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408128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怛逻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激烈碰撞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城附近)战役终于在天宝十载爆发。 这是一 场迟早要打的战役, 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 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碰撞到一起,等待着两 个帝国的,只是怛逻斯战役的成与败。怛逻斯之战:唐朝退出中亚的历史拐点何木风大唐帝国兴起时, 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和远在中东的阿拉伯帝国(中国史书 上称为“大食”)也同时崛起。这两个帝国都想把西域控制在自己手里,以实现 自己的宏伟目标。 于是,西域历史上就有了三个主角唐帝国、吐蕃帝国和阿拉 伯帝国。武则天死后,又过了十几年,李隆基成为唐帝

2、国的主人。 如果说李世民时代是 “治 世”的话,那么李隆基时代就是所谓的盛世了。这两种任何帝王都希冀的国家状 况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治世”的皇帝谨小慎微,“盛世”的皇帝毫无顾忌。因为 毫无顾忌,所以敢想敢为。唐帝国军队在他的领导下, 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也就在此时,阿拉伯帝国加入了争夺西域的行列,并且在开元三年(715 年)和 唐朝有了第一次冲突,由此,西域终于变成三个大国之间的角逐目标。一在唐朝李隆基时代, 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帝国之一。但是,它 和唐帝国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开元三年,阿拉伯帝国与吐蕃帝国联合,攻 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 时任监察御史的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

3、休击败阿拉伯、吐蕃 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汗那国,威震西域。阿拉伯帝国当然不会就此罢手,两年后, 又联合突骑施 (突骑施是西突厥的一个 部落,可汗名叫苏禄)和吐蕃攻打安西四镇(即龟兹、疏勒、于阗和焉耆),结 果被唐军再次击败。 连续受到打击的阿拉伯帝国,有着屡败屡战的精神, 新上任 的被阿拉伯人称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麦立克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他的 理想就是要争夺西域,并进一步灭掉大唐。在他的领导下,哈查只伊本优素福 被任命为掌管东方的最高权力者,这位一直垂涎中国富庶的东方最高权力者,为了尽快得到中国,许诺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伊本和古太白本穆斯林 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

4、官。于是古太白本穆斯林征服 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而穆罕默德伊本征服了 印度的边疆地区,但是两人都没能跨进中国的边境一步。曾两次与大唐交战且均遭失败的阿拉伯人并没有丧失半点儿信心,他们依旧执著 于对东亚的扩张。此时的唐帝国正在青海与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因而无暇顾及西域,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 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帝国一边,但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得到多 少实惠唐帝国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帝国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这一挫折使阿 拉伯帝国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 年。突骑施唯一的优点就是好打仗,并善于打仗。 从 724 至 727 年,突骑施深深地渗 入粟特国境,最

5、远至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市)本土。726 年, 突骑施为防卫骨咄(帕米尔以西)而与阿拉伯人交战。这一段时间,突骑施在中 亚是作为唐朝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到了 727 年时,突骑施由于内部矛盾, 慢 慢衰落。大唐帝国在西域的代言人暂时消失,而要想得到中亚的控制权, 就必须 再站出一个代言人来。 于是大名鼎鼎的高仙芝就在这样“千呼万唤” 中登上了中 亚历史的舞台。高仙芝是高句丽(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 7 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 一个民族政权, 后被唐朝所灭) 人,出身于将门之家。 20 余岁时即拜为将军 (跟 他爹的官职一样大),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

6、兵马使。高仙 芝的扬名立威完全是在西域实现的。当初,由于一个叫小勃律(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的国家地处西域要冲,吐蕃帝 国就用武力迫使它与自己联姻。结婚倒没有什么, 而这一结婚, 小勃律和吐蕃就 成了一家人, 这使得西域诸国向唐朝进贡的通道被彻底堵死。那些人根本不知道 诚信礼仪之道, 20多个国家纷纷向吐蕃称臣。大唐虽然不缺少他们的贡品,但这个羞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的。天宝六载( 747 年) ,李隆基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人长途远征 小勃律。高仙芝领命,立即赶到安西都护府,整顿人马后,分三路从安西出发,最后会师 于吐蕃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决战就将在这里

7、展 开,形势显然不利于高仙芝。因为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已经是一个标 准的易守难攻之地。 况且,高仙芝和吐蕃连云堡的驻军都是一万人。但这并没有 难住高仙芝。首先,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在当时的唐帝国是无人可以望其项背的。 其次,他带来的一万人都是唐军的精锐。双方激战后的三个时辰内, 唐帝国的军队就斩杀了吐蕃 5000 人,活捉 1000 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了。由于监军边令诚畏惧而不肯行, 高仙芝只 好留下 3000 兵,让边令诚领着守城,自己率兵继续深入,进逼坦驹岭。坦驹岭 山口海拔 4688 米,是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登临山口,必须

8、沿冰川 而上,别无蹊径。最后高仙芝终于以千余人大破小勃律,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 公主。天宝八载十一月, 吐火罗(在今阿富汗北部) 叶护失里伽罗上表唐廷, 说朅师(在 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 国王亲附吐蕃, 此王切断了小勃律与克什米尔之间的 交通,所以失里伽罗欲发兵击破朅师国,请求唐朝调发安西兵助战。 安西四镇节 度使高仙芝奉命出军,遂于翌年二月击破朅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 之王。高仙芝的胜利也标志着唐朝中国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此时,中国已 经成为塔里木地区、 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它控 制了

9、帕米尔山谷地区, 成了吐火罗地区、 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 高仙芝在 库车驻地上,其行为俨然是中国在中亚的总督。就在高仙芝忙于对付吐蕃的时候,阿拉伯的国内发生革命, 阿拔斯王朝 (中国称 之为“黑衣大食”) 建立了。这个新兴的王朝引领着阿拉伯帝国开始向顶峰冲刺, 其在中亚的势力也大为增强, 使得唐朝在中亚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遏制阿拉伯帝国的步步紧逼,高仙芝以石国(昭武九姓之一,都城拓折城, 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共和国塔什干,此时已效忠阿拉伯)“无番臣礼节”为由,发 动了对石国的战争。其实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为了打击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势力, 唐朝攻石国实乃同大食重新争夺河中,志在利用

10、大食易代、 河中叛乱的千载难逢 之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规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政治主权。天宝十载正月,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突厥酋长、石国王、师王,加仙 芝开府仪同三司”。可见高仙芝主持的西域反攻确已取得了初期的胜利。高仙芝旨在恢复唐朝在河中地区势力的行动自然会遭到阿拉伯帝国的反击,怛逻 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城附近)战役终于在天宝十载爆发。 这是一场迟 早要打的战役, 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 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碰撞到一起,等待着两个帝 国的,只是怛逻斯战役的成与败。二高仙芝最擅长的就是长途远征,当他灭

11、掉石国后, 阿拉伯方面已经开始出兵。 高 仙芝得到情报后,于天宝十载四月从安西出发,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 沙漠,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 围攻怛逻斯城。先对双方的兵力做个简单的介绍。唐帝国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为李嗣业, 别将为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两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 此外还有其他臣服于唐帝国的胡兵两万余人。高仙芝时代 “凡镇兵四十九万, 安 西节度兵二万四千”,怛逻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说明这 次高仙芝是下了血本的,也是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有心里准备的。阿拉伯帝国方面,总指挥是齐雅德伊本萨里,兵力为呼

12、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 万人,再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 余万,总兵力当在15 万左右。高仙芝不傻, 在这样兵力悬殊的情况下, 他怎么敢出动呢?这位将军当然有获胜 的把握。而这胜算就在唐军的装备上。唐代时,中国军队无论装备、士气还是将 帅能力都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 “锋矢 阵” ,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执陌刀(一种双刃的长柄大刀)、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 接着是步、骑兵突击,后列则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击溃对方。陌刀的攻击力 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 ,肉搏时威力不减,李嗣业便是一员善使陌刀的 猛将。 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

13、 一般使用马槊和横刀。 唐代改进了冶炼技术, 灌钢法取代了百炼法,使铁制战刀更加锋锐。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 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轻, 但防御力却有所提升。 另外不得 不提的就是唐军的抛射兵器弩,中国的弩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独步天下,到了唐 朝更加成熟完善, 其射程与威力远非寻常弓箭可比。而相比之下, 除了马匹上的 优势外,阿拉伯军队显然就逊色多了,并且在近距离的攻防战中, 这一优势又大 打折扣。于是,可以断定,唐军胜算的把握是非常大的,即使不能全胜,但绝对不至于失 败。可历史的拐点,却在这场战争的第五天出现了。这天傍晚之后, 葛逻禄部雇佣兵见交战双方激战数日仍相持不下,

14、突然叛变(事 后有人认为是被阿拉伯人买通的结果) 。叛军从背后包围了唐军步兵,切断了他 们与骑兵的联系。 唐军突然失去了弓弩手的支援,阵脚顿时大乱。 阿拉伯联军趁 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 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 终于溃败, 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 逃遁, 途中恰逢中方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造成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 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至, 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 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 才杀开一条血路, 残余唐军得以通过。 此前李嗣业还曾劝高 仙芝弃兵逃跑,被段秀实斥责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

15、非仁也”。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 并不甘心, 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 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 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此役唐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 只有千余人得以生还。 但唐军也重创了阿拉伯部队,杀敌七万余人。 慑于唐军所 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 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 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 而已。而中国方面由于几年后爆发安史之乱,国力大损, 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 拉伯的争夺。 与此同时, 吐蕃的崛起成功地阻挡了阿拉伯人的东进,避免了唐朝 西部疆土的进一步失守。两个帝国的大碰撞就此结束。三对于唐军失败的原因, 史书上说得很粗

16、略, 不过唐帝国遭受怛逻斯战役之辱,唐 军主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是脱不了干系的。首先,石国这个西域藩国虽示不逊, 但是在高仙芝上门问罪之时石国已经完全请 降悔过,高亦允诺与其和好,因此,高爽约并一概屠戮石国众生,掠夺物资,此 为自陷大唐于不仁与不义之地。况且在对待宗主国的关系上,类似石国之 “无番 臣礼节”也算是时有发生的情况, 关键是宗主国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此类事件。不 加区别地一味赶尽杀绝只能失去他们的人心,或者说单纯的武力征伐只能扬威于 一时,而不能维系于一世。此为道义与策略之失误。其次,失败是由于高仙芝等唐朝军事将领的轻敌气傲。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高在未掌握阿拉伯军队人员装备虚实的情况下,引领大唐联军深入700 余里,便是轻敌气傲的表现。 而这种轻敌气傲源于公元747 年的一次战争。 时任 安西副都护的高仙芝和镇将封常清等率领一万余军士讨伐小勃律,俘获小勃律王 及吐蕃公主。史书称大食等72 国“皆震恐,咸归附” 。这种“皆震恐,咸归附” 不但表现出中国的 “事后史官” 的一种自淫自恋情节, 而且也可以看作是反映高 仙芝在讨伐小勃律几年后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