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3899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教案中国古代散发展概述教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散发展概述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散发展的脉络。(二)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发展的脉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的热爱。三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的发展脉络。 。四 教学难点: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五 教学步骤:散是我国古代的主要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骈体相对的散体称为“散”。我国古代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1 第一部散集尚书殷商甲骨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成篇的散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 ,到汉代改称尚书 ,意

2、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 、 微子 ;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 、 西伯戡黎 ;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 无逸 。这些都属于记言散。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 、 尧典 。其中的禹贡 ,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

3、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 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的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字比较形象、朗畅。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中国的记言是在记事之先发展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古代言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

4、“辞”, 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我们相信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的相告的话。尚书是中国古代散已经形成的标志。书中,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春秋战国时期散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奏之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心雕龙在论述“诏策”、 “檄移”、“表”、 “奏启”、 “议对”、 “书记”等体时,也都溯到尚书 。 尚书中部分篇有一定的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 篇,是盘庚动员臣

5、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2 历史散先秦历史散为中国的历史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殷商时代有了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学,这就有了左传 、 国语 、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的代表。 “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学诚史通义诗教上 )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 18 万字,记载了春秋 240 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

6、、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 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 战国策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3 诸子散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的

7、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 、 孟子 、 墨子 、庄子 、 韩非子等。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 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 兼爱 、 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富于学趣味。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

8、况的学说,现有 32 篇,多长篇。荀子散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富于形象性。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二)两汉两汉时代,散进一步发展。1 政论汉初,政论散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 200前 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学家,他的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

9、的民本思想。他的散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家,他们的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 、 论贵粟疏两篇散最为著名。 2 史传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1) 史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鲁迅先生在他的汉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贡献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

10、的传记。历史人物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书”记录了各种典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记载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

11、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 、 货殖列传 ;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 、 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 、游侠列传等。 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 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面貌撰写历史。 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

12、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闻名于世。 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写。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

13、、萧丞相(萧何) 、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 。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 史记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它的采历为我国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

14、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 “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 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2) 汉书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汉书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班固时,封建神学思想已发展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而班氏父

15、子又是“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家,他们自然以维护封建神学思想为己任,将“圣人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这样,作者一面承袭史记的内容,一面又指责它的“是非颇谬于圣人”,因而篡改史记的观点,使汉书更加符合于封建正宗思想。 汉书神化西汉皇权、拥汉为正统的思想,其目的是为论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为了宣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 汉书首创五行志 ,专门记述五行灾异的神秘学说,还创立睦西夏侯京翼李传 ,专门记载五行家的事迹。汉书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班固之所以断代为史,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他总结汉武帝到东汉初年,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著作,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其目的是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班固认为, 史记的通史体例,将西汉一代“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既不利于宣扬“汉德”,又难以突出汉代的历史地位。这是汉书断代为史的根据。于是, 汉书“包举一代”,断限起自西汉建立,终于新朝的灭亡,为了突出刘邦,就将高帝纪置于首篇。这种断代为史的体例,受到后封建史家的赞誉,并成为历代“正史”编纂的依据。在编纂体例方面, 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例如, 史记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