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认识的差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7287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人的认识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人的认识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人的认识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人的认识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人的认识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人的认识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人的认识的差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人的认识的差异对人的认识的不同, 是二者功利主义思想呈现差异性的另一个逻辑起点。这里涉及的是一个对人性、 人欲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三个方面问题的考察。无论是墨子还是韩非子 ,都没有直接提及“人性”二字,更没有对人性善恶问题作出直接的价值判断,但这丝毫影响不到二者对人性问题的认识。墨子对人的认识首先,我们来看墨子对人性问题的认识,墨子一书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条目不多,现摘录于下:“古者民始生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 ( 墨子?尚同上)“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 ( 墨子?七患 )“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

2、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 ( 墨子?七患 )墨子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刚出现时,父子兄弟血缘亲情都相恶相的, 人与人之间相互毒害,天下大乱。考察当今社会,物质充足时,则民众良善;物质匮乏,则民众吝恶。没有足够的物质准备,至亲的血缘亲情都不复存在。这里墨子并没有对人性是善是恶做出直接的价值判读。学界对于墨子的人性论善恶归属问题的争议很大,主要集中于性恶说和非善非恶的自然人性论说两点。1对于这种分歧,笔者赞同性恶说,理由如下:(1)墨子认为古代人类刚刚出现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恶的, 血缘亲情亦怨恶疏远,与禽兽无异(墨子?尚同上 ) ;面对这种与禽兽无异的状态,立政长设天子、 三公、诸侯国君、 正

3、长,尚同于政长后, 才里治、乡治、国治、天下治。 ( 墨子?尚同上) ;(2)墨子认为当前是一个乱世,混乱的缘由就是“子亏父而自利”、 “弟亏兄而自利”、 “臣亏君而自利”,父不爱子、兄不爱弟、君不爱臣,人与人自利不相爱( 墨子?兼爱上) ;(3)民众的是否良善受物质条件的影响,物质充足就会良善,物质匮乏则父子不认,血缘亲情更是荡然无存( 墨子?七患 ) ;(4)墨子的时代是有“政长”的(即墨子经常提及的“王公大人士君子”) ,社会却仍然乱混乱。墨子认为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政长”不贤(比如“亲戚则使1持墨家性恶论的以萧公权为代表,萧公权在其 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中认为 “墨子一再暗示人性之恶” ;

4、 持非善非恶的自然人性论说的学者有邢兆良和谷中信一为代表,邢兆良在墨子评传一书中明确指出墨 家的人性论是自然人性论,并认为自然人性论是墨子功利观的出发点;谷中信一在谈墨家的人性论一 文中认为“这种要求冬暖夏凉之类的极朴素的,几乎是生物的自然属性,与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或与 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种种感情是毫无关系的。即并非是分析人类的社会属性,论述其道德判断的能力有无的 依据” 。(详细参见,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上册),商务印书馆, 2011 年版,第 136页;邢兆良:墨 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 113 页;谷中信一 :谈墨家的人性论,职大学报,2007 年第1 期)

5、。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 墨子?尚贤中, “亲其国家也,不若亲其一危弓、罢马、衣裳、牛羊之财” 、 “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 墨子?尚贤下等等)或者是百姓不“尚同”( “民 知 上 置 正 长 之 非 正 以 治 民 也 ,是 以 皆 比 周隐 匿 , 而 莫 肯 尚 同 其 上 , 墨 子 ?尚 同 中 ) 。 但 无 论 把 乱 的 原 因归 结 到“ 王 公 大 人 士 君 子 ”身 上 还 是 归 结 到 百 姓 身 上 ,社 会 都 是混 乱 的 。从上面四点, 我们可以看到在墨子的思想认识里, “古者民始生” 社会乱恶;当前有政长, 社会还是乱恶。 无论乱恶的缘由是如何 (

6、这个缘由可以是墨子所说的政长不贤,也可以是民众不尚同) ,不能说这是是一种人性恶的暗示,笔者认为萧公权先生对墨家“一再暗示人性之恶”2的论述无疑是十分精当的。因为墨子人性善恶归属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以这里不再过多的展开论述。 墨子对人性偏恶定位, 使其在功利主义思想方法论上, 他不可像韩非子那样去顺应人性、利用人性,而只能去用爱利的方法去改变。其次,我们再看墨子一书对人欲问题的认识。 墨子一书中关于人之所欲材料主要有以下材料:“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恶。 ” 墨子?尚贤中“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 ” 墨子?尚贤下“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 ” 墨子?尚同中“利,所得而喜也。”

7、、 “害,所得而恶也。” 墨子?经上“利,得是而喜,则是利也。 ” 、 “害,得是而恶,则是害也。 ” 墨子?经说上“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兼爱中墨子认为人人都欲生憎死,欲富恶贫,欲安恶危,欲利恶害,爱人利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也得到别人的爱和别人的利,也就是人人具有喜利, 爱利,逐利的品性。翻开墨子一书,“欲”与“利”二字几乎是以最高频率的次数出现。据统计“欲”字在墨子一书中共出现了226 次。 “利”字在墨子一书中出现 381 次之多3。墨子无论是借助天帝鬼神还是引用古代圣王,无非是论证“兼相爱,交相利”的合法性和重要性,“兼相爱,交相利”最终的落脚点却是在 “利

8、”上面。笔者认为墨子思想学说之所以吸引大量的信徒,并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世之显学,与其思想学说紧紧的抓住了人人好利这条主线不无关系。第三,在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上, 墨子基于对人性本恶与人性好利问题的考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功利关系,哪怕是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亦不例外。 “虽有贤君, 不爱无功之臣; 虽有慈父, 不爱无益之子” ( 墨子?亲士 ) ,墨家认为再贤能的君王也不喜欢没有功劳的大臣,再慈祥的父亲也厌恶没有益处的儿子,君臣父子关系本质上是纯功利关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墨子正是基于对人性恶的考察,他又抓住了人人好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上册),商务印书馆,2011 年版,第

9、 136 页。 3胡兵、马继福、刘竞艳: 墨子人性论研究 , 社会纵横,2013 年第 5 期。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纯功利关系这两条思想主线,所以在墨子的功利主义思想体系中, 他不可能像韩非那样去样去顺应人性、利用人性, 因为那样做只会导致天下更加混乱。这构成了二者功利主义思想差异的另一个重要逻辑起点。韩非子对人的认识首先,我们看一下韩非子对人性问题的认识。“人无羽毛,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 ( 韩非子 ?解老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 韩非子 ?奸劫弑臣)“民之故计,

10、皆就安利如辟危穷。 ” ( 韩非子 ?五蠹 )“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韩非子 ?难二韩非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需要穿衣吃饭,“以肠胃为根本”, “不食则不能活” ,利欲之心是不可避免的。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界对韩非子人性论归属问题,分歧很大, 莫衷一是。 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种学术观点。(一)性恶论;(二)人性自私论;(三)自然人性论。4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 理由如下, 首先,韩非子是从人的从生存角度讲利欲之心是人人不可避免的,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去论述的人性,更没有去一再暗示人性之恶或人性之自私,其主要观点不过是人的自然属性就是好利恶害。其次,无论是“性恶

11、论”也好、 “人性自私论”也罢,在韩非子本人那里,这都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第三,韩非子的人性论是自然人性论,这些还能从其哲学上得到相互印证。任何一个思想家的思想都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韩非子哲学在对待具体事物上,讲究“守成理,因自然” 、 “缘道理以从事”才能“无不能成” ,当面对人性问题时亦不例外。韩非子一书讲的更多的是因顺利用人人趋利避害自然品性,这恰恰证明了韩非子的自然人性论。而其自然人性论,又与其“守成理,因自然”的一贯哲学主张相呼应。其次,我们再看一下韩非子一书中对人的欲望的认识。4持第一种性恶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冯友兰,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中认为“盖人之性惟知趋利避害, 故惟利

12、害可以驱使之。法家多以为人性之恶。韩非为荀子弟子,对于此点,尤有明显之主张。” (详见,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上,商务印书馆2011 年版,第 345 页;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一册 ,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第 564-565 页) ;持第二种观点的代表学者是朱伯崑。朱伯崑从伦理学的角度认为韩非依据荀况的性 恶论,提出人性自私说,韩非的私心说是抽象人性论的一种形式,也就是将人的欲望的满足归之为个人生 理上的需要,从而引出人性自私的理论。(详见,朱伯崑: 先秦伦理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第 258-260 页) ;持第三种观点的代表学者是张申和谷方。张申在其韩非是性恶论者吗

13、?一文中批驳了 韩非性恶论的观点,认为“韩非从来没有说过自为的人性是恶的。如果认为这就是性恶论,那么试问: 这是韩非的观点, 还是我们根据某种观点对韩非的观点所做的评论?”,张申指出 “韩非的人性论既不是性 善论,也不是性恶论,而是无善无恶的自然人性论。” (详见,张申:韩非是性恶论者么吗?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 年第 2 期)而张申又在再论韩非的伦理思想不是非道德主义一文中其又力驳韩非人 性自私论,张申认为韩非的人人自为,是一种合理的利己主义,把韩非的自为人性论解读为极端的利己主 义或者唯利无义的做法不符合韩非思想实际。(详见,张申: 再论韩非的伦理思想不是非道德主义, 中 国哲学

14、史研究 ,1989 年第 2 期) ;谷方认为“韩非的人性论是人性自然论,从根源而言,好利恶害的人性 是自然发生的;从态度而言,人性是合情合理的,应该让人性自然地发展;从作用而言,人性能够自然地 调节人的活动,使人各自获得利益”(详见,谷方:韩非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 313 页) 。“人皆挟自为心。”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人莫不欲富贵全寿,而未有能免于贫贱死夭之祸也。” ( 韩非子 ?解老 )“人情皆喜贵而恶贱”( 韩非子 ?难三 )“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 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 ”( 韩非子 ?制分 )“鳣似蛇,蚕似鳣。人见蛇则惊骇, 见蠋则毛起。 然而

15、妇人拾蚕, 渔者握鳣,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贲诸。 ”5( 韩非子 ?内储说上七术)韩非子认为人人都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思,人人都喜富贵而恶贫贱, 喜全寿而恶夭死。但在利益的面前,人人都会拼命卖力去获得想要得到的东西,恰似“妇人拾蚕” 、 “渔者握鳣”,人们就会忘记他们所厌恶的东西,变成孟贲、专诸那样的勇士。也就是说,在人的欲望问题上,韩非子认为,“利”才是人之所欲。最后, 韩非子对人与人关系的认识。韩非子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纯功利的关系,韩非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纯功利关系,首先表现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韩非认为,“人为婴儿也 , 父母养之简 , 子长而怨 ; 子盛壮成人 , 其供养薄 , 父母怒

16、而诮之。子、父 , 至亲也 , 而或谯、或怨者 , 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 韩非子 ?六反在韩非子看来,具有血缘亲情的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以计算利益之心相待,没有亲情血缘关系的其他人际关系,更不用说是一种利益计算关系。其次,在“无父子之泽” 的君臣关系上, 那就更不用说是一种纯功利关系了。“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为也。臣之情,害身无利;君之情,害国无亲。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 ” 韩非子 ?饰邪“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