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洲_唐祝太_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7981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亚洲_唐祝太_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亚洲_唐祝太_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亚洲_唐祝太_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亚洲_唐祝太_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亚洲_唐祝太_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亚洲_唐祝太_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亚洲_唐祝太_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前 9 题,每题 2 分,第 10 题 8 分,共 26 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shu) 郦道元(l) 僦赁(ln)B绝巘(yn) 亦未寝(qn) 雷霆(tng)C涧肃(jin) 夕日欲颓(tu) 一舸(g)D素湍(tun) 藻荇(xng) 罗绮(q)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C未复有能

2、与其奇者(与:欣赏)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4下列力一去滴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粤时俱备。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干水面者。5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自

3、康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8对下面这首北朝民歌赏析欠妥的一项是(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A这首北朝民歌,歌颂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B“穹庐”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居室,用穹庐比喻草原天空,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C民歌写川、山、天、四野、牛羊,由上而下,再到四野,又由近而远,有层次,有立体感。D一个“风”字令人欣赏,清风吹过,草浪起伏,牛羊闪现,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9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4、(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南朝魏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10默写。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 。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 。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 。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重水复 , 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 ,四时俱备。 ,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 二、阅读理解(44 分)(一)(21 分)到于夏水襄陵,沿 s(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5、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y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sh( )其间,清荣 jn( )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 zhn( )裳。”1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 分)襄: 虽: 奔: 疾: 湍: 良: 13第与第都是写江水特点的,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 (2 分)14第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2 分)答:特点: ;感受: 。1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

6、(用文中一个词作答)?(3 分)答:所写景物有: ;其特点: 。1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 分)1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 分)18翻译下面两句话。(4 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 20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 分)译: 21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

7、一体: (事),这是事之雅者; (景),这是景之美者; (情),这是情之深者。(3 分)22文中“闲人”指谁,该如何理解?(2 分)答: 23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三)荷花之迷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 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 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 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 1 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

8、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 1288 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辜苍在 4 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注】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24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3 分)25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

9、怎样的表达作用?(3 分)26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2 分)2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2 分)(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三、作文(30 分)28题目:启迪 。生活中,老师、朋友的几句良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自然界中的某一景致都会感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切地感悟生活,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要求

10、:1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2不少于 600 字。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1A 2D 3A 4D 5B 6C 7C 8C 9B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归雁人胡天山随平野尽疑无路,柳暗花明清流见底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沉鳞竞跃 11溯嗽漱峻属沾 12漫上即使快马快急流的水确实 13第突出水势,急快;第突出水色,清绿 14寂静凄寒充满哀愁 15山、水、树清荣峻茂 16按照时间顺序 17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18略 19想到睡一起只,只是 20略 21月夜行步月色如水发闲人之叹 22指作者与张怀民,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 23略 24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不受污染。 25第一问: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问: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6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27A D 2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