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说课稿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8180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木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木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木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木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说“木叶木叶”说课稿说课稿说“木叶”说稿说“木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所以本篇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无限的表现力进行了精辟的透视,不但使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学鉴赏力,还能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化积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本是一篇自读,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由此看出本思路比较清晰,因此本的教学重点就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之处,于细微处见精神,含英

2、咀华,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 (走进)本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外同类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做为一个例子。 (走出)本教材的淡化体现为外的内容将要占到时的一半。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积累古诗词名句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化的热爱。学生学过多篇诗歌,但只是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并没有深层挖掘诗句的表达技巧

3、,对语言的微妙处也没有敏感的体察,而这正是古诗词含蓄蕴藉之处,正是古诗词魅力所在,本以此作为教学的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这一表达技巧,能够有意识理解和运用它提高自己的学素质。在提高学鉴赏能力时要本用的是归纳法,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具有暗示性这一特质,所以在拓展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知识点的积累和能力训练,让学生自己依据刚学过的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基于新教材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而确立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随着对学生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智力因素有时显得无能为力,因为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现代教

4、学能够兼顾二者,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达到真正使学生健康地发展。传统语人教育方面还显得薄弱,只注重语的工具性,使语美感得不到充分体现。本实现情感目标主要用诗句的优美意蕴打动学生,重视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导语:我设计的导语是:在诸多体中(小说散诗歌戏剧) ,你最喜欢哪一种体,为什么?师:诗歌是诸多体中最美的一种体。她美在哪里呢?语言美、形式美、结构美、音律美等。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诗歌语言特点的说“木叶” 。这个导语意在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第二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确定学习重点。采取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式,前由学生做预习,学生可能会提出

5、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问题,我想先引导为宏观问题,就是:作者发现了一个学现象,是什么。经过四个到六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这样处理教材因为本是自读,练习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因为只想通过让学生能够理解学词语的暗示性。这个环节的设置想检验学生读书的高度,有的学生注意微观的句子或字词,有的注意宏观的内容、思路或手法。我想本的学习可以从宏观入手,让学生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提纲挈领,切中肯綮。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品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另一种是解读之后进行自测。这里我设计了一道关于填补“树或木”的一组诗歌。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利于在 4 分钟内提高阅读效率。和学生一起就中涉及的例句

6、进行精到的理解。如第一处“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诗写屈原看到秋风中飘零的树叶感伤自己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这个意象是一棵美好的树,自然而然让人想到一棵形态美好、仪态万千的树,这是屈原对自己高洁品格的暗示。这时教师尽量少数或不说,让学生自己品味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意象,准确把握意象表达的情意,这个环节意在通过练习咬嚼字使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精妙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学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达到共鸣。 第四个环节是外拓展。只要一提到“木”字大家就会想到在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绪。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这时引入梅和柳两个意象。比如说梅的意象,让学生说出它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和情绪。并让学生看四首咏梅的诗歌,对梅的意象进行分析讨论。第二个意象是柳,三首诗,每个组任选一首。让学生任选主要考虑学生可能愿意选简单熟悉的那一首诗,这时鼓励学生知难而上,也是为了增加堂的趣味性。 最后布置作业。在中展示松、竹、月“乌(鸦)”“昏鸦”“寒鸦”“轻舟”“孤舟”“扁舟”等意象,让学生任选一个意象,下搜集几首诗写成一篇小,谈这个意象的艺术特征(相同或不同) 。这个环节想对本知识进行强化,也是对本知识的检验。最后这两个环节是在运用斯金纳的强化律,对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强化。 本的板书设计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