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6673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听语文课,学习生字词,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首先是找出生字生词。一位老师要学生按照课后的生字表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而另一位老师则是要学生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结果,第一个班级的学生找出的生字词是相同的,而第二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生字生词。然后是记忆生字词。一位老师为同学们想出了记忆的方法,要同学们按照这些方法去记忆;而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同学们研究各自记忆生词的方法。其实, 在这两个不同的做法背后,反映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观。第一位老师关注的是生字生词,是教学内容;而第二位老师则“目中有人”,他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事实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2、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 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我想起了课堂上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老师要同学们按照统一的方法记忆“蛙” 字时, 大家齐背老师早为之编好的口诀,不想一个小同学 “呼”地站起来, 他的脸涨得通红: “老师,我妈叫夏永桂,桂字换换偏旁就是蛙字。”这下惹出事来了,老师还没回过神来,又有一些同学站出来

3、: “老师,我爸爸书房里挂着一张画,画的就是青蛙和荷花,上面的蛙字写得特好玩。”“老师,我奶奶说青蛙肉不能吃。你看它带一个虫字呢。”, 这些同学似乎在告诉老师,口诀是不需要再继续背下去了。我们记住了,但不是按照口诀记的。知识是客观的。 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事实上, 孩子们正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的。他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他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特别注意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新的知识。我又想起了听一年级语文课时,发生在我身边几个孩

4、子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何谓 “小池塘”。争论的内容很简单,又很重要,因为“小池塘”正是课文的题目。有的说,小池塘就是小河;有的说,不完全是小河,是河边;还有的孩子显得神秘兮兮,说小池塘其实就是一种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可惜, 课已经上完了, 孩子们只好留下这样一些本不该留下的知识遗憾。我翻了一下教材,其实,在这一课的前面,就是雨点一课,前两句就是“雨点落到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我再往前翻,在“识字4”里,早就有这一个“池塘”而且是被列入生字表的。这就怪了, 经过这么一些回合的折腾,我们的老师到底怎么啦,为何就是不把它教给学生?当我课下问老师时,老师显得很吃惊,他不相信孩子们竟然不知道“小池塘

5、”为何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是以自己的经验来推测学生的,“小池塘”是南方的称谓,对北方的孩子们来说,一个水湾而已,天天都能见到的东西,一改称池塘,就云山雾罩起来。 可我们当老师的站得太高了,以至于漠视了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心中的幻想,甚至于对他们身边一些真实的问题,我们也不曾认真地对待,我们脱离孩子们的世界太久了。眼里没有学生的教育,还算是教育吗?忘记了孩子的教师,当然就不能称之为教师。平等、民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这些理念我们不知何时已经把它丢弃,又怎么把它捡回来,想到这里,我真的出了一身冷汗。崇州市小学语文经验论文专辑发布日期: 2003-4-29 22:16:14阅读次数

6、【 40998】次来源: admin 有人描写我们学生的作文现状是:“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 头,三个小时没开头。 ”真是入木三分。学生害怕作文,厌烦(甚至厌恨)作文,老师看到作文本就头疼,家长埋怨孩子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作文真的这么难吗?我们如果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作文,将会得出全新的看法。把教育部新近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与原国家教委1992 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比,在关于写作教学的表述上有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莫过于改“作文”为“习作”了。“作文”与“习作” ,一

7、字之差,相去甚远。这个变化我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我们对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主要应该侧重于用“习”来衡量,而不是用“文”的标准来评判。 “习作”突出了练笔性质,降低了要求。“作文”重结果,只许成功;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怎能算作文! “习作”重过程,允许失败;只要学生去写,就是胜利,其他一切,都无足重轻。徐迟曾经对一个学生刊物编辑讲过一段话:“小孩子的作文,病句不要改,错别字也可以放宽,千万不要把小孩子的文章改得太完美。”徐迟对发表的学生作文都放得这样“宽” ,我们对一般学生习作为什么那么苛求?也许香港的 “全语文写作教学”能给我们一定启示。开始写作时, 学生可以用图画纸代替作文稿纸。 当

8、学生在写作时遇到不会写的字词,不是立即举手问老师,老师也不会立即走到他身旁回答, 学生先要尝试用符号或图画甚至用英文表示那些字词,目的是不使自己的写作思路因等待老师的解答而中断,这样一直写下去,一气呵成,而且也避免妨碍他人。到最后 15 分钟,教师要宣布时间,提醒学生不再耽于沉思。香港的学生写作时,约束非常少,在教师们看来,出现错别字算不得什么,可以“用符号或图画甚至用英文表示那些字”。作文贵在思路连贯、 “一气呵成” 。是的, 错别字会随着孩子们知识的增长逐渐消失的。出现错别字, 是正常的,犯不着大惊小怪。就是我们教师,谁能保证文章中没有错别字?我们费尽心机,要消灭学生错别字,这是最无意义的

9、举动!拔苗助长,严重约束了学生。其实,学生作文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叶圣陶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各人有他要说的话,我写作是我说我的话,你写作是你说你的话。”说话谁不会?表达是人的天性。心中有话,不让表达是会憋出毛病的。我此刻就很想向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事情。一次我到怀远, 在乘坐的公共汽车上,看到了难忘的一幕:一个狮子狗被前面的汽车压伤了。它在痛苦的哀鸣。仿佛在说“救救我,救救我”,我的心里充满了悲哀。我要说,说出我的感受。老师们,你们发现没有, 许多作文不好的学生讲起故事来娓娓动听。他要表达呀。 他表达, 他快乐! 他快乐,

10、他表达!据说, 对犯人最大的惩罚就是不让他说话。犯人们对什么都不在乎,若把他关在单人牢房里,什么话也不让说,他们会号陶大哭的。每个人都会说话,能说话就能写文章!当我们用一种新的眼光再来审视学生作文,就会得出一种全新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是说话的天才,每个学生都是作文天才!说来容易,做起难。学生具有作文的潜力,但不能“自动”成为天才。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作文天才, 必须改革作文教学!我们的思路是: 去束缚, 给自由, 让学生享受作文乐趣,达到自能作文。 课程标准 给我们指出了方向: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

11、文。 ”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是自主习作。所谓自主习作,就是“自由选材,自由表达,自主拟题,自我修改”。即“四自习作” 。我们认为,自主习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怎样让学生做到自主写作呢?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学生习作究竟有哪些条件。当我们一一满足这些条件后,学生不就能自主作文了吗?先来欣赏一首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名作。晚年的诗人, 远离大陆, 远离自己的故乡。 落叶归

12、根,思乡之情时刻敲打着诗人。他热血沸腾,不能自己。 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的产生,是进行习作的首要条件。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坎坷的一生:早年离开母亲,到外地求学;长大后离开妻子,去美国留学;老年蜗居台湾,对着一水之隔的大陆,只有望“海”兴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丰富的素材储备是习作不可缺少的另一个条件。自古以来, 游子思故乡,是最普遍的。可是能像余光中那样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却是少数。可见,表达是学生习作的又一个重要条件。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学生作文至少包括三个条件:动机、素材、表达。我认为,满足了学生这三个条件,学生就能做到自主习作。下面就简要谈谈, 在语文教学活

13、动中,怎样满足这些条件。1、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怎样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呢?先介绍马斯洛“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可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指出, 在人的发展中, 这七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系列。先满足低一级的需要,才能形成高一级的需要。对这一学说,各有各的看法。但可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借鉴。什么是 “美” 的需要和 “自我实现” 的需要?试以 “庖丁解牛” 加以说明。 在庄子 养 生主中,庄子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宰牛,本来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属于最底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 。可庖

14、丁解牛时,肩之所靠、脚之所踏、膝之所抵,发出的声音就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这是什么境界?审美境界!精彩的还在后头。 庖丁解完牛, 提着刀站着,环顾四周,踌躇满志。这就是人需要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的境界了。按照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学生作文的动机是很低的。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免于教师批评、家长责骂, 这是安全需要。 如果写作仅仅是为得一个高分,获得家长奖励的一个冰糕、一个棒棒糖, 那是最低需要生理需要。只有少数学生习作是为了展示自己,获得同学们的尊重,境界稍稍高点。所以, 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写作动机,把习作当成审美活动, 当成实现自我的需要。审美活动是自由的,不能强迫。 欣赏一朵花,

15、是自然而然的。谁强迫你去欣赏, 你还会有兴趣吗?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习作当成审美活动呢?有一个字,具有魔力,这就是“情”字。像磁铁吸铁一般,“情”能紧紧抓住学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写作分为两种:为文造情,为情造文。要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就要让学生“为情造文”。辛弃疾有一首词叫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内容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形象地说明了写作的两种类型,一、“不识愁滋味” ,要写词只能“强说愁” ,无病呻吟,这是“为文造情”;二、“识尽愁滋味” ,却“欲说还休” ,这时,表达成了必然的事,这是“为情造文”。叶圣

16、陶在作文论中说: “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性情的自然求诚”。要有真情实感,才有习作的愿望。“为情造文” , 是我国重要的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 几乎没有一篇不涉及“情”这个概念的。据文心雕龙新书通检统计,“情”字见于文心雕龙全书达一百处以上(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版 221 页) 。如果学生在习作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激情将会使他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作文将不再难。如果学生完成习作也“环顾四周,踌躇满志”,谁不乐于作文!看来,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是习作教学应该探讨的问题。2、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习作是表达, 是倾述。表达什么?倾述什么?打电话是最简单的口头作文,开头也要问,“喂,什么事?” 。没事打电话就是二百五。学生习作必须有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材料,还愁习作吗?所以,要让学生做到自主习作,就应该帮助积累素材。积累有两个途径:丰富学生的生活、加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生活要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就必须想方设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