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97995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人际交往中多换位思考,多考虑、理解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人与人才能够和睦相处。2能力目标: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3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涵义。【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内-心情感理解他人的处境。2难点: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学情分析】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老师的迁就,很容易形

2、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对人对事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与处理事情,很少考虑他人的想法,但是他们心底又渴望别人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有时这种愿望还特别强烈。所以,在和他人相处时容易产生矛盾、发生冲突。通过换位思考,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将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心理换位和互相支持。【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校园百态多媒体投影: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冲突,并为换位思考作铺垫。看了展示的这些校园“杰作”,你肯定会有自己的感想。试问:1你的照片愿意被人撕成这样吗?2如果你的名字被人用侮辱性的语言写在

3、厕所里,你会怎样想?3考前精心准备好的复习资料,愿意被人毁坏并丢进垃圾桶吗?4你心爱的手工艺品被人破坏成这样,你心疼吗?师:很显然,谁都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生活中,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这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孔子把它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 “换位”思考,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二、讲述故事,阐明道理学生讲故事:大禹治水。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 27 万治水群众,夜以继

4、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 13 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教师讲故事:白圭谈治水。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我只要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 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截的。 ?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问:请你对大禹和白圭两个人的治水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分组讨论)师:从这两个故事看,白圭治水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

5、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承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三、换位思考,律己宽人小故事: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问:儿子怎么知道盘子是妈妈打破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师:生活中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看人看己,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学会以

6、善良之心理解人、关心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一个知情懂理的人。四、将心比心,深化认识学生分组讨论: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师: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换位思考”不仅能够更好地读懂别人,读懂生活,读懂社会,更能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何乐而不为呢?五、实话实说,经验叙事我们要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孔子的这句话至今仍在教育着人、鞭策着人。应该说明, “己所不欲

7、,强施于人”是不好的。能够识别别人的不足和错误,需要智慧;而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讲述自己的失误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它常常意味着阅历的丰富和思想的飞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有过被迫接受别人强加的经历吗?或者有过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却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的行为吗?现在让我们满怀真诚和善良1讲述自己经历的故事。2反思与体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我们今天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样想、如何做呢?(此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处理问题)3小结与提高。生活中,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能避免一些偏激与走极端的做法,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关心他人、

8、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六、换位思考,从现在开始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的,我们从心底里期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第四步:我是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待他吗?小故事:有一天,一个 10 岁的男孩去食品店买冰激凌。他坐在桌子旁问售货员:“蛋卷冰激凌多少钱一个?”售货员回答说:“7 美分。”男孩

9、开始数他手中的硬币,然后又问小碗儿冰激凌要多少钱。售货员极不耐烦地回答道:“6 美分。 ”男孩买了小碗儿冰激凌,吃完后就走了。当售货员收空盘子时,她发现盘子里放着 10 美分的小费。想想看,这时售货员心里想些什么?这又会对她今后与人交往带什么影响?师:用别人对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是小肚鸡肠;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用别人期望的方式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后作业】基础训练P39 训练一【板书设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律己宽人为什么要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矫正错误如果我是他,我需要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换位思考的做法 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我是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待他吗?【注意事项】1教师在堂教学时,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避免口头宣讲造成学生的反感。2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时,要注意提示不是唯一的,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3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但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发现、领悟,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达成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