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向青春举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42056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向青春举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向青春举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向青春举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向青春举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向青春举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向青春举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向青春举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向青春举杯向青春举杯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作于 192 年。当时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在韶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支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创造了大好的革命形势,而革命究竟应该有谁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先看词的上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作者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意思是:在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奔流不息,滔滔向北。寒秋,指深秋有寒意。 看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2、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一个“看”字,总领七句,为下面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大意是:从江边遥望群,重重叠叠的树林都染上了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许多船只争着在水上行驶。雄鹰展翅搏击长空,迅猛矫健;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个“怅”字,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一个“问”字,则引发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盛衰荣辱应该由谁主宰这一问题的追问,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大意是:面对广阔的宇宙,我不禁沉入深远的思索感慨之中,向着旷远迷茫的大地发问,是谁主宰着事物的盛衰消长呢? 上阕重写景,描绘了美丽

3、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国家命运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 再看词的下阕。 携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是诗人由独自故地重游自然勾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大意是:曾经带着许多的革命伴侣到这里游览,回想从前,度过了很多不平常的斗争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激扬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恰”字,起到了统领作用。大意是:那时候,同学(这里指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革命好友)正当年轻,风采才华正当旺盛;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着江,评论国家大事,写作慷慨激昂的,把当时的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一

4、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巧妙回答。大意是:还记得吗,到水流的中央游泳,激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快行驶的船只。 下阕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这首词一扫过去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对壮丽河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出了词人强烈的革命精神。 作者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 “万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词

5、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 “万类”的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比。 词在语言运用上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以“万”言之多,以“遍”写红之广, “击”字形象写出了雄鹰矫健的身姿, “翔”则生动地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致青年公民 备参考这是诗人郭小川 19 至 196 年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写的七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也是一首颇具号召力、影响力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最初发表在 19 年 10 月人民学上。19 年,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诗人怀着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以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献上了这首气势磅礴诗篇,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呼应时代的召唤,投入火

6、热的斗争,勇敢地挑起革命重担,完成先辈未竟事业,为改造祖国的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原诗较长,选入教科书时作了删节,主要删除了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较多的内容。 第 1 节点明了题旨,指出青年人的身份,不应该再称作“年轻人”,不仅因为“嬉游的童年”已经过去,更是因为已经成为“祖国的精壮的公民”,意味着青年人已不再是自然人,已经成为社会人,因而应该勇敢地担负起祖国、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 2、3 节号召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表明了全诗的主旨。诗人先以假设句委婉地告诫青年人不要一味单纯、天真,接着一转提醒他们应该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将会面临许多困难、挫折。经这样的铺垫后,第 3 节很自然地将诗歌推向

7、第一个抒情高潮。在这里,诗人充满深情地表现了我们的时代特征:“它的每一秒钟都过得极不平静,/它的土地上的每一块沙石都在跃动”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斗争,也充满了激情、新生,火热的时代正召唤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斗争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无疑,诗人对斗争赋予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丰富的哲学意蕴。 第 4 至 6 节,诗人从未、历史、现实三维空间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主题。从未看,时代的发展决定了青年人必须担负起重大的任务;从历史看,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还没有完成,青年人必须“加倍地英勇”, “以竟全功”;从现实看,祖国还处在贫穷落后之中,改变河旧貌需要青

8、年人双手、热情、意志和艰苦奋斗。在这几节中,诗人不仅赋予“斗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赋予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即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解读,也能感受到诗人革命者的胸怀、哲人般的睿智和政治家的远见。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结尾,从祖国和自我的角度提醒青年人明白:祖国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给祖国贡献的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越光辉越广阔。在激越的情感中渗透了人关怀,便于读者接受。冯牧在郭小川诗选代序中这样高度评介郭小川的创作:“他的诗篇,他的歌,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使我们听到了时代前进的声音。 ” 这首诗,恰恰就是那晶莹透亮的露珠,折射着时代的光辉。诗人以议论入诗,于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诗成

9、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可以说,化小我为大我,充满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正是郭小川诗的灵魂所在。 在形式上,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了热情奔放的气势。郭小川在关于致青年公民的几点说明一中曾解释道:“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所谓楼梯式的排列方法,私心倒不是想搬马雅可夫斯基的现成格式,恐怕主要是因为我不善于使用中国语言。为了表现稍许充沛一些的感情,我写的句子总是老长老长的(短句子总觉得不够劲) ,而如果把二十个字排成一行,那读者(尤其是朗诵者)一定会感到难念。 ”采用“楼梯式”排列,使诗充

10、满了力度,增强了音乐性,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当然,诗人当时正处于创作的爆发期,诗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存在议论多于描绘,思想多于形象的缺陷。 相信未备参考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 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 、 海洋三部曲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考电影学院时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 。1973 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 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 年月 28 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学奖诗歌奖。

11、著有诗集相信未 、 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 诗探索金库食指卷 、 食指的诗 。 用诗歌唤起失落,用诗歌展望明天,用诗歌吟唱希望。诗歌成为苦难人生的润滑剂,成为照亮希望和未的启明星。诗人发自内心中的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未质朴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 “失望的灰烬”、 “凝霜的枯藤”、 “凄凉的大地”、 “摇曳的曙光”、 “孩子的笔体”都为那个特殊的时代镌刻着墓碑、昭示着希望和未。编者言:相信未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当“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之中,人们为命运哀叹之时,诗人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可谓沉郁中的光辉命题。 六月,我们看海去 备参考诗是心灵的音

12、乐。六月是青春的季节。我们在一群男女青年向大海奔去的脚步声中体味到青春勃勃生机的同时,静下心就会发现,诗歌向我们展示的绝不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它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青春和生命的渴望。 读诗,就是要在诗歌的节奏里品味出诗歌所承载的内在情感。 潘洗臣是中国 20 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其独有的诗风格外引人注目。 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臣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节奏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读这首诗,我们要借助“听觉想象”体会青春的活力。诗歌一开始,“

13、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青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地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械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象”,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情不自禁的赞美, “风风火火”、 “五颜六色”、 “匆匆忙忙”、 “欢欢乐乐”“教室书馆”、 “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

14、力在全诗中无外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再如,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 “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 读这首诗,我们还能强烈地在诗行间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 “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在活力和自

15、信的背后,在诗歌节奏的背后,我们还能看到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这些体现了青年人蓬勃的活力、对自己力量的确信和无限探索精神的诗句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节奏里表现了出,让我们在诵读之余似乎看到一群欢呼雀跃的青年向遥远的大海跑去,去探险,去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让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青春的思想在风浪中成熟。在这里, “六月”就不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成了生命

16、的青春驿站, “看海去”也就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诗人没有静止地刻画,而是在一种节奏里,在流动的生活画面中向我们表达了青春激情的背后还承载着一代青年人的灵魂写照。 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的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要是诗行中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 语言组合巧妙。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的乐曲组接在一起,将“看海去”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月”组接在一起,等等,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旨。青年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到。 十八岁和其他 备参考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