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9659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藏尼洋河鱼类多样性研究沈红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西安710086 摘要: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较大的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米拉山东侧,全长307.5km,于米林下游约 50km 处汇入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17732km2,多年平均流量538m3/s。整个尼洋河流域水系发育,沿途支流、支沟众多,大致每隔4km 至 5km 就有一条终年流水的支流汇入。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内容:尼洋河流鱼类资源调查(本文只涉及鱼类部分)。 1.2 方法 1.2.1 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 研究所制定的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方法进行。 1.2.2 捕捞网具:采用 1.2 4.5

2、cm 不同规格网目的单层和三层刺网进行捕 捞,诱捕采用 1.5 2.5m 长的密眼虾笼,放入诱饵进行诱捕。 1.2.3 渔获物统计:对实地采集的所有的渔获物进行分类、称重,进行统计。 1.2.4 年龄鉴定:年龄鉴定标本材料选择鳃盖骨。标本通过磨片处理后,在 解剖镜下进行观察,判断其生长年龄。 1.2.5 测量:随机取样测量, 对其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实际测量和计数。 1.2.6 分类鉴定: 分类鉴定根据有关鱼类分类的资料和相关的形态特征进行 分类,主要依据西藏鱼类志 鳅科志和青藏高原鱼类 、 鲤科鱼类志。 1.2.7 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纳(Shannon Wiener inde

3、x 1949)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丰度评价。式中( H) Shannon Wiever 多样性指数S样品中生物的种类数ni样品中 i 种生物的个体数N样品中生物的总个体数 1.3 采样点的选区 各采样点选择河面较宽阔、水流较缓的鲁霞、羌纳、热嘎、八一、巴河镇、 尼西、更张、工布江达等点,见表1。表 1 鱼类采样点坐标高程表采样点采样时间坐标高程气温水温ph 江达15:40N:2954959, E:93098513459,误差: 1012106 巴河镇12:16N:2950725, E:93406293205,误差: 7138.56 更章10:51N:2943627, E:94052613077,

4、误差: 614106 尼西10:14N:2945412, E:94131933038,误差: 111496 八一16:18N:2939994, E:94209242994,误差: 1014126 热嘎14:26N:2915151, E:94171112927,误差: 7161265 羌纳16:24N:2925430, E:94287662917,误差: 814126 鲁霞15:11N:2928139, E:94390272917,误差: 614126.5 2结果 2.1 渔获物组成 实地调查共获得鱼类样本1335 尾,124954 g,其个体数量以鳅科鱼类为主 609 尾,占整个渔获物的45.

5、6%,各种鱼类数量、所占比例详见表2。 表 2 渔获物统计表名称数量(尾)重量( g)尾数所占比例 % 重量 g 所占比例 % 平均重量 g 拉萨裸裂尻鱼244 18.3 31218 26.6 128 异齿裂腹鱼184 13.8 49174 39.4 267 双须叶须鱼96 7.2 12850 10.3 134 巨须裂腹鱼154 11.5 17045 13.6 111 黑斑原鮡32 2.4 3736 3.8 117 鳅科609 45.6 10556 6.0 17 其他16 1.2 375 0.3 23 合计1335 124954 2.2 种群结构2.2.1 种群组成的变化 从表 2 的统计结果

6、来看,该河段主要经济鱼类为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 鱼,个体以异齿裂腹鱼最大,标本采集的最大一尾为3750 g。小型的鳅科鱼类 数量明显占绝大部分,占总渔获总数量的45.6%。 2.2.2 主要经济鱼类的种群结构的变化 年龄在 113 龄均有分布,主要以 68 龄鱼为主。而 12 龄鱼主要为拉萨 裸裂尻鱼的鱼苗, 其他几种鱼的样本年龄多在4 龄以上,采集样本年龄多集中在 5、6、7 三个年龄段,占到总量的65.6%。 2.2.3 鱼类多样性指数 该河段鱼类的多样性指数为:0.9856 3 结果分析 3.1 种类组成 通过实地捕捞取样鉴定, 共获得鱼类 19 种,隶属于 3 目 4 科 11 属,

7、其中以 鲤科为 11 种,占总数的 57.8%,有一种目前未鉴定出具体种类(只采到一尾标 本) ;其次为鳅科鱼类6 种,占总数的 31.6%,鮡科、塘鳢科各一种,该河段鱼 类组成结构详见表3。表 3 鱼类组成情况表科亚 科属种名鲤科鲤亚科鲫属鲫鱼Carassins auratus鮈亚科麦 穗 鱼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ua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叶须鱼属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裸腹叶须鱼Ptychobar

8、bus kaznakori 裸裂尻鱼属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裸 鲤 属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 纳木湖裸鲤Gymnocypris namensis未鉴定出种类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亚属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西藏高原鳅T(T.)tibetana细尾高原鳅T(T.)stenura异尾高原鳅T(T.)stewartii花鳅亚科泥鳅属泥鳅 Misgurnus Lacepde副泥鳅属大鳞副泥鳅Pisgurnus dabryanus 塘 鳢 科黄黝鱼属黄黝鱼Hypseleot

9、ris swinhonis 鮡科原鮡属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3.2 区系特征 3.2.1 第三纪早期复合体:鲫、麦穗鱼、泥鳅、黑斑原鮡; 3.2.2 中亚高山复合体:巨须裂腹鱼、异齿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东方高 原鳅、西藏高原鳅、细尾高原鳅、异尾高原鳅、裸鲤类; 3.2.3 南方平原复合体:黄黝鱼。 3.3 鱼类区系组成的变化 长期以来,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以及藏民放生的习俗, 西藏鱼类 资源一直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但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及水电工 程的建设等, 使得原有的水域生态环境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导致种群结构和区系 组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0、 表现为土著经济鱼类减少, 小型鳅科增多, 外来鱼的数 量增加;流水性鱼类减少,静水性鱼类增多;洄游性鱼类减少,定居性鱼类相对 增多。 3.3.1 鱼类资源变化的原因 3.3.1.1近年来随着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旅游的人不断增多,加之由 于缺乏应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造成了鱼类资源的破坏。 3.3.1.2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阻断了某些鱼类的洄游 通道。 3.3.1.3单一的选择性捕捞,破坏原有的生态结构,小型鳅科鱼类增多,对 经济鱼类造成危害, 致使鱼类资源下降。 同时在生物多样性指数上反映出来就是 指数较低。 3.4 主要经济鱼类 根据实地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该河

11、段主要的以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鱼 为主。3.4.1 拉萨裸裂尻鱼(土鱼) 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Regan 3.4.1.1种群组成 本次调查共解剖拉萨裸裂尻鱼150 尾,通过观察鉴定, 其中雄鱼 122 尾,占 84.7%,雌鱼 22 尾,占 15.3%,隶属于 8 个年龄段,详见表4。 表 4 拉萨裸裂尻鱼的年龄及雌雄比例分析结果表3.4.1.2生长情况 拉萨裸裂尻样本的生长情况见表5。 表 5 拉萨裸裂尻鱼的生长情况表年龄2 3 4 5 6 7 8 雌尾数4 4 6 8 体长cm7 20 25 33 体重g9 182 198 375 雄尾数2 10 2

12、6 30 24 24 4 体长cm7 12 18 21 25 30 34 体重g8 47 126 145 174 307 413 通过表 5 可看出在 5 龄以前体长增长的速度较快, 体重增长的速度较慢, 体 重主要是从 6 龄开始快速增长的, 同时可粗略看出在6 龄以前雌鱼的生长速度大于雄鱼, 由此可知其性成熟年 龄大约为 6 龄。 3.4.1.3食性 拉萨裸裂尻鱼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主要有硅藻、 蓝藻、也食枝角类和底栖 动物和摇蚊幼虫及其它昆虫的碎片。在解剖的样本中,肠道的食物结构60% 为规 藻类,偶尔会有浮游动物和昆虫碎屑,泥沙占到15% 多。 3.4.1.4繁殖 拉萨裸裂尻鱼每年34

13、 月份为产卵旺季,多在流水处产卵,卵桔黄色,粘 性卵。产卵场多在透明度高,可见底的浅水区,产卵群体最低年龄为3+龄,一 般多在 5 龄以上。本次调查的产卵场有鲁霞、米尼、羌纳、热嘎几处。 3.4.2 异齿裂腹鱼 (棒棒鱼 )Schizhothorax o connori(Lloyd) 3.4.2.1种群组成 本次调查共解剖 42 条标本,分属 7 个年龄段,其中雌性8 条,雄性 40 条, 详见表 6。表 6 异齿裂腹鱼年龄组成结构表年龄尾数比例雌雄尾数比例尾数比例1 6 4.0 未鉴定出(补充调查采集数据)2 6 4.0 4 66.7 2 33.3 3 12 8.0 0 0 10 100 4

14、 30 20.0 4 13.3 26 86.7 5 30 20.0 0 0 30 100 6 30 20.0 6 20 24 80 7 24 16.0 0 0 24 100 8 12 8.0 8 66.7 4 33.3 合计150 22 15.3 122 84.7 年龄尾数比例( %)雌雄尾数比例( %)尾数比例( %)4 6 14.29 1 16.67 5 83.33 3.4.2.2生长情况 经过对该河段异齿裂腹鱼标本进行分析及年龄进行鉴定,由于本次调查所采 集的样本结构零乱, 数据分析无法形成规律性的生长曲线和对比曲线,因此对其 具体的生长以及体长和体重的相关曲线都无法表示,数据分析见表7

15、。表 7 异齿裂腹鱼年龄、体长、体重结构表年龄尾数比例( % )体长( cm)体重( g)4 6 14.29 27.1 351 5 10 23.81 28.5 345 6 12 28.57 29.5 448 7 9 21.43 30.3 495 10 3 7.14 32.3 475 12 1 2.38 34.1 700 13 1 2.38 47.3 1300 3.4.2.3食性 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食物中偶见底栖无脊椎动物残体。 3.4.2.4繁殖习性 调查采集的样本重3750g,卵巢重 424.6g,绝对怀卵量为 44340粒,相对怀 卵量为 11.8 粒/g ;另外一条体重 3101g,卵

16、巢重 357.4g,绝对怀卵量 37322 粒, 相对怀卵量 12.0 粒/g, 卵粒平均重 0.096g。 为沉性卵,每年的45 月份为繁殖季节,产卵场在浅滩流水处。繁殖季节 多在干支流水质清澈、砾石底质的河道处活动,有生殖洄游现象。 4结论 4.1 鱼类区系组成属典型的高原型鱼类区系,结构简,多样性指数偏低。 4.2 调查共得到渔获物1,335 尾,重量 124,954 g 。渔获物组成为:按尾数 计,渔获物组成以小型鳅科鱼类为主(共609 尾,占总渔获物的 45.6 % ) ;按重 量计,渔获量以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鱼为主(共80392g,占渔获物总重量 的 66.0 % ) 。 4.3 年龄结构特殊。 从渔获物分析, 该河段鱼类的年龄结构都在5 个年龄段 以上,主要在 5-8 龄之间,低龄鱼很少。幼体年龄组(1-4 龄)特别是 1-2 龄幼 体种群中所占的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