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381768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论文-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学论文-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学论文-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学论文-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学论文-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论文-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论文-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尾加压素尾加压素及其在缺血及其在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摘要摘要】 】 尾加压素(U)参与器官的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其机制仍未阐明。本文就U的结构、分布、生物 学效应及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关关键词键词】 】 尾加压素;血管效应;缺血-再灌注损伤自首次从人体中克隆出尾加压素(Urotensin,U)以来,又发现人体中的G蛋 白偶联受体-14(GPR- 14)是U的特异性受体(UT),其主要存在于心血管系统1,2。U同其受体结合 后引起多种生物效应,其中的舒血管效应可能对器官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2、本文就U的结构、分布、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器官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U及其UT的结构与分布鱼的U由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末端611位环状六肽序列为半胱氨酸、苯丙 氨酸、色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是收缩血管的最小活性中心3。蛙的U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人的U仅有11个氨基酸残基,且其6肽结构十分保守 1。研究发现,U环形区域中的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是其受体的识别部 位4。UT有7个跨膜段的膜受体,人U第6位的苯丙氨酸可以和UT第4跨膜段 第184和185位的蛋氨酸相互作用,后者可能是U结合UT的一个作用位点5。U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而人类主要分布于脊髓的

3、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和大脑皮质,在肾皮质和左心室分布水平较低,心房、心脏传导组织及肺实 质分布量少6。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心肌细胞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可见U 高表达;在心室、心房、主动脉、冠状动脉、胰腺、丘脑枕叶及皮质和黑质等组 织中均有UT表达7。2 U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2.1 缩血管效应U收缩人冠状动脉、乳动脉、隐静脉及脐静脉,其缩动脉血管作用是内皮素- 1的50多倍,缩静脉血管作用约为内皮素- 1的10倍,而血管对U的最大反应约为KCl对照反应的20%,明显低于内皮素- 1(约为KCl的80%)7。此种低效的缩血管作用也被Maclean等8所证实,他们研 究U对人和鼠肺动脉的不同效应,

4、发现U是直径23mm肺动脉的强缩血管 剂;但是,U不能收缩直径更小的肺动脉。U缩血管作用机制,目前认为是U 与其受体结合诱导细胞内Ca2+增加。Gibson等9发现U能促进大鼠胸主动脉摄Ca2+增加,这种摄Ca2+增加和血管收缩作用能被Ca2+通道阻断剂尼群地平阻 断,推测U主要通过电压依赖性Ca2+通道促进Ca2+内流。U还可以激活磷脂 酶C,诱导第二信使,如三磷酸肌醇、四磷酸肌醇、甘油二酯等增多,明显增加细胞 内Ca2+浓度。在U发挥缩血管效应时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增强,PKC/和 肌球蛋白轻链出现磷酸化,而PKC抑制剂可以削弱U的缩血管效应10。在一定情况下,U需要和其它因素联合运

5、用才具有收缩血管作用。Gray等11 在离体大鼠冠状动脉的研究中发现,U单独作用不能使冠状动脉产生收缩效应, 但当其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 NAME)或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共同作用时,则可明显增加其对冠状动脉的收 缩作用,说明U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受舒张因子释放的调控,包括NO和前 列环素。2.2 舒血管效应Stirrat等12研究了U对人类肺小动脉(内径约70m)和腹部阻力动脉(内径约20 m)的生物效应,并与已知的舒张药物肾上腺髓质素、硝普钠、乙酰胆碱作对照,发 现U不但没有引起这些血管的收缩,反而有一个强有力的舒张作用,其舒张血管 的强度等于肾上腺髓质素而大于硝普钠

6、。但其机制尚不明确。Lacza等13发现U 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扩张直径100120m的新生小猪脑血管,而该效应可被L- NAME完全阻断,表明U的舒张血管效应可能是通过内皮源性NO介导的。U 的舒血管效应提示其有可能会减轻缺血缺氧对器官的损伤作用。2.3 其它生物效应U亦有调节心肌功能和促进细胞增殖等效应。体外实验表明,U对人的心房 和心室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右心房肌小梁收缩力14,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 式通过与UT结合,激活PKC、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以及钙调磷酸酶途 径,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最终导致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15。3 U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缺血- 再灌注损伤

7、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包括氧自由基生成 、细胞内Ca2+超载、心血管活性物质分泌紊乱等多因素参与,血管紧张素、内 皮素和NO在这一病理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已获证实。作为内源性血管活性 物质的U,由于具有双重血管效应及其他多种生物学效应,引起了众多研究者 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兴趣。3.1 U在缺血缺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人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U含量,发现冠状动脉轻度粥样 硬化和冠心病患者血浆U水平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6。稳定性心 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血浆U明显下降,并且在心肌梗死发病2周内持续保持在低 水平17。而在慢性缺氧大鼠心肌,U的表

8、达水平显著增加18,提示U参与 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病理过程。3.2 U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刘秀华等19发现U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效果相似,能减轻缺血- 再灌注对离体大鼠心脏所造成的损伤:心肌收缩力增高与舒张功能的恢复、心肌 组织Ca2+超载及脂质过氧化的减轻、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消耗减少、细胞膜稳定性 的升高等;而且发现U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加冠状动脉流出量、升高心 肌组织NO代谢产物NO2/NO3含量,从而推测U可能通过NO介导的冠状动 脉扩张效应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这一观点与Katano等20的不谋而合。Prosser 等21的研究证实U预处理可降低再灌注心肌的肌酸激酶水

9、平和心房利钠肽 的分泌,认为U除了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外还可降低心肌的能耗 ,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3.3 U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加重作用周萍等22发现:在正常灌流的离体大鼠心脏,U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功能 抑制,并引起心肌损伤;在缺血- 再灌注心脏,U受体上调,U与受体结合后引起冠状动脉强烈收缩,减少冠状 动脉血流、加重心功能抑制和心肌损伤。而这种缩血管效应可能与细胞外Ca2+内 流、PKC的激活以及Roh激酶的激活等多通路有关23。目前,关于U与缺血- 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和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方面,而在人体实验及其他器官的缺

10、血- 再灌注损伤方面则未见相关报道。U在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研究U与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对进一步阐明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探索有效保护途径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Coulouarn Y, Lihrmann I, Jegou S, et al. Cloning of the cDNA encoding the urotensin precursor in frog and human reveals intense expression of the urotensin gene in motoneurons of t

11、he spinal cord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8, 95(26): 15 803-15 808.2Ames RS, Sarau HM, Chambers JK, et al. Human urotensin is a potent vasoconstrictor and agonist for the orphan receptor GPR14J. Nature, 1999, 401(6 750): 282-286.3Conlon JM, Yano K, Waugh D, et al. Distribution and mole-cular forms

12、 of urotensin and its role in cardiovascular regulation in vertebratesJ . Exp Zool, 1996, 275(23): 226-238.4Brkovic A, Hattenberger A, Kostenis E, et al. Functional and binding characterizations of urotensin-related peptides in human and rat urotensin- receptor assayJ. Pharmacol Exp Ther, 2003, 306(

13、3): 1 200-1 209.5Boucard AA, Tauve SS, Guillemette G, et al. Photolabelling the rat urotensin /GPR14 receptor identifies a ligand-binding site in the fourth transmembrane domainJ. Biochem J, 2003, 370(Pt3): 829-838.6Hubbard R, Johnston I, Britton J.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rypto-genic fibro singa

14、l veolitis:a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Chest, 1998, 113(2): 396-400.7Maguire JJ, Kuc RE, Davenport AP. Orphan-receptor ligand human urotensin: receptor localization in Human tissues and comparison of vasoconstric to responses with endothlin-1J. Br J Qharmacol, 2000, 131(3): 441-446.8Maclean MR,

15、 Alexander D, Stirrat A, et al. Contractile responses to human urotensin- in rat and human pulmonary arterise:effect to fendothelial factors and chronic hypoxia in the ratJ. Br J Pharmacol, 2000, 130(2): 201-204.9Gibson A, Conyers S, Bern HA. The influence of urotensin on calcium flux in rat aortaJ. J Pharmacol, 1988, 40(12): 893-895.10Wang YX, Ding YJ, Zhu YZ, et al. Role of PKC in the no-vel synergistic action of urotensin and angiotensin and in urotensin -induced vasoconstriction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7, 292(1): H348-359.11Gray GA, Jones MR, Sharif I. Human u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