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9764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论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与方法论安群安群 戴传利戴传利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努力实现的目标,而依法执政事关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关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坚持依法执政两个方面的探讨是近两些年来理论上的热点话题,但对和谐社会与依法执政关系以及在和谐社会中如何坚持依法执政则因是一个新的课题,理论上关注不够。本文分就构建和谐社会中坚持依法执政的必要性及坚持依法执政的方法论作简要探析。关键词关键词 和谐社会 依法执政 必要性 方法论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也出现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大、城市农民工拿不到工资、拆迁

2、户得不到有效补偿、困难企业职工下岗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社会就业压力大、有些资源过分开采、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不和谐现象,新一带国家领导具体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2004 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其具体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与理想目标。2005 年 2 月 19 号,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等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政治话语可以说是时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而我们现在要构建的和谐社

3、会与古代追求的“德主刑辅”、“尊尊、亲亲”的和谐社会是不同的;与我们计划经济条件下用计划的手段构建的和谐社会也是不同的;与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的和谐社会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准确地界定新的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对我们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涉及到我们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精辟概括为我们深刻地理解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提供一把锁匙。他在 2005 年 2 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作出了明确、清晰的界定,指出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4、、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在总结自己以及国外各政党执政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方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深刻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论断揭示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执政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至此,依法执政

5、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所谓依法执政就是指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坚持依法执政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是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从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依法执政的特征: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执政党的意志要通过法律来体现;国家机关要按照体现执政党意志的法律管理国家事务。一、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一、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从对和谐社会与依法执政的界定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两者

6、是紧密联系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依法执政则是路径和方法;另一方面,和谐社会为我们坚持依法执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促进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又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一)坚持依法执政可以增强党的执政的合法性与公信力,从而形成和谐的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目标工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执政党的正确领导方式对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依法执政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对过去执政方式的反思而得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执政方式。实践证明,靠政策执政不利于执政方式的稳定性,也会因政策制定

7、中领导人个人意愿而带来执政中的随意性,与和谐社会的“民主与法治”的特点相去甚远;靠计划行政手段执政会违背民事交往的一般规律,束缚了市场交易主体的手脚,窒息了微观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充满活力”的特点背道而驰;靠群众性运动执政只会带来社会的混乱与无序,与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的要求差之千里。反思观之,依法执政是我党建国 50 年来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的客观要求,坚持依法执政可以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法治的治国方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党的执政的合法性与公信力。党的执政合法性是指党执政的正统性、正当性,是党执政的权威性和人们对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合

8、法性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指合乎法律,而是指公民对政治领导者的自愿接受性。合法性是政治统治的基本要素,它是政治权威“合法”行使领导权的重要前提。一些政治学家认为:“如果大多数公民都确信权威的合法性,法律就能比较容易地和有效地实施,而且为实施法律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耗费也将减少。一般说来,如果合法性下降,即使可以用强制手段来迫使许多人服从,政府的作为也会受到妨碍。如果人们就哪一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问题发生争论,其结果常常是导致内战或革命。 ”2(转引自杨亚佳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若干问题探讨 ,载河北法学2005 年第一期)从根本上说,合法性提供了政治权力的“正当” 、 “合法”运转所必

9、需的资源和支持。它一方面表明政治权力具有使人们认为其统治是“正当” 、 “合法”的特性;另一方面表明人民在没有强制力迫使其服从的情况下对执政者的自愿服从、支持乃至忠诚。一旦执政者具有这样的合法性,其所制定、倡导和实施的法律,就能获得人民的普遍信仰和尊崇。所以,合法性不仅使执政者具有了“正当” 、 “合法”的地位,而且能使执政成为成本较低且相对持久稳定的过程。那么执政者如何获得合法性呢?德国的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和论述了执政者合法统治的三种类型,即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认为不同类型的执政者获得合法性的途径不同,传统型统治以其自称的!官员和公民相信的历代相传的神圣传统为基础;魅力型统治则以被统

10、治者相信的执政者具有超凡的魅力!品质!才能,从而愿意服从其统治为基础;法理型统治则以政治领导者,一般官员和公民都只对理性的法律负责为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政治统治模式一般要依次经历以上三种类型。近代以来各国执政者统治的合法性, 则主要以政治权力出自于民主选择。服从法律和公众对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普遍信仰为基础。党的执政公信力是指人们党的执政方式的信任和信仰。所谓的“公信力”就是指公众相信的力量和程度,党的执政的公信力就是人们对党的执政的信任和尊重的心理态式以及人民对党的执政的认同和信仰的程度。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同就会产生对之信任, “任”者就会把一些事情委拖给他,人们对党的执政产生信

11、任以后也才会才会支持和维护党的执政。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中,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为主要的是党的领袖的个人魅力更增强了人们对党的信任,所以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党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公信力;其间,由于一些错误的路线和方针也使我们党的事业出现了一些挫折,但并没有动摇党的公信力。但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当人们从“领袖神话”中醒来时,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正如小平同志所述: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改革

12、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每一个经历其间的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笔者就是亲身经历中国巨大变化的见证人。但党领导人民取得经济生活巨大改善的同时,由于一些社会以及党内的一些问题而影响了党的公信力。比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地位的落差、农民的权益保护、党内的腐败等等,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党的公信力。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党不愧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的党,我们党中央对国内外的形式、党内外的情况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着手研究和解决各种社会和党内问题,比如修改个人所得税法调节收入差距,免除农业税、禁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以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在进行先进

13、性教育的同时,加大反腐的力度力度解决党内腐败问题等等,我们的党不愧是伟大的党,先进的党。当然,随着党的执政方式的法治化,党的公信力则来源于对法律规则的制定与遵守上。(二)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第一,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执政。社会逐一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而法治又是民主的保障,没有法治,民主可能就沦为恣意与专断。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让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公平正义价值,依法执政遵从法律执政,就可以实现法律的正义价

14、值。第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也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执政。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中民事交往的必要条件,是民事法律中的帝王条款。第四,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更离不开依法执政。法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按规定行为则第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样也离不开依法执政。此外,坚持依法执政(三)和谐社会中的现代政治文明建设,客观要求党的执政方式趋向法治化。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的特点是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现代政治文明的首要特征是法律居于社会的至上地位,作为执政党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将会在现代政治文明中具有特殊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

1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的是“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因此,我们的党只有“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1、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执政党依法执政、弘扬民主、崇尚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外政党执政经验和自身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中,深刻认识到依法执政的重要性,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实现依法执政,努

16、力推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在现代政治文明体系中,法治居于重要地位,既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的基石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提出了共产党依法执政的要求,也为之提供了可能。以“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为“三大支点和三大基本特征”(5),既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方式,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丰富内涵。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不仅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而且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所需要的主要力量,有赖于通过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来凝聚和提供;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所需要的良好社会环境,有赖于通过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来营造和形成;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强大的领导力量,有赖于通过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来培养和提供。没有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现代政治文明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2、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是保障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现代政治文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立足于现实的大厦,与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因此,现代政治(5)虞崇胜:浅析政治文明,载武汉大学学报,20D0年第3期。文明建设必须有坚实的社会基础,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