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42092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六章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第一节农业与养殖业1 农业农业在周人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书尧典、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先祖弃善农,在帝舜时任稷官,周本纪: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 ”周先祖弃因此还被尊为农神,受到祭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诗大雅生民和公刘等篇记载有周先公时期有关周人农业活动的情况,说明周人从来就有重视农业的传统。农业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基础。

2、农业活动,包括播种、农田管理、收割、入藏等过程,每个过程需要相应的工具。管子轻重乙 :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鎌、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说明当时已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套基本用具。西周时期的农业用具在考古发掘中是常见的,几乎在每个遗址中都有出土,在一些较大的遗址中出土更多。主要器类有铲、刀、镰、石杵等。考古发现很多各类质料的铲,仅剩头部,器柄均已朽毁无存,器身经修整,刃部经打磨,并留有使用痕迹。这种工具可能用于翻土。铲在长安沣西西周都城遗址发掘出土多,仅5557 年间,在张家坡和客省庄出土石铲23、骨铲143、蚌铲 9 件。石耜(铲)如客省庄T38:2B:321(图一 :1) ,

3、长方形,上部两侧微收成肩,弧刃,长12、宽 6.4、厚 0.8 厘米。骨铲如客省庄T50:2:152(图一 :2) ,梯形,平刃,高 14.1 宽 8.2 厘米。客省庄 T52:2A:13(图一 :3) ,梯形,弧刃,高10、宽 6.8 厘米。铜质的铲,河南陕县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1 件4(图一 :7) ,正面长方形,扁銎,平刃,长8.6、刃宽 8 厘米。还有一种小铲,可能用于松土、除草,以铜质者最典型。如陕西宝鸡竹园沟M4:36,长銎,銎顶有箍,一侧半环形鼻,侧身直,平刃。通高6.5、刃宽 2.8 厘米5(图一 :6) 。长安县丰镐西周都城遗址出土1 件,銎较长,圆肩,直刃,通长13、刃宽 7

4、.5、身长 8.5 厘米6。河南偃师南寨村出土1 件7,铲部呈正方形,短銎、方肩、平刃。銎中部一对三角形孔,下有脊棱直达铲面。通长10.3、肩宽 7.6、刃宽8 厘米。陕西临潼县零口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二十多件青铜工具,其中铜铲4 件8。陕西扶风县天度乡拖拉机站出土一件,短斜肩,刃部近平,銎端有束,下有三角形孔,有明显使用痕迹。通高10.3、刃宽 6.4 厘米9。洛阳北窑出土2 件,其中 M308:1510铲面为梯形, 平刃, 高銎, 銎边饰绳索纹, 略下一侧有半环形鼻。通高 11.7、刃宽 5.5、銎高 3.8、銎宽 2.3 厘米(图一 :10) 。此外,一些斧可能也用于农业生产,只因它与手工

5、业工具的斧、锛等相比除形体一般略大、装柄方式不同外,头部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尽归入斧类,这种器类在西周遗址中也是常见的。刀,典型形制为矩形或半月形,横刃,近背有孔,以双孔为多,一般认为是收割工具。刀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很多, 19551957 年在长安张家坡和客省庄出土石刀134、蚌刀191 件。石刀如张家坡T20:3:4211(图一:4) ,长方形,单孔,长10、宽 5.7 厘米。张家坡H168: 2:312(图一 :5) ,双孔,钻孔贴近刀背,长9.2、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沣西发掘报告图九:4 ,文物出版社, 1962 年。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沣西发掘报告图九:2 ,文物出版社, 1

6、962 年。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沣西发掘报告图九:3 ,文物出版社, 1962 年。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上村岭虢国墓地图一二:3 ,科学出版社,1959 年。5卢连成、胡智生: 宝鸡国墓地图一二六:2;图版八二:一,文物出版社,1988 年。6胡谦盈:丰镐考古工作三十年(19511981)回顾图八, 文物 1982 年 10 期。7蔡运章:谈偃师南寨村出土的西周铜铲, 中原文物 1984 年 3 期。8临潼县文化馆: 陕西临潼发现武王征商簋, 文物 1977 年 8 期。9高西省:试论扶风出土的商周青铜生产工具及相关的问题第193 页图, 农业考古 1992 年 1 期。10洛阳市

7、文物工作队: 洛阳北窑西周墓图六九:4 ,文物出版社,1999 年。1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沣西发掘报告图五四:1,文物出版社,1962 年。1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沣西发掘报告图五四:4,文物出版社,1962 年。2 宽 4.7 厘米。 1953 年在湖北红安县金盆遗址出土1 件铜刀1,矩形,器身扁平,背部略厚,中部双孔,长6、宽 3.5 厘米。部分刀可能为木或骨背镶刃,刃较小,一般不引起注意2,这种刀应该很多。另外,当时还有其他用于农业收割的工具,如遗址中大量出土的其他形制的刀可能也当作收割农具使用3。镰,西周时期的镰与今天农业用铁镰基本相似。以质料论有石、骨、蚌质。1955195

8、7 年在长安张家坡和客省庄出土石镰4、蚌镰 94 件。石镰如张家坡T110:4:214(图一 :9) ,前端残,背部有打制痕迹,残长13.2厘米。江苏连云港市华盖山西周晚期墓葬随葬1 件铜镰5,装柄部位有栏,长15.1、柄宽 7.5 厘米。石杵,为加工工具。洛阳出土1 件,圆柱形,上部略细,呈羊头形6(图一 :8)农具除用于生产外,也与青铜器礼器一起用于随葬。仪礼既夕礼说: “ (随葬)用器,弓矢、耒耜、两敦、两杅、盘、匜。 ”贾疏:“谓常用之器,弓矢兵器,耒耜农器,敦杅食器,盘匜洗浴之器,皆象生时而藏之也。”实际例子如前举洛阳北窑、宝鸡国墓葬等随葬情况。总的来看,西周时期的农业工具,以质料而

9、论有青铜器、石器、蚌器、骨器、木器、陶器等。考古发现者以石器数量最多,其次为蚌、骨器,铜、木、陶质者少。需要说明的是,已出土的青铜农具数量较少,并引起商周时期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的讨论。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在当时的实际生产活动中,青铜农具所占的比例应比实际发现者大一些。因为青铜在当时是贵重的金属,工具废弃之后可以回炉铸造新的工具或改铸它器,所以青铜生产工具出土比较少7。从考古发现看, 河南郑州市商代早期铸铜基址出土的各类类陶范,以钁、斧、刀、锥刀等工具类范最多8,可见当时铸造的包括青铜农具在内的工具在已占有相当大的的比例。那么,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不会比商代早期更少。至于而其他质料的工具

10、,因一旦废弃就无法回收利用,所以发现反倒多一些。西周时期的农作物品种,有百谷之称,诗周颂噫嘻 :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又有六谷之称, 周礼天官膳夫 : “食用六谷。 ”郑玄注:“稌、黍、稷、粱、麦、蓏。”据统计,诗中谷类名称有黍、稷、禾、谷、粱、麦、稻、稌、秬,豆类名称有椒、荏椒、藿,麻有麻、苴、紵等9。西周青铜器铭文上也记有农农作物种类名称,1977 年陕西扶风县云塘村出土的伯公父簠上有“用盛穛稻糯粱”10,史免簋铭文也有“用盛稻粱”之语11。在西周遗址中也发现有炭化的粮食遗物,如陕西长安丰镐遗址出土小米12,江苏东海县焦庄出土粮食13,江苏句容浮山14、湖北圻春毛家咀15出土稻米,安徽

11、亳县钓鱼台出土麦粒16,陕西扶风县杨家咀出土苎麻布17。可见西周时期农作物的种类已比较多。农业工具特别是青铜农具的使用,有关技术和经验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西周遗址中常常发现很多窖穴和灰坑,其中有的应是用于储藏粮食的仓库。诗经中描绘了当时丰收的情景或年景, 楚茨: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良粕: “获之 挃挃 ,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 臣工: “于皇来牟 , 迄用康年。” 丰年: “丰年多黍多 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甫田:“悼彼甫田,岁取十干”。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其中虽有夸张成分,但也应

12、是丰年的反映。1湖北省文管处: 湖北红安金盆遗址的探掘图版拾壹:4, 考古 1960 年 4 期。2陈振中: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第 260263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3陈振中: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第263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沣西发掘报告图五四:11 。5李洪甫:连云港地区农业考古概述, 农业考古 1985 年 2 期。6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余扶危、叶万松): 洛阳农业考古概述图五:6, 农业考古 1986 年 1 期。7唐兰: 中国古代社会使用青铜农具问题的初步研究, 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 年 2

13、期。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郑州商代二里冈期铸铜基址, 考古学集刊第6 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9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学史 ,科学出版社,1959 年。1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 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94 页,图版一五。11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0.19 ,中华书局, 1989 年。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1997 年沣西发掘报告 , 考古学报 2000 年 2 期。13南波: 江苏东海县焦状古遗址, 文物 1975 年 8 期。14镇江市博物馆浮山果园古墓发掘组:江苏句容浮山土墩墓 , 考古 1979 年 2 期。15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

14、队: 湖北圻春毛家咀西周木构建筑, 考古 1962 年 1 期。16安徽省博物馆(胡乐谦) : 安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 考古学报 1957 年 1 期。17扶风县博物馆(罗玺章) : 陕西扶风杨家堡西周墓清理简报, 考古与文物 1980 年 2 期。3 2 养殖业西周是以养鱼为核心的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诗大雅靈臺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这是池塘养鱼的最早记录,反映出当时已完成了从天然捕捞鱼类到人工养殖的重大转变。关于西周养殖业方面的情况,孙砦遗址的发掘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信息。孙砦遗址位于河南信阳市北20 公里,南临淮河。 遗址在村东南2 米高的台地上, 东西 227、南北 205 米。

15、文化堆积一般厚1 米左右,最厚3 米以上。 19591960 年作了发掘1。发现长方形大坑和灰坑等遗迹。遗址中发现一些有特色的现象。长方形大坑1 座(图),呈东北西南向,口长42、宽 16、深近 4 米。口大于底。由坑口向下2 米有 10座小坑(坑1坑 10) ,呈东、西两排布列。坑口长8、宽 4.66.6 米,深 1.51.45 米。底内收。其中坑8又分割为2 座小坑。坑间有隔梁,中部南北向的长隔梁最宽,长40上宽 0.150.5、下宽 3 米左右。各坑内普遍有青灰色淤泥,厚0.20.6 米。在小坑内发现有很多鱼骨,经鉴定有鲤鱼、鲫鱼等类。如坑7 出土有大鱼骨,长约0.55 米,保存完整。小

16、鱼骨较多,如坑2 中所见小鱼骨长57 厘米。另所见还有少量虾骸、蚌壳、龟甲以及牛、鹿、鼠骨等。小坑附近及坑内多发现有木头以及陶、石、木、竹、草类器具。如坑9 口部偏南横置圆木2 根,长 66.5米,直径0.2 米左右,附近堆有长短不等的木头、草以及竹、草编织物。坑3 内也发现一些木头,还有成束的树枝。出土竹编织物较多,有的叠压达两、三层之多。另出有竹编的鱼罩、篓、木橹和桨(图)。另在长方形大坑东南8 米处,在东西5 米、南北8 米的范围,也在发现木头40 余根,最长者5 米,短者 3 米,直径在0.31.5 米。其西北边有木柱痕迹,可能属于建筑遗迹。遗址中出土木质器具有木橹、桨、槌、匕、豆、盒等,竹质者有竹篓、鱼罩等,竹篓形制较多,可见长方形、方形、椭圆形等类。草编织品有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