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图)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40813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ic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ic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ic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IC 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卡的产生和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应用状况( (图图) ) 标签:t9读卡器 多合一读卡 读卡器 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渐普及,新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出现。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和最具有“知识经济”特点的现代金融产品,对改变传统消费观念、提高金融业服务质量、改善资金流通方式、积累社会闲散资金、方便人们投资理财、促进电子晌午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C 卡更因其所独有的安全可靠、应用灵活等特点,成为银行卡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1、IC 卡的产生和发展信用卡虽然是一种信用支付工具,但却并非是银行首创的。信用卡起源于1915年的美国,当

2、时一些零售商店为了刺激消费,对一些较稳定的顾客发行了一种信用筹码,持有这种信用筹码的顾客即可向商店和其分店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是现代信用卡的最早雏形。这种形式的信用卡用途单一,使用范围限定在发卡的商店和其连锁店,而社会需要一 种通用的、多用途和有广泛使用范围的信用支付工具,因此,这种由零售商发行的信用卡, 一直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直到信用卡产生 30 年后,银行业开始介入信用卡领域发行银行 信用卡,才赋予信用卡新的生命力。可以说,银行业介入信用卡领域,对信用卡的迅速普 及和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最早发行银行信用卡的是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时间是1952年。在此之后,众多的商业银行纷纷加

3、入到发卡银行的行列,先后推出各类信用卡。银行作为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发行信用卡,借助其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分支机构分布广泛等优势,扩大了信用卡的使用范围,拓展了应用领域,增强了信用实力,同时,发行和办理信用卡业务也成为商业银行吸引客户和实现盈利的重要手段。信用卡诞生之初的“信用筹码”,是一种类似于金属徽章的消费凭证,后随着工业技术 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塑料卡片。1950 年,美国商人麦克拉马纳组成了 Diners Club,设 计了第一张现代的塑料信用卡。随着银行业介入信用卡的发行领域,在信用卡上需记录的客户信息越来越多,在 50 年代终于出现了冲压出凸字的塑料卡。美国曾大量使用的一种塑 料

4、金融交易卡(Financial Transaction CardFTC)就属于这种类型,可以用机械压卡 的方法,把这些带有凸字的卡片的发行人和客户帐号等信息印到纸质单据上。到了 60 年代 中期,人们在这种 FTC 卡的背面贴上了磁条,发展成能够自动读取信息进行在线处理的磁 卡。这种磁卡因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并因其在线交易功能极大地降低了交易风险和缩 短了交易时间,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使用。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磁卡处 理设备的不断完善,磁条卡已成为了信用卡家族的主要卡种。 当前,信用卡主要还是以磁卡做成。但近年来从欧洲开始,IC 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

5、)已逐渐在发达国家流行起来,有逐步取代磁卡的趋势。智能化 IC 卡的概 念最初由法国人 Roland Moreno 在 1972 年提出,此后法国布尔(Bull)公司率先投入了 对这一潜力无穷的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1976 年布尔公司高级研究员 Ugon 先生 领导的研究小组首先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由双晶片(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的智能卡, 接着又于 1978 年制成了单晶片智能卡并取得了技术专利。在此后的十几年间,除了法国的 Bull 以外,先后有 Motorola、Thomson、Hitachi、OKI、Toshiba、Sharp、Atmel、Gemplus、Schlumberge

6、r 等 十几家公司相继投入了智能卡芯片和卡片成品的开发与生产,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新兴技 术产业。IC 卡一经问世便得到了飞速发展,从只配有存储器的“记忆卡”(Memory Card)到配备 CPU 的“智能卡”(Smart Card) ,从“接触式”到“非接触式”再到混合式,其 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IC 卡是把具有存储、加密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之中。这种既具有智能性,又便于携带的卡片,为现代社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与磁条卡相比,IC 卡的防伪造、防攻击、使用寿命长、可脱机使用等优点,得到了银行和客户的一致青睐。在国外,威士(VISA)国际组织、万事达卡(Mast

7、erCard)国际组织、欧罗贝(EuroPay)国际组织等三大国际信用卡组织相继推出了 IC 卡产品,在美洲、欧洲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在当地的信用卡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二、IC 卡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状况 1、美国的应用概况美国是信用卡的发源地,从 60 年代起就开始发卡应用了。到 1988 年,发卡量已超 过 10 亿张,人均约 5 张,年消费金额达到 4695 亿美元。两家最大的发卡组织是 VISA 和 Master,现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世界性组织。还有其它组织发行的一些非银行卡 (AmericaExpress、Diners Club) 。1993 年仅 VISA 及

8、 Master 的发卡量即达 6.6 亿张,遍 及全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额达 8250 亿美元。上述金融卡基本上均为磁卡,当前 VISA 和 Master 两大组织已开始发行 IC 卡,并计划从 2000 年开始,用 8 年的时间在全球 内完成将全部磁条信用卡换为 IC 卡的工作。目前这两大信用卡组织利用 IC 卡的大存储量、 安全难以伪造以及可脱机交易等特点,在美国已成功发行了 VISACASH(VISA)和 MONDEX(Master)两种电子钱包,适用于大量小额付费的场所以取代现金交易。另外, 在美国的 IC 卡应用还有校园 IC 卡、交通 IC 卡、医疗 IC 卡等等。

9、2、欧洲国家的应用概况IC 卡起源于欧洲,目前在欧洲已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法国目前每年发行1千万张 IC信用卡以降低假卡率,并逐渐以 IC 卡取代磁卡;英国也已从1998年开始逐步用 IC 信用卡代替磁条卡信用卡;VISA 组织在西班牙发行了电子钱包 TIBS;比利时 Banksys 自主发行了Proton 电子钱包;意大利从2000年起开始发行 IC 信用卡;德国的德意志银行从1993年开始,为它的160万客户提供了 IC 卡,持卡者不仅可在德意志银行国内1400台 ATM 上取款,并且还适用于全欧洲4万台 ATM。除了上述金融卡,欧洲 IC 卡的应用已几乎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包括电话

10、卡、身份卡、交通卡、医疗卡、家庭购物卡、加油卡、公司卡、会员卡、电影卡等等。3、亚洲各国的应用概况IC 卡的成本比磁条卡要高出许多,但由于其本身具备的极强的安全保密功能、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和脱机交易功能,可以较大的降低伪卡的风险,降低通信费用和提高经营效率,因此,IC 卡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目前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的智能卡应用系统已投入使用。伊斯兰银行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商业银行,其下属31家分行均采用高档 DOS 系统微机做主机,构成分行业务处理系统,下面连接分行的柜员工作站和 ATM,全行向客户发行了5万多张智能金融交易卡。各分行的系统平时以脱机方式分布处理,客户凭卡可在

11、所有的分行营业点、ATM 及代理商户办理业务或消费转帐。各分行系统采用电话拨号批处理方式与总行的 UNIX 系统小型机清算结帐。这个基于分布式处理的银行智能卡系统投产运行不到10年的时间中,仅通信费用的节约已达2,000多万美元,取得了明显的经营效益。当前,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 VISA 和 Master Card 也紧盯亚洲,纷纷采取各种行销手段,大举开拓亚洲的 IC 信用卡市场。韩国选择了 VISA 的开发平台作为其 IC 卡多应用平台,开始推出 IC 信用卡。新加坡发行的 Cash Card(电子钱包)IC 卡已在市民中广泛使用。我国台湾地区计划中的金融 IC 卡将把公共汽车卡、加油卡、停

12、车卡、家庭/企业银行卡、自动售货卡五者结合起来成为五合一卡。在亚洲地区,IC 卡的应用正蓬勃向前发展。4、我国 IC 卡的应用概况中国内地自1985年开始,由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引入银行卡这一消费支付工具。到目前为止,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发行了银行卡,发行量从1986年的几千张发展到今天的1.4亿张,年交易金额达到了2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在海南省组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进行 IC 卡试点,随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相继进行了本行的 IC 卡试点发行工作。具统计,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发

13、行的 IC 卡已达200多万张,已具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与磁条卡的发行规模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各行在 IC卡的试点、推广工作中,对如何处理 IC 卡和磁条卡的关系,如何开辟磁条卡外的客户源,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一方面,由于银行对 IC 卡的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还不清晰,在 IC卡的使用上与磁条卡看齐,应用上与磁条卡发生竞争,使得银行(特别是磁条卡发展较好的银行)本身在推广 IC 卡时自相矛盾;另一方面,磁条卡的用卡环境日益完善,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作为新型的支付、理财工具,磁条卡已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这种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银行 IC 卡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银行 IC 卡进

14、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即从 IC 卡自身特点入手,找到一个既有充分发展空间,又不与磁条卡发生冲突的市场定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 IC 卡业务。三、IC 卡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IC 卡芯片的制作成本将不断降低,IC 卡也会以其独有的安全性和使用灵活性最终取代磁条卡。但是,该过程不会是在短时间内一次完成的,也将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欧美各国,由于信用卡市场已十分成熟,普及推广 IC 卡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这个进程也会较快的完成。而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目前 IC 卡还定位于磁条卡的补充,因此用 IC 卡取代磁条卡将是个渐进的过程。就目前而言,IC 卡的电子钱包功能

15、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 IC 卡交易比磁条卡更快捷,而且对网络依赖程度不高,可以脱机交易,在小额交易频繁和对交易时间有较高要求的支付环境中,如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加油站、路桥收费系统、医院等场所,IC 卡的应用优势极为明显。另外,由于 IC 卡所具有的存储容量和安全性是磁条卡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以 IC 卡作为身份识别工具,银行可与各种机构联合发行各种应用的金融 IC 卡,例如校园 IC 卡、用于网上银行认证的 CA 证书,以及用于银行各种中间业务的代收代付费卡等。IC 卡特有的优势,决定了它能独立于磁条卡而存在于市场之中,它的发展必将对银行卡的普及起到积极作用。由于 IC 卡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它将是未来最常见、最普及的支付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多媒体应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