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课题《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研究》相关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6104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7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课题《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研究》相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市级课题《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研究》相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市级课题《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研究》相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市级课题《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研究》相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市级课题《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研究》相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级课题《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研究》相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课题《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研究》相关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广州市中学数学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课题申请书一、基本数据表课题类别:课题编号 NO: 申报时间: 2009-3-12课题 名称新课程实施中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主题词新课程学困生转化 申请人姓名余显义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71年工作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同和中学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510515主要参加 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教师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余显 义男1971.10校长科研管 理本科学士同和中 学李卫华男1979.6教研主任科研管理本科学士同和中学蔡焕姬女1969.1数学科组长实验操作本科学士同和中学朱志宏男1980.6初三备课组长实验操作本科学士同和中学杨汝兰女1

2、97110初二备课组长实验操作本科学士同和中学张俊湘男19797初一备 课组长实验操 作本科学士同和中 学萧宏亮男1968.4教师实验操 作本科学士同和中 学张筱娅女1978.10教师实验操作本科学士同和中学戴慧仪女1968.8教师实验操作本科学士同和中学易小沛女19795教师实验操作本科学士同和中学茹得扬男1967.8教师实验操本科学士同和中2 作学经费 类别A.申请人所在单位经 费支出情况B.自筹 经费预期研究成果成功实验报告、优 秀论文、教学设计、预期完成时间2012 年 8 月二、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迈入 21 世纪,同和地区逐步转入城镇化,多

3、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租屋拔地而起,“二世祖”现象逐步蔓延,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相对空乏,使很多人迷失了生活方向, 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随着同和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周边优质民办学校的扩招, 使作为该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初中的同和中学,在已举步维艰的教育更加“雪上加霜”,我校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和中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学生带着差劣的数学基础走进中学, 碰到抽象、难学的新知识,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导致数学落后面不断扩大。 老师加班加点扶 差培优、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但效果不大。正当困惑之时,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

4、意见的提出,不仅为我校的数学教育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也在无形中为我们解决难题提供了巨大契机和有效途径。我们渴望研究的课题 “新课程实施中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2)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侧重于我校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要研究的问题也突出这一群体的特色:A、调查我校数学学困学生的现状,分析学生主要存在哪些成长的阻力,找出学生存在困扰的主要原因,为理论研究提供更充分、更客观的现实基点; B、调查了解学困生家长的教育能力、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的支持度、信任度和理解程度,通过对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使他们对子女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评价观念;C、全面了解每

5、个学困生的兴趣特长,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基础知识竞赛、数学进步擂台赛、数学技艺展示等活动改变学困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 开展学案教学实验, 实施分层教学, 让每一个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体现成功喜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E、 开展有关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研究,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学困生评价系统,解决现在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存优汰劣。(3)重要观点 :数学知识的抽象、 严谨、连贯性强的学科特点, 导致学生怕数学的现象在教学普遍存在。数学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中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进行了调3 查实验并发现:在众多的中学生中,只有13.2%的中学生的数

6、学思维水平达到形式运算阶段(中学生数学思维应有水平) 。 可见中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一般比较低。在日常学习中, 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 学习速度有快有慢, 课堂上容易出现旧 的知识没掌握新的知识又出现,数学的抽象、 严谨、连贯的特点容易导致学习失败。心理脆弱的学生遭受学习挫折后,容易采取回避的态度, 如果教师纠正不及时或指导方法不对头, 则会很快转变成学困生。 由此可见,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比起其他学科要容易得多。 因此,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是我们数学教师要 探究的永久性的课题当今世纪的数学教学中,“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已成为我校每个数学教

7、师的共识,为了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要求, 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我校数学科组根据本校生 源特点,确立了“从最后一个抓起,抓到最后一刻”的教学理念。如何贯彻我们的教学理念,提高我们当前的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大力开展“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对扭转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很有必要性的。2、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进程安排(1)选题的目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普及性与基础性,数学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的基础, 提供人人均等学习的机会,真正实现“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 教学目标。然而,在我校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要更好地

8、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 求,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提高学困生的数学素质, 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有着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教学质量是我们数学科组的生命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在转化学困生方面、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 分别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验,然而不少老师却承受着高投入低效益的迷茫和困惑,辛勤的付出得到的收获很难成正比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学生因为入学基础差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数学学习缺乏热情、抄作业、上课睡觉、甚至逃课等消极的消极行为屡见不鲜。大面积的学困生低劣的数学成绩,对整个数学教学质量造成了极大的 影响。为了扭转当前数学课堂被动局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有效开展“学

9、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是我校数学科组的共同追求。(2)研究进程安排学习理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学困生转化教学实践与方法探究;撰写成果论文,做好结题工作。3、(1)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同和中学是 “白云区的主体性教育实验基地”, “以科研促教学” 是我校“一直以来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对数学科组这次课题申报与研究高度重视并给予全力的支持。加上七年前我校数学科组曾承担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科学“十五”区域性 课题“主体性教育的实验研究” 子课题研究,并出了显著成果, 有一定科研经验。4 另外,我科组 88% 的老师 40岁以下中青年老师,他们敬业乐业,对科研热情,锐意改革, 有一定的科研理论基础知

10、识。而且,该课题的研究非常符合我校学困 生多的实情, 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因此,开展这一课题研究不会有任何阻力, 学校的全力支持给我们的课题研究从人力、物力、资金上给予了保证。(2)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时间规划三年:2009年 8 月 2012 年 8 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9年 8 月 2009 年 10 月)主要任务: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做好收集资料等实验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 2009 年 11 月 2011年 8 月) 主要任务:各成员依照学困生转化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目标进行常规的备课说课;对研究课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观察、记

11、录、收集、处理有关实验数据、材料,跟踪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时做好调整。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1 年 8 月 2012年 8 月)主要任务:召开“学困生转化”教学总结专题会议,收集成功课例录像、教学设计及论文做好成果收集,写好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3)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余显义(校长) 组员:李卫华(教研主任)蔡焕姬(科组长)朱志宏扬汝兰张俊湘萧宏亮张筱娅戴慧仪易小沛茹得扬4、成果形式(1)印制优秀“学困生转化”教学随笔集、与优秀“学困生转化”教学 论文集;(2)“学困生转化”的成功课例录像集与优秀教学设计;(3)典型学困生成长个案集;(4)在校内召开“学困生转化”实验报

12、告会。5申请人所在单位意见(对申请人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在经费、时间上的支 持情况)单位盖章2009年 月 日5 6专家评选意见:专家签名: 2009年 月 日7立项审批意见:单位盖章2009年 月 日“新课程实施中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总结同和中学数学课题组为了适应 21 世纪的社会要求,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举措。“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往往招致老师、家长的冷眼乃至训

13、斥,甚至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长期以往,导致这些6 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责无旁贷,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有义务、有责任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取得社会的支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学习环境。作为一所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同和中学,受着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学生厌学情况严重,数学学困生在不断蔓延教学事实,鲜明而紧迫摆在我校数学教育的面前,作为广州市新崛起的“数学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同和中学数学科组上上下下齐心协力,迅速进入角色,在广州市教研室、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积极投身到这场轰轰烈

14、烈的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中来,大张旗鼓第开始了新课程实施中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本课题研究计划3 年完成,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9 年 8 月 2009 年 10 月)主要任务: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做好收集资料等实验准备工作。现将我校数学科组“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策略一、健全组织,明确任务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及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中心学习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由数学科组全体老师组成,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由校长余显义亲自担任组长,负责本次课

15、题研究的全面指导工作,指导小组成员有教导处副主任李卫华和数学科组长蔡焕姬。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负责全科组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推进和检查任务,负责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全科组的日常培训指导工作,定期进行研讨、总结、交流及实验成果的推广。中心学习小组成员由科组既有较深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并选拔观念新、能力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教师承担实验任务,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实到实处。二、理清思路,制定方案实验任务明确以后, 我们对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提出名为“2122” 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 “2123”工程即“两个依据,一个重点,两大任务,三

16、个提高”。“两个依据”是指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个重点”数学学困生助学、转化工作研究。“两大任务”是指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扭转数学课堂被动局面、有效转化学困生。“三个提高”是指抓住机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数学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在总体工作思路的指引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制定的数学学困生转化实施总方案,课题中心学习小组也制定了学困生转化课题中心学习小组工作计划,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在本学期课题组大力开展学困生转化的有关理论学习,各年级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学困生转化实施计划。本学期数学课题组从上到下,从课题研究实验目标、内容到实验范围、规模和步骤等方面,都作了具体安排。三、观念先行,扎实培训数学是一门知识特点较为抽象的学科,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易使学生感到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