:是指相对于所投入的 成本,一项政策取得的收益水平;或者相对于其所取得的收益,一项政策所需投入成本的 水平。 (3)公平性:是指一项政策的收益和成本在相关群体中分配的平均程度。1010、简

9、述政策与法律的差别、简述政策与法律的差别答:法律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政策则反映了阶级的利益和意志。首先,二者的制定和执行不同。政策的制定比较宽泛,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和有些被统治阶级都有自己的政策,制定政策的可以是政治集团、领袖人物等。而法律则不同,它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只有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才能把自己的政策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为法律。其次,二者调适的社会关系范围不同,政策的调整范围要广于法律,它可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调整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但法律一经确定,其适用的范围较广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政策比较适合解决那些暂时的、尚未定型的社会

10、关系,法律规范则适用调整那些需要严格界定、严肃对待的较稳定的社会关系。政策效力主要作用于政策针对的具体对象,而法律则具有双向约束功能。1111、简述政策终止的几种方式、简述政策终止的几种方式答:丹尼尔斯在公共项目的终结一书中认为,政策终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政策效力减弱的自然老化;二是与强烈抵制政策终结的力量博弈,使其终结,这一过程需要运用终结的策略,也需要强有力的终结执行者。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合并。 (4)政策分解。 (5)政策缩减。 (6)政策的法律化。1212、公共政策偏离、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公共”原则的主要表现原则的主要表现答:第一类。垄

11、断性行业的公共政策,如民用航空和电信业的公共政策,其价值取向明显地偏离了“公共”原则。第二类,政府角色错位,造成“部门权力化” 。 “权力利益化” , “利益法律化”的局面。第三类,一些地方政府以保护主义为价值取向,制定出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二、论述题二、论述题1 1、分析党和国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分析党和国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答: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都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不同情况,制定了许多正确可行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中国革命的胜利

12、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指导、推动的作用。党和国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来制定各种现实可行的政策,把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作为党和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 (二)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根本宗旨。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制定任何一个政策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根本宗

13、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人民利益具体体现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各级政府的基本的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高度统一,是高度民主的基础上的高度集中。在政策制定中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首先是坚持政策制定中的民主化,除了强调民主化的原则外,同样也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也是正确制定政策的保证。 (四)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又一基本经验。是制定正确政

14、策的重要保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机关,继续坚持并发扬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因而能够制定出许多符合实际情况的好政策,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来。 (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 70 余年的斗争中形成的群众路线。在政策制定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是确立在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的基础上的。在政策制定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的基本方法,又是与辩证唯物主义

15、的认识论相一致的。 (六)循序渐进、 “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中国共产党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确定工作重心转移的同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大事业。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政策制定仍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2 2、从管理的手段来看,公共政策在国家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从管理的手段来看,公共政策在国家公共管理中的作用答

16、: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国家为主体,通过对整个社会生活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调节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协调一致地发展。国家的管理活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国家行政管理、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生产管理、文化教育管理、科学技术管理、思想意识形态管理和社会生活管理;从层次上,可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可见,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管理是通过政策实现的,政策是国家管理的手段、工具和杠杆。几乎没有一个现代国家不是通过政策来进行各项管理活动的。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无产阶级政党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地位,整个国家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而党对国家的这种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亦即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显然政策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活动中所占的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不可言喻的。在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管理作业也是很明显的,即使是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几乎也是靠发布政策、法规过日子。3 3、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政策评估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推进中国政策评估的路径选择、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政策评估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推进中国政策评估的路径选择答:(一)政策评估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