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7472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XXXXXXXX 绿色食品肉猪生产过程中,按照NY/T 843-2009绿色食品肉及肉制品、 NY/T 1513-2007 绿色食品畜禽可食用副产品的标准,进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根据NY/T 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 NY/T 471-2010 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2 -2006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NY/T 473-2001 绿色食品 动物卫生准则,制订XXXXXXXX 公司绿色肉猪饲养质量管理手册。在绿色食品猪肉的生产过程中,养殖场地环境选择、 环境卫生管理、引种、养殖、饲料原料采购、疫病防控、

2、兽药使用、屠宰管理等绿色食品猪肉生产的各个环节遵循本手册。一、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XXXXXXXX 公司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公司建立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由公司总经理任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定肉猪养殖质量管理手册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一) 产地环境选择产地环境是质量绿色肉猪生产的基本条件,选择远村庄、工厂等周边无污染源因素,对原料基地的环境影响作综合评估,对产品无“残留”和“富积”作用的确定建基地。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是对产地的大气、用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作综合的评定,XXXXXXXX 公司选择的绿色食品肉猪生产基地的三项综合污染指数均不得大于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

3、术条件。公司肉猪养殖基地的空气、环境质量,畜禽养殖用水必须附合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二)选择饲料根据 NY/T 4712010绿色食品饲料及2 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按照饲养标准配制配合饲料,做到营养全面,各营养素间相互平衡。所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标签标准 ,对饲料原料绿色玉米、大豆生产,绿色饲料加工建立标准化体系。对各种饲料原料标准、 饲料产品标准和饲料添加剂标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所有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必须来自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并且具有企业、行业或国家标准。禁止使用转基因方法生产的饲料原料; 禁止使用以哺乳

4、类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饲料产品;禁止使用添加工业合成的含重金属物质、任何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激素类安眠镇静类药品的饲料。(三) 兽药使用遵循NY/T-472-2006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我公司执行相关绿色食品标准和农业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要求,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各种攒施以减少应激,增强动物自身的抗病力。应严格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防止畜禽发病和死亡,力争不用或少用药物。禁止使用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兽药。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兽药;禁止使用激素类药品;禁止使用安眠镇静药,中枢兴奋药,解热镇痛药,麻醉药,巴比妥类药等用于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的兽药;禁止使用基

5、因工程兽药;严格执行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二、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一)生产模式 XXXXXXXX公司进行封闭式绿食品肉猪的养猪模式。对牧场环境的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将猪的粪尿建沼气池,沼气用作养殖照明、燃料。沼液用于种植牧草,牧草作为猪饲料进循环利用; 形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实现基地良性生态的大循环。1、饲养员管理。3 (1)主要劳动者具有初中以上学历;(2)定期对饲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3)饲养员撑握猪舍及周围环境适合饲养绿色肉猪技能;(4)对饲养人员实行奖励制度,稳定饲养人员的经济收入;(5)要求饲养人员承诺执行公司的制度。2、技术管理。公司实行严格的技术责任制管理。公司选聘具有畜牧、兽医初、中

6、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公司的兽医,实行持证上岗。3 建立责任区。公司实养殖区域管理,技术人员按划定责任区域内负责防疫、免疫、病猪治疗、死猪处理、重大质量事故反馈举报制度等。 签订绩效考核取酬。 公司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负责对饲养管理人员的考核;定期、定时对养殖过程进监管,并处理技术难题和各种投诉。(二)仔猪品种主要为嘉兴黑猪杜洛克二元猪种。公司建有公猪、母猪专用养殖猪舍,建立公、母猪养殖档案,并报南湖区畜牧兽医局备案。繁育的仔猪不对外供应,公司养殖绿色肉猪的仔猪全部为自繁自育品种,不向外购入仔猪, 确保绿色猪肉的产品质量。(三)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方面,要求饲养管理人员认真执行绿色猪饲养管理技术操

7、作规程。此规程根据NY/T473-2001 绿色食品动物卫生防疫准则和公司绿色食品肉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编写。按规程要求:1、定期进行舍内外环境和用具的消毒;2、饲养商品杂交猪,不断改进猪肉品质;3、绿色饲料保存做到防潮、防霉、防鼠;4、采用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5、以粪便无害化处理为中心的环境控制技术;4 6、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三、绿色肉猪饲料饲管理制度1、建立绿色饲料原料基地,采购的饲料原料来源于绿色食品认证的基地,能够长期稳定地保证原料的质量。2、饲料的配方中杜绝使用违禁的激素类和促生长剂、镇静类安眠药剂、抗生素添加剂和某些高深度重金属。3、提高原料的品质,使用高质量的饲料原料。4、 筛选优

8、化饲料配方, 保证营养需要, 应用理想蛋白模式,添加必需的限制性氨基酸。5、适当采用原料臌化,提高消化利用率,精确加工。6、广泛筛选有促生长和提高成活率又无毒副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使用核心料添加剂。7、应用多种酶制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排泄污染。就能使猪的生长速度达到或接近喂普通饲料的水平,全程料肉比达 2.9 3.2 :1。8、牧草基地建设,公司流转入土地150 亩,在耕地上集中连片播种牧草,利用沼液种植牧草,不但解决公、母猪青饲料,而且提高产仔率,为猪肉品质作基础性保证。为营造“绿色”氛围和环境, 牧场内植树绿化, 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优良环境和资源上的保证。四、疫病防治制

9、度1、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疫病防制体系饲养负责人、兽医技术人员和区(县)动物卫生监督防疫部门组成。2、 根 据 NY/T473-2001绿 色 食 品 动 物 卫 生 准 则 和NY/T472-2006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公司制定绿色食品肉猪疫病防治规程和肉猪兽药使用规程,这两个规程是兽医工作的准则和约束饲养员遵循的法则。5 3、贯彻综合性防疫措施,在实际生产中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卫生防疫、定期消毒和疫苗免疫。4、对于发病的猪群,首先执行“绿色”治疗方案,首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和中成药,其次使用绿色食品使用准则中允许使用的11 种抗生素治疗, 兽药和疫苗都来源于GMP 生产厂

10、。如果绿色治疗的效果不好,但严格执行休药期, 出栏时作普通猪处理。五、绿色肉猪出栏追溯制度1、绿色食品肉猪优良的品质,是在质量控制体系严密控制之下所生产的,是在绿色食品肉猪生产基地良好的环境中养殖的。2、肉猪出栏追溯管理,结合XXXXXXXX 卫生监督所“动物追溯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 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到中央数据库,实现对动物及其产品从养殖到市场的全程监管。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填报动物从出生时每次的免疫、检疫、流通等相关信息。消费者可通过网络、 无线通信等方式对购买的产品进行信息检索和查询,实现信息追溯源。3、绿色肉猪在育肥饲养过程中,做到每周采取检测猪的尿样,凡出现育肥猪的尿样呈阳时,及时查

11、找原因, 立即隔离饲养,跟踪检测,直至呈阴为止。在出栏时对每批次进行尿检,符合标准的准许出栏,对不符合绿色肉猪的不予出栏。六、屠宰加工管理制度1、XXXXXXXX 公司与 XXXXXXXX 公司签订绿色生猪宰协议书,制定绿色肉猪屠宰制度。2、XXXXXXXX 公司在绿色肉猪饲养生产过程中确保产品的质量。3、XXXXXXXX 在绿色肉猪屠宰过程、屠宰后的冷却、肉产品6 的分割、包装、贮藏、运输和上市等环节,4、屠宰后对胴体进行逐一严格检验,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GB2707 1994猪肉卫生标准。5、严防污染,使用专用运输工具。确保绿色食品肉猪产业化生产的链条完整,产品的质量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12、七、产品绿色肉猪销售追溯制度1、产品在包装过程和销售前,进行产品抽样检验,对不符合绿色猪肉的不作绿色猪肉销售。2、产品的包装和标识使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 70 号令 。在绿色猪肉产品上贴标签或标识,产品的内、外包上按照国家标识使用规范进行标注,便于追溯。 让消费者有明了的知情权。3、产品销售后实行跟踪回访制度,并征求社会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售后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速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并承担消费者因本公司的产品原因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八、员工奖惩制度公司对于在绿色食品肉猪生产饲过程中和质量管理活动中,实行奖惩制度。1、对在绿色肉猪生产、饲养、管理中认真负责,积极为绿色肉猪饲养管理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2、对于无故有二次不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学习和培训的有关人员的扣除部份年终考核奖。3、违反本手册有关规定的,对质量管理不尽职的予以警告或相应处分。XXX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