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论坛】-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大纲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3329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大论坛】-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试大论坛】-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试大论坛】-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试大论坛】-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试大论坛】-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大论坛】-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大纲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大论坛】-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大纲知识点汇总(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总论一、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我国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组成部分,它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 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以财产 所有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特点:(1)主体法律地位平等。 (2)包括 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两种关系。A、财产所有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因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 益和处分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B、财产流转关系

2、是指民事主体因对财产进行交换而发生的 社会关系。C、财产所有关系是财产流转关系的发生前提和主体追求的直接后果;而财产流 转关系则是实现财产所有关系的基本方法。 2、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权利与义务关系。特征:(1)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种。A、人格关系是指 因民事主体之间为实现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人格利益是民事主体的生命、健康、 姓名、名称、肖像、名誉等利益。在法律上体现为相应的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姓名 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B、身份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彼此存在的身份利益而发 生的社会关系

3、。身份利益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利益,在法 律上体现为配偶权、亲权、监护权等。(2)虽然人身关系本身并无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某些 人身关系是特定财产关系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我国民法的渊源和适用范围 1、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表现形式。我国民法的渊 源主要是指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1) 法律。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 括:宪法、民事基本法、民事单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规范。 (2)法规。法规包括行政 性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3)规章。规章

4、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为贯彻法律、 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 有权就法律适用中的问题作出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包括关于贯彻执行法律的意 见、适用法律的解答、就某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批复等,也是民法的重要渊源。 (5)国家 政策和习惯。 2、民法的适用范围 (1)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2)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A、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就是民法在哪些地方发生法律效力。 B、我国立法部门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规范,其适用的空间范围及于我国的领土、领空、 领海,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 C、一些区域民法规范,只能在

5、特定的区域内有效: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 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只适用于某一地区的,例如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适用于经济特区的民事法律规范; B、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事法规、经济特区的民事法 规适用于制定者管辖的行政区域之内。 (3)对人的适用范围 (五)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 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具体体现在:民法的基本 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民法 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

6、研 究民法的出发点。 我国的民事立法上,确立了以下几项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 3 条明文规定:“当事 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则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事法律 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它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 平等以独立为前提,独立以平等为归宿。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互不隶属, 各自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 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自由地基于其意志进行民事活动的

7、基本准则。我 国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愿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以平 等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为前提。只有在地位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当事人从事民事 活动时的意志自由。自愿原则的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 间的利益均衡。我国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 在民法上主要是针对当事人间的合同关系提出的要求,是当事人缔结合同关系,尤其是确 定合同内容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它具体化为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则就是合同正义原 则。合同正义隶属平均正义,要求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8、。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 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所有 获取民事利益的活动,不仅应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 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 信用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将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不难看出,诚 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法上有适用于全部民法领域的效力。诚实信用原则常被奉为“帝王条款” , 有“君临法域”的效力。 守法原则。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我国民法通则第 6 条将守法原则表述为:民

9、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这 是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守法原则的核心。民法作为私法,着重于对私人人身利益和财产利 益的法律调整,因而在规范形态上存在许多可以经由当事人特别协商予以排除的任意性规 范,以及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所设置的倡导性规范, 合同法第 10 条第 2 款关于合同形 式的规定,即属民法上的倡导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仅在当事人对有关事项未作约定或约定 不明确的情况下,方可作为补充性规范,弥补当事人意思表示上的欠缺。倡导性规范也不 具有强制当事人遵循的效力。不遵守倡导性规范,属于自甘冒险的行为,当事人有可能承 受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因而,守法原则一般不包括法律和行

10、政法规中的任意性规范和倡 导性规范,而是指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规范,不得有 所违反,一旦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将作出否定性评价,使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不按照民 事主体的预期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 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是指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在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它有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我国民法通则第 7 条 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的公序,是指为了 调整当事人间的契约关系,而对经济自由予以限制的公序。良俗,即善良风俗,学

11、界一般 认为是指为社会、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是特定社会所尊重的起码的伦理 要求。不难看出,善良风俗是以道德要求为核心的。为了将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 区别开来,应将善良风俗概念限定在非交易道德的范围内,从而与作为市场交易的道德准 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各司其职。与诚实信用原则相仿,公序良俗原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功 效。这是因为公序良俗原则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而能处理 现代市场经济中发生的各种新问题,在确保国家一般利益、社会道德秩序,以及协调各种 利益冲突、保护弱者、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机能。一旦人民法院在司法审 判实践中,遇到立法当时未能预见到

12、的一些扰乱社会秩序、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而又缺 乏相应的禁止性规定时,可直接适用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 禁止滥用权利的原则 所谓禁止权利滥用,是指民事主体不得以不正当方式行使自己权利,以加害他人。 我国宪法第 5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 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此条规定应当是我国禁 止权利滥用的法律渊源。因为所有权利都是法律分配一部分社会利益给权利人的结果,虽 然所有权利的行使都有可能使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人受到损害,但是如果专以损害他人为目 的的情形,当然应当属权利的滥用。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密切相关、

13、相辅相成。二、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 系,它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大多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思,而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所发生。 (3)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 施具有补偿性。 不属民法调整的:恋爱关系;亲情关系;好意施惠关系、社交,又称情谊关系;合同 界域之外的约定。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

14、事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参 与者、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在什么人之间发生,谁是权利义务的承受者,都涉及到民事 主体问题。 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还取决于能力,民法将此能力分解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法承认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3)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负担 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与分类 1、民事权利的概念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2、民事权利的分类

15、 (1)财产权与人身权 财产权,指以财产利益为标的的权利。财产权包括物权和债权。财产权不具有专属性, 可以转让、抛弃和继承。人身权,指以人格利益或者身份利益为标的,与权利人的人身不 可分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身权大多具有专属性,不可转让和继承。综合 性的权利,指兼具财产权和人身权属性的权利。主要有三种:第一,知识产权(商标权除 外) ;第二,继承权;第三,社员权(如股权、合作社的社员权) 。 (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支配权,指权利主体直接支配权利客体(物、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创造性智力成果 和工商业标记等) ,享受一定的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请求权,是发生在特

16、定的相对人之间的一种一方要求他方为特定行为(作为或者不作 为)的权利。 形成权,指依据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的权利。 抗辩权,指虽承认他方请求权的存在,但得拒绝履行,亦即对于他方请求权的行使, 可以拒绝其请求之权能。 (3)绝对权与相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指无需义务人实施一定行为即可实现,并能对抗不特定人的权 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是绝对权。绝对权的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指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权利人只能特定 义务人的权利。相对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均为特定的一人或者数人。债权是最典型的 相对权。 (4)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指在相互关联的几项民事权利中,不依赖于其它权利就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指不能独立存在而从属于主权利的权利。 (5)原权利与救济权(以权利发生的先后及相互关系为标准) 原权利是原有民事法律关系中存在的权利。例如基于有体物而发生的所有权,基于合 同而发生的债权等。救济权是原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发生的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