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7260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槐乡的孩子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详案)详案)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详案)教材简介:槐乡的孩子是的一篇略读。主要描写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本共 1 个时完成。教学理念:1、小学语中跨越式发展理念: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在学习及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会,并进行写作表达;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的综合能力。2、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理念。3、 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

2、,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的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语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略读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它的学习还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能借助自主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等较有兴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尚可。教学策略的

3、选择: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给学生学习方法,明确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2、利用跨越式程资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资准备:1、多媒体教室。2、供学生阅读的跨越式外阅读材料。3、制作相关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中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都给我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充满了快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2、板书题:4 *槐乡的孩子3、认识略读。这是一篇略读。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呢?所谓略读就是将一篇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的大致内容即可。设计意图:

4、回忆前面所学。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题并板书,与前面的进行对比,发现题的不同,区分精读与略读。二、了解略读的学习方法:1、向学生介绍略读的特点:(1)没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以自学为主:(3)只要大概读懂的内容就可以了。2、学习略读的方法(出示):按照前面的阅读提示,借助中的拼音把读通,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思考,画出有关的句段理解,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设计意图:了解略读的特点,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三、按自学要求自学:(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读准字音,读通。 (2)边读边思考,讲了一什么事儿,槐乡的孩

5、子生活的快乐吗?从哪些描述中知道?(3)读了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准备和同学讨论。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培养自读能力。四、读后交流,老师适时指导。 (出示重点句段)1、槐乡孩子的快乐不是在玩中,而是在摘槐米的劳动中,所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摘槐米的劳动过程,从中体会他们用劳动换取上学的钱和摘到槐米满载而归以及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愉快心情。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画下,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中比喻句。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槐乡的孩子具有勤劳、自立、自强、勇敢、懂合作、爱学习的好品质。无论是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五、质疑: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六、堂小结:读了这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槐乡孩子的品质和表达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七、外阅读:跨越式发展外阅读材料 3 页体验乡村生活8 页劳动的乐趣 。八、外拓展:1、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 ,他们给你带了什么收获和快乐?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的工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