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0825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文化心理与旅游景观旅游景观也可被称为是旅游吸引物,它之所以有吸引力,主要原因是它的某些特征符合了人的各种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游客的心理需求形成了旅游景观的价值所在。同时,旅游是在人们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后的一种以精神享受为主的活动,在人们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就变得越来越自然和迫切,因此,文化心理需求的满足成了旅游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作为在旅游活动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旅游景观,不管是自然的、人文的、人造的,都必须从满足人的文化心理的角度去建设和利用。一、重视各类旅游景观文化内涵的发掘1、人文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其文化内涵,会很自然地去附和人的文化

2、心理。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满足了人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帝王文化的心理;苏州、扬州等地的古典园林满足了人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和士大夫文化的心理;丽江古城满足了人们了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心理。人文旅游景观一般都依靠一些有形的历史遗存,但活化的东西比较少,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和呆板,因此,对这些景观的解说系统就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解说系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讲解员服务,而是包括讲解员在内的,涵盖文字解说、音像解说、图书作品、网络信息等系列的解说服务。只有这些从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解说服务才能共同形成有效的解说系统。2、自然旅游景观自然旅游景观主要是以大自然的秀丽、壮观来吸引旅游者,但真正要将旅游

3、景观变成旅游产品,同样要在自然吸引物上融入文化的元素。例如,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是夏季旅游的胜地,但如果就草原景观而言,全世界的草原都有相同的特性,但如果将蒙古族人民的游牧文化,特别是将蒙古土尔扈特部落从俄罗斯的东归壮举结合起来,那草原的自然景观就变得更加的迷人;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确实非常壮丽,但如果没有了藏传佛教那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不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忍受着高原反映旅行在青藏、川藏等旅游线上;哪怕是象桂林那样秀丽的地方,如果缺少了刘三姐的歌声,同样是不完美的旅游景观。因此自然类的旅游景观其实更需要从人的文化心理需求去开发其旅游产品。那么,这些文化要素如何去表现呢?现在很多旅游

4、景区都热衷于通过搭建、仿建等手段去表现文化内涵,这只能满足旅游者的视觉需求,而无法满足其心理需求。真正的文化要素,必须通过大量的民俗活动、当地的民众生活、地方的文化表演等有声有色的活动来展现。3、人造旅游景观相对于大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历史存在,人造景观是伴随着我国的旅游发展而逐步兴起的,其代表性的产品就是主题公园。其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但也有大量失败的痛苦。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主题公园,有科幻的,有探险的,有游乐的,各种主题层出不穷。但大多数在风光了数年,甚至是仅数月后就偃旗息鼓,黯然收场。究其原因有多种多样,但不仔细研究游客的文化心理,不从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出发是其根本性

5、的原因。国际上主题公园最为成功的无疑是迪士尼乐园,但迪士尼成功的关键不是它千变万化的场景,也不是它游乐项目的刺激性,而是其通过米老鼠和唐老鸭所表现出来的美国文化,以及充满美国元素的动画片。无独有偶,常州的中华恐龙园作为主题公园的后起之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成功之处无非也是将恐龙文化作了深入的演绎。特别是,它的恐龙文化和对史前历史的探索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来完成的。它有主题游乐区、主题演出、主题动画片、主题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因此整个恐龙园这个旅游景观只是它整个旅游产品的躯壳和有形的载体,而其产品的主干则是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的展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人文景观、自然景

6、观还是人造景观,文化元素都是一个成功的旅游景观所不可或缺的。而对于旅游景观来说,这些文化元素的表现方式甚至比其内容更重要。只有那些生动活泼的,能吸引游客参与其中的文化活动才是旅游景观长盛不衰的根本。二、重视文化需求的变化以完善旅游景观的内容在重视满足游客的文化心理的前提下,我们同时还要充分重视人的文化心理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旅游文化需求的变化趋势。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被公认为心理学上的经典。其实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究下去,人的每一层次的心理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文化心理需求就是如此。各种旅游景观通过其多样化的文化表现方式大大丰富了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但随着人的较低层次的

7、文化心理需求的不断满足,游客回不断地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文化心理需求,旅游景观的各种文化表现方式和内容也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深圳华侨城集团打造了中国的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引起了轰动,因为它满足了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旅游者在物质生活以外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文化心理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的开放,国内旅游者已经不能满足于中国的大好河山,而想放眼世界,华侨城集团就建设了“世界之窗”;接着游客的文化需求逐渐不能被这些静态的文化景观所满足,开始产生了亲身体验文化产品的需求,于是他们又打造了可以让游客体验民族文化的“民俗文化村”;近年来华侨城集团有先后开发了包含美洲玛雅文化的“欢乐谷”和瑞士阿尔卑斯山地文化的“东部华侨城”因特拉根景区。这些旅游景观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满足变化了的旅游者文化心理需求的过程。旅游景观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者的终极享受是精神文化的享受。因此旅游景观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是在符合游客的文化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符合游客文化心理需求的,旅游景观才有长久的生命力。2012/8/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