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9678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46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学 内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预期 学习 结果1、 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2、 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3、 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观察、人事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教时1 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烧杯 学生准备:抹布、水样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观 察 水样引 导 学 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集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想进一步了解的知识。二、用显微镜观察水样三、认识微生物,了解列文虎克四、拓展

2、了 解 微生物的分布情况。1、出示水样,要求学生把采集的水样由瓶子倒进烧杯,提醒保持桌面整洁。2、请学生观察水样。3、教师质疑学生发现: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可以看见的小颗粒外还有有其他的吗?借助什么来观察可能会有收获?4、教师示范用法。强调轻拿轻放。5、教师强调:(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6、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 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它们非常小, 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

3、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7、简单介绍列文虎克的故事。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微生物?怎么证明他们的存在?1、倒水2、学生有序观察观察,然后进行交流。显微镜:3、生按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4、小组汇报交流,选取代表进行全班交流。5、学生观察投影中的的微生物,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6、学生读列文虎克的故 事。7、请学生小组为单位课后解决。2 教学 内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2. 做酸奶预期 教学 效果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地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

4、传播的方法。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做酸奶的活动。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教时2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酸奶、存牛奶、保温壶、小盆、白糖学生准备: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出课题二、指导学生制作酸奶1、同学们是否喜欢喝酸奶?知道酸奶是怎么做的吗?想动手尝试吗?2、教师示范做酸奶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牛奶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最好请家长帮助,加热后一定要冷却到 3540加入酸奶后要保温5 6 小时。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不可太久,变质的酸奶不可以饮用。惊喜学生回去后有条件的尝试制作。3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学生准

5、备:做好的酸奶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 品 尝 酸奶。二、认识酸奶的制作原理。、体验其惊人的繁殖速度。四、认识细菌的功与过。1、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做成的酸奶拿出来进行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评委。2、教师介绍: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螺旋菌),繁殖迅速(几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量。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教师进行小结。5、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认识了细菌的特点,你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危害呢?6、引发我们生病的细菌我们称之为病菌

6、,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帮助我们预防它们?1、品尝酸奶,评选出最好的。2、学生可以就自己对细菌的了解进行介绍。也可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3、 学生阅读资料, 学习操作。 1248 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 8192163843276865536 (16 代)131072262144 524288 1048576 2097152(21 代)4、学生进行讨论交流。7、交流汇报:捂住鼻子打喷嚏、勤洗手、用热水冲洗筷子等。4 教学 内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3. 馒头发霉了预期 教学 效果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3

7、、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4、指导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种。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6、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教时2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了 解 到 霉 有颜色差异。二、用显微镜观察,认识到霉 有 形 状 差异。三、探讨发霉的条件。设计实 验 进 行 研究。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2、请学生借住放大镜进行观察。3

8、、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4、师给于肯定,提出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情 况 下 最 容 易 产 生呢?根据是什么?5、让学生做出预测,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1、学生观察带来的发霉食物,比较其颜色,认识到颜色多样:黄、绿等2、汇报发现: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霉成颗粒状或则丝状等等。3、按小组进行观察,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然后汇报。4、引发学生的讨论。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冷潮湿?寒冷干燥?5、学生根据预测,小组讨论如何实验。5 谁最快发霉,发霉最多?6、师分发同样对的同一时间生产的馒头。6、进行实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

9、、大烧杯、馒头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展示霉菌生长情况,比较得出:温暖潮 湿 的 环 境中 最 容 易 发霉。二、讨论食物和 其 他 物 品防 止 发 霉 的办法。三、霉的功与过。1、请同学们出示各小组地馒头发霉情况,比较生霉的多少。2、师小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滋生与生长。3、引发讨论:那么我们该怎么来防止发霉?4、介绍其他一些防止生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5、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6、霉菌在生活中经常可见,我们有时要运用它,有时要避开它。介绍霉的功与过。(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弗莱明青

10、霉菌青霉素,使食物霉变)1、小组展示并介绍馒头是在什么环境中。2、进行记录。3、讨论得出:寒冷、炎热、干燥的环境中都不易发霉。4、黄梅天气后晒衣服,食物的存放等等。5、学生自学。6 教学 内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预期 教学 效果1、能有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拨并进行比较。 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教时1 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 学生准备:洋葱、小刀教 学 活 动 设

11、计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认识细 胞的形状、 结 构 和 特 点。二、借助显 微镜比较洋 葱表皮细胞 和人体表皮 细 胞 的 区 别。三、进一步 了解细胞有 着不同的功 能。1、 通过谈话(积木)引出细胞, 请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认识 各种细胞。2、组织讨论:细胞有些什么特 点?3、 组织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和人体表皮细胞。教师具体介 绍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制作方 法,及观察方法、注意事项等 等。4、教师到小组中巡视, 具体指 导有困难的小组完成实验。5、组织汇报。6、 提供人体表皮细胞切片给小 组进行观察。7、引导学生自学资料 “胡克发 现了细胞”。8、了解细胞的特殊作用。9、 教师

12、补充介绍有关细胞的简 单知识。1、学生观察,交流发现的特点。2、让学生观图讨论, 汇报得出: 细胞很小(除了蛋黄) ,细胞各 种各样,各不相同,细胞是组成 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3、学生提出疑问。4、学生领取材料和仪器。并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5、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记 录。6、学生观察人体表皮切片。7、学生自学资料,并向全班同 学介绍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细胞 的资料。8、由学生自学资料“伤口化脓 是怎么回事”。7 教学 内容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预期 教学 效果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

13、曲折过程。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上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教时2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学生准备:玩具小船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了解人类认 识 地 球 形1、出示课件:地球2、谈话:这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人类自从在这个星球上诞生起就在不断的探寻它的真面目,有一首诗写到: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呢?3、教师补充介绍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天圆地方说”和“擎天柱补充说”。4、张衡有着怎样的大胆认识?他的认识根据是什么?5、教师补充介绍,强调:张衡能够认识到1、观察地球2、阅读资

14、料。说说自己的想法:古人愚昧。 古人落后,古人充满幻想, 古人也在不断探索。3、学生质疑4、进一步阅读资料,张衡和亚里士多德的大胆推论。5、普通百姓通过出航与归8 状的过程地如鸡卵是很了不起的。6、普通百姓对于地球又有着怎样的认识?7、师做演示实验。航的船只认识到地球的形状。6、学生配合实验的完成。7、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认 识 地 球 的大小介绍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总结: 麦哲伦经历了重重困难,牺牲了生命终于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认识,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地球是个球体为什么古时候的人们没有认识到呢?还出现了哪些荒唐的想法呢?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生阅读相关材料, 并介绍自己所查

15、找到的资料,全班交流。地球很大。根据资料测量绕地球行走一圈所需的时间。9 教学 内容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2. 地球的表面预期 教学 效果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2、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3、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4、能用平面图描绘地表特征。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特征。难点:制作地表模型。教时2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塑料盘、大块玻璃、风景图片学生准备:泥沙小草等等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制作地表1、出示风景图片。2、 地球上除了这些美丽的风景还有什么样子的地方?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书中插图。认识几种典型地

16、貌。师介绍其特点。4、想不想把这些特别的地貌制作出来呢?师指导制作方法。要求:明确分工,注意安全。5、师巡视并予以指导。1、学生观察。2、学生交流后汇报:沙漠、高山、河流、海洋、岛屿、绿洲、峡谷等等。3、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这些地貌的资料。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的材料尝试制作。10 模型5、介绍制作中的地貌特征有哪些。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指导画二、总体认识地 球 表 面 形状要求用大块玻璃把制作的地形画下来,并试着画到纸上,用各种颜色表示不同的地貌:绿色是平原,黄色是高原,蓝色是河流或海洋等等。师补充:地图由此得来。我们地球表面的情况十分复杂,前人制作一份地图非常的不容易。补充介绍现今人们可以凭借的手段,及高科技。学生进行操作。 然后展示作品。了解前人制作地图的方式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11 教学 内容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3 、 地球的内部预期 教学 效果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3、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了解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