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75214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一年级美术五味瓶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五味瓶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五味瓶(人教版)本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二、时:一时。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体现”味道”。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

2、欲望。四、教学重点: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五、教学难点:用绘画、制作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六、学具准备: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七、教学媒体:T 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八、设计思路:本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美术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3、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九、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 “尝”的方法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 (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作用: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

4、直观的感受。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作用:体会色彩给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方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味道与颜色对应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作用: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二)发展阶段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作用: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总结,

5、逐渐培养理性认识。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完成作品。作用: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三)评价阶段1教师活动:出示 T 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 ,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2教师活动:小结,引导学

6、生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作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四)整理阶段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 T 板上的大“五味瓶”。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十、后拓展:在这次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十一、板书设计:(略)十二、后反思: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大胆地联想和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