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8039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2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一内容提要:家族文学研究成为学术热点的同时,也出现了结论大而无当、千族同面、分类层次混乱、概念模糊等不足。在研究中恪守分层和守界原则,是解决弊端、保证家族和家族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和繁荣的重要条件。分层指符合逻辑地将研究对象不断深化和体系化, 以便在多层次中立体把握对象;守界指循名责实,使各层次、 各概念之间不相淆乱,并都有其边界清晰的适用范围。分层和守界两个原则之间是一种交相为用的关系,只有在概念严谨而功能对应的家族范围内, 深入研究影响和决定家族及其文学活动特性的诸多层次的因素, 准确阐述它们在家族文学中所起的各种作用,才能提供真正认识和理解家族文学活动的解释,揭示

2、家族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关键词:家族 /家族文学 /分层/守界近些年来,家族文学研究无疑成为了一个学术热点,有些单位还紧锣密鼓地组织了相关的大型研究项目。如南方以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新林为首的 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实行开放式全国招标,正在陆续推出 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 五十种;北方以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为首的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集聚省内专家,准备推出 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丛书 三十种。这些丛书中的很多选题都与家族文学关系紧密。其他关于家族文学研究的论著也屡见不鲜。特别是宋代以降(包括宋代,下同 ),存世文献相对丰富,研究者易于选题和开展研究,成果问世较多。本世纪近十年出现的家族文

3、学研究专著,宋代就有刘焕阳 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 (齐鲁书社 2004 年版)、汤江浩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其文学考论 -以王安石为中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张剑宋代家族与文学 -以澶州晁氏为中心 (北京出版社 2006 年版)、何新所昭德晁氏家族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刘学词人家庭与宋词传承 -以父子词人为中心(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王毅宋代文学家庭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张剑、吕肖奂、 周扬波 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张兴武两宋望族与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年版)等;宋后也有李真瑜明清吴江沈氏文学

4、世家论考(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 2003 年版)、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叙事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朱丽霞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版)、凌郁之苏州文化世家与清代文学 (齐鲁书社2008 年版)、 蔡静平 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 (岳麓书社 2008年版)、郝丽霞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张剑清代杨沂孙家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版)、徐雁平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凤凰出版社 2010 年版)、罗时进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年版)等,显示出这一路向的盎然生机。但是,

5、繁荣昌盛中,潜藏日趋凸显的危机;喧哗骚动处,正有令人不安的误区。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理论的自觉反省和总结,并尽快调整学科研究的布局和方向, 许多看似热闹的研究也许就如夜空中的焰火、沙滩上的城堡,转瞬的华丽光鲜,然后永远消失,在学术史上难以留下有意义的痕迹。 本文拟对家族文学研究中的分层和守界原则做一探讨 (由于家族与家族文学密不可分,论述时有时兼及家族),希望能够从一个角度推动家族和家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一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 难以避免的一个尴尬是, 它通常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提供经得住数据充分检验和逻辑严密论证的知识体系,因此其有效性常受质疑。波普尔曾从某一历史事件出现的唯一性(不同于自然现象

6、能够反复出现)、人性的变数 (包括意志、愿望、知识 )以及其他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极端复杂性等方面,指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若干重大差异。一段时期以来, 人文科学常引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来佐证自己的研究发现。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存在如波普尔所分析的诸多特殊性, 即使是精心选取了数据, 也并不都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具体到古代文史研究,独特、无法重复的生命个体感受的复杂性及其遗存物的散佚存亡情况等,就经常会对学者基于数据分析所得的判断形成尖锐挑战。的确,生命感受的丰富多样和心灵世界的复杂深邃,使观察对象带有某种测不准性质。 即便是亲朋所言甚或本人自述,也未必全然可靠。如北宋王直方与晁说之交情密

7、切,研究晁说之,除了其本人的著述外, 王直方的记录当然也是研究者优先采用的数据。 王直方诗话记载了不少晁说之的言行, 但当晁氏家族后人将这部诗话呈给晁说之看后,他却很不高兴,全部予以否认:览之,不怿曰: 皆非我语也。 (郡斋读书志归叟诗话 )是晁说之健忘呢?还是王直方向壁虚构呢?抑或是误解所致呢?我们即使起晁、王于九幽,恐怕也无法获得确凿的答案。 清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于咸丰十年得知族叔翁祝封讣音时,作诗深情回忆咸丰九年翁祝封的造访:去年八九月,吾叔来京师。访我东华馆,拄杖携幼儿。我时方在告,扶病起见之。不晤廿载余,霜雪忽满颐。相见久愕眙,不能措一词。就席展情话,时复扬须眉。.坐久进鸡黍,谈深劝

8、杯卮。J2VB16.jpg 缕述平生,纤悉知无遗。语多虽冗沓,不离孝与慈。酒冷还重温,尘落仍手持。 自辰迨申酉,起视晷屡移。甚喜亲情洽,未觉筋力疲 .( 知止斋诗集卷十五得华三族叔祝封东昌讣,诗以哭之)但翁心存记载翁祝封到访的那天日记却云: 巳刻族叔华三 (祝封 )携其次子镜湖 (心鉴)来晤。自道光乙未一见后, 距今廿五年矣, 年已七十三,须发皆白而精神不衰,曩颇木讷,近更健谈,其子年甫廿二,似可跨灶,亦聒聒善谈,留之便饭。老翁盛夸其三坦腹,.颇为可厌耳,勉强陪至申刻始去,惫甚矣。(知止斋日记咸丰九年九月廿八日 )相比作为艺术的诗歌,似乎日记里的情感更真实一些。日记虽可说是研究作家的第一手资料

9、,但有些晚清名人日记, 可以公开给人观看 (如倭仁、李慈铭等 ),也无法全然采信 .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研究的对象存世文献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研究成果的说服力。文史研究者经常感到的苦恼是证据不足。一个好的想法往往因证据链的缺失只能停留在推想层面, 即使是将存世文献全部统计, 也无法证明已经遗失的那部分文献里是否隐藏着与存世文献相反的面貌。如南宋遗民诗人方凤的存雅堂稿有诗三千余篇,其门人柳贯选取三百八十篇,厘为九卷,门人黄溍作序,称方凤遇遗民故老于残山剩水间,往往握手歔欷,低回而不忍去。缘情托物,发为声歌.故其语多危苦激切,不暇如他文人藻饰浓丽以为工也 。(文献集方先生诗集序

10、)宋濂亦称其诗 音调凄凉,深于古今之感。(浦阳人物记卷下 )这应该是面对三千余篇方凤诗歌的总体评价。但是由于文献散佚,顺治年间方凤诗仅剩下七十三首,今人所编全宋诗多方搜罗,也不过一百零三首。以这一百零三首统计分析,方凤诗歌倒多清幽之意,而少危苦激切之语。这个统计方凤全部存世诗歌后得出的结论无疑会与事实颇有差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文学科的研究就缺少标准和科学价值,波普尔的论断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只要严格遵循相关的逻辑原则,少一点发现绝对真理的狂妄和野心,其研究成果自有其相应的科学性。科学体系某种意义上不外乎是相关知识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和组合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知识体系 )。家族文学研究的相关逻辑

11、原则,首先应是分层原则。 所谓分层,是指符合逻辑地将研究对象不断深化和体系化,并在多层次中立体地认识和把握对象。社会是人生活的共同体,人本质上又是一切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的总和。研究社会,就必然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基本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血缘 (宗族纽带 )、 地缘(乡里交往 )、 业缘(职业接触 )、社缘(通过会社结交的关系 )四种。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性质,由血缘构成的家族自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核心。钱穆说:家族 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 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 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 在进入家族或家族文学研究

12、之前,人们毫无疑问知道其属于血缘关系的研究。按照血缘关系的由远至近和由疏至亲,可以分为宗族、家族和家庭等不同层次。家族这一层次中又可根据不同标准再次分层。如根据家族组织制度可分为谱牒、族规、族产、祠堂、祭祀、族学、宗祧等;根据家族兴衰发展可分为科举、婚姻、寿夭、家风、教育、经济、交游.这些分级层次根据自己的内容和属性还可更深细地划分下去。研究者遵循这种分层原则, 在家族这一宏大视野下,努力开拓、挖掘、研究那些对人富有意味和价值的新鲜层次,能力越强,分层也就越深越细,从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从尽可能小的单位构筑起对事物富有深度和坚实的解释。有时细节越丰富鲜活,越能对当下生活有启迪意义和参照作用

13、。当然,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知识储备和着眼点不同,分层自然互有异同; 而且,并不是每一次的研究都先要建构周密的分层体系,更无需在一篇文章中解决逻辑分层中的所有问题。因为在家族范围内,影响或决定家族及其文学活动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立体、复杂的层次,未必能够或者适于全部显现在每一次具体的研究中。如果不能具体把握和灵活应用, 很可能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表层描述。这时不妨运用专题突破的方式, 即每次主要探讨某一个分层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问题,以求在一个点上使自己的论述富有层次深度。如在家族家族组织宗祧祭祀 这个分层下可以专门探讨丁忧制对文人文学的影响; 在 家族家族兴衰家族教育文学家法外家文学因素 这个

14、分层下可以挖掘甥舅(也可以是翁婿或者外祖外孙 )之间的特殊关系与文学互动等。高明的研究者未必都具备完整自觉的理论分层思想, 但他的研究却总是能暗契分层原则,使每一次的研究命题都能成为特定层次中的亮点。必须指出的是,分层虽然从逻辑上看通常呈现为一种从总体到细部、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 但在实际研究中却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研究者往往是先具有了问题意识, 即首先直觉地意识到某一分层中的亮点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点,由小及大,层层上推,最终获得一种具有深度体系和逻辑力量的学术命题。如上举 家族家族兴衰家族教育文学家法外家文学因素甥舅文学关系 的分层,在实践中完全可能是先意识到甥舅独特关系后所做的反向推衍。但这

15、只是进入问题的顺序不同,并没有改变分层原则的实质。遗憾的是,许多人文学科研究者也许功力不逮,也许为了偷懒或规避风险,往往采取虽显浅薄但是稳妥的方式,即他对研究对象只停留在表层的描述上, 基本不提出或提不出什么深层次的问题,或者只是举例式地说明一些无需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刻的分层论证即可明白的基本经验和常识。 如研究一个文学家族, 他只是将属于这个家族的能文之士的活动和创作平铺直叙出来,从而使家族文学研究沦为家族成员作品的简单汇集、 评价。有的著述试图揭示某个文学家族产生及其兴衰的原因,认为其兴盛在于有一定经济基础、 科举上较有成绩、家族富于藏书、有良好的道德和文化教育、 婚姻关系上外家多能文等,

16、这样的结论也超不过经验和常识的范围,对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推进。因为绝大多数的文学大家族都有这些特征。如果千族一面, 为什么还要不断地重复阐释?常识不需要饶舌。显然这样大而无当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类似的困惑也存在于其他研究领域。如地域文化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 但对地域文化精神的概括, 不同地域所做的总结却大同小异,多是勤耕、好学、有礼、诚信之类,同样大而无当、不着边际。如果能够将分层原则运化于心, 即便同样是对基本经验与常识的解释,其分层中所呈现的丰富过程和鲜活细节,并进而带来的深刻生动的审美体验, 都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平面论述所能比拟的。例如对家族成员的研究,从生到死是自然规律, 也是人生的基本经验和常识,但每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绝不会完全一致。倘若能够对其人生的具体过程恰切分层,并揭示每一层次的家族底蕴、生命状态、心灵律动和创作变化等,家族文学研究的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