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4155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 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段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分值: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 分。第卷阅读题( 69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3 分)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 “ 东方之冠 ” 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斗拱、卯榫 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 斗拱 ” 腾空展现在面前。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 级大台阶。大台阶宽达

2、72 米,全部采用花岗岩“ 华夏灰” 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 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 三斩斧 ” 。“ 三斩斧 ” 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 “ 三斩斧 ” 。中国馆的76 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一块1 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 多万刀。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 木工祖师 ” 鲁班精工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中国馆总设计师、

3、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他介绍,以“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数千年来, 充满 “ 天人合一 ” 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 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 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 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

4、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斗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 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 ” 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 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中国

5、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 城墙 ” , 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 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 行人止步 ” 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上海世博园中“ 中国国家馆 ”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的中国馆,不仅有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创作理念。B国家馆独特的外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意

6、味着“ 鼎盛中华、富庶百姓” 。C耸立于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造型独特,挑空设计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D 中国馆屋身的最上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并支挑着伸出的屋檐的斗拱,充满着 “ 天人合一 ” 的文化意味,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2下列关于传统手工技艺“ 三斩斧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三斩斧 ” 作为一种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B其名称源于为取得最终的纹理效果而需要的人工剁斧的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C在中国馆台阶的一块1 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达上万刀之多,可见其技艺之精细。D石材表面凹槽细密美

7、观,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堪称巧夺天工。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号称 “ 东方之冠 ” 的中国馆能体现“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的主题, 凭靠的就是其特有的建筑构建和艺术外观。B我们的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是因为西方的斗拱只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而非一个艺术的构建。C中国国家馆的挑空设计突破了数千年来的“ 城墙 ” 思维,代表着内敛而封闭的文化的积极调整,也代表了改革开放30 年的有效成果。D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完全得益于各国国家馆的建筑都做到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

8、的文言文,完成48 题。 (21 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 “ 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 诸将云何? ” 上具告之。陈平曰: “ 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 曰: “ 未有。 ” 曰: “ 信知之乎? ” 曰: “ 不知。 ” 陈平曰:“ 陛下精兵孰与楚?” 上曰: “ 不能过。 ” 平曰: “ 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 上曰: “ 莫及也。 ” 平曰: “ 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 “ 为之奈何? ” 平曰: “ 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

9、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 吾将南游云梦。” 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高帝顾谓信曰:“ 若毋声!而反,明矣!”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 高帝怒曰: “ 哙见吾病, 乃冀我死也。 ” 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 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 樊哙,帝之故

10、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 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 ” 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 鄙语曰 ,儿妇人口不可用 ? ,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节选自史记 陈丞相世家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上具告之具:详细B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趣:兴趣C为陛下危

11、之危:感到危险D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发:派遣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上因随以行因人之力而敝之C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夜缒而出D以节召樊哙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6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陈平用智谋维护刘氏政权的一组是() (3 分)是趣之虎也,窃为陛下危之陛下弟出为伪游云梦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陈平闻,日益甚陈平伪听之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A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12、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刘邦说:“ 你不用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C刘邦善于用人, 但又多疑, 听到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立即恼羞成怒,便采用陈平的计谋,让周勃代替樊哙领兵,让陈平到了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诸将曰: “ 亟发兵坑竖子耳。” (2 分)(2)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4 分)(3)既行,人有短恶哙者。(3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

13、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注: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元和十年春奉召还京,他满怀希望回到长安。可是,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五个月后,白居易也自长安贬江州,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写的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9.请赏析诗歌前两句的主要表达技巧。( 4 分) 10.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三)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2)携来百侣

14、曾游,_。(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走尽这雨巷。(4)_,_;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_,不仁; 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7)樊哙曰: “ _,_。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21 分)乡路上蹒跚的脚步声安 庆父亲去地里一次都困难了,千把米的距离要歇几次。每走一截父亲要找一个土墩一片草地或者在渠边坐下来歇歇,满是皱折的手牵着佝偻的腰,摸到可以坐下的地儿慢慢地把屁股放下去,心里想着即将走到的土地。也许这就是一个老人的使命,走不动了还要去他去了多少次的地里。好像是固定的, 父

15、亲每隔几天从村庄出发,千层底的布鞋扑踏扑踏托在乡村的路上,很短的路要做几次走,春夏秋冬的风往他佝偻的身上吹,一年四季都坚持这样走着,这样的行程是谁也劝不住的。父亲在他愈来愈老的时候,越来越对事物想得开,不再眷恋更多的东西,对我们要给他添的衣裳差不多都是拒绝,说我还能穿几件穿几年啊!父亲不看电视,陪伴他的是一个小收录机,几个地方戏的磁带他反复听。他雷打不动地听新闻,听天气预报, 然后告诉我们天气的情况。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我出门的时候被他喊住,不行,要变天的,你拿把伞或多带件衣服。但父亲放不下土地,舍不下村庄到地里的那段路程。无法计算一个老人走过的路,这是一个复杂的算式, 一个农民可以一生往地里走多少趟是无法计算的也是算不清的,也没有谁记录这样的过程。父亲有时越过很多很多的庄稼地,那时候他还年轻。他徒步去县城为我买书,找城里的亲戚说我们家宅基的事。其实父亲来县城的遭数屈指可数,一个农民一辈子不进城,但不可能一年半载不去他的地里,一个农民恋家是怕离他的土地太远。终于有一年父亲走的最远的路,是去了三叔工作的城市。从三叔那儿回来他撇过村庄径直地去了地里,在地里趟了几个来回才放心回家。 父亲越过更多的庄稼是赶着毛驴。父亲赶着驴车大多是去某一个地方收骨头,把一天收来的骨头拉到家,在攒够大约一千多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