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332386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南省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具有规定学历)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09 年版)2009 年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试部分)正式颁布。新大纲取消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测试的所有西医内容,取消了中医医师资格第一站辨证论治考试中的双重诊断要求,需要测试的西医内容调整到第三站考试中作为必答题测试。新大纲强化了临床操作的测试力度,合理调整、扩展了中医病证、西医病种的测试数量,将中医治疗具有疗效和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了测试范围。在临床操作中进一步强调考生要在叙述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新大纲扩展了针灸操作和针灸急症应用测试范围;进一步明确了针灸技术应用能力、针灸异常情况处

2、理、拔罐操作、推拿技术操作的测试范围;将“病史采集”调整为“中医问诊能力” 。一、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二)病证诊断能力(三)类证鉴别能力(四)确立治法的能力(五)选方与用药能力(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七)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尺泽 2.孔最 3.列缺 4.鱼际 5.少商 6.商阳 7.合谷 8.手三里 9.曲池 10.肩髃 11.迎香 12.地仓 13.下关 14.头维 15.天枢 16.梁丘 17.犊鼻 18.足三里 19.条

3、口 20.丰隆 21.内庭 22.公孙 23.三阴交 24.地机 25.阴陵泉 26.血海 27.通里 28.神门 29.后溪 30.天宗 31.听宫 32.攒竹 33.天柱 34.肺俞 35.膈俞 36.胃俞 37.肾俞 38.大肠俞 39.次髎 40.委中 41.秩边 42.承山 43.昆仑 44.申脉 45.至阴 46.涌泉 47.太溪 48.照海 49.内关 50.大陵 51.中冲 52.外关 53.支沟 54.翳风 55. 风池 56.肩井 57.环跳 58.阳陵泉 59.悬钟 60.行间 61.太冲 62.期门 63.腰阳关 64.命门 65.大椎 66.百会 67.神庭 68.水

4、沟 69.中极 70.关元 71.气海 72.神阙 73.中脘 74.膻中 75.四神聪 76.太阳 77.印堂 78.定喘 79.夹脊 80.十宣(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1.毫针刺法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3.其他针法操作(1)三棱针法(2)皮肤针叩刺4.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1) 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起泡)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1)偏头痛(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9)牙痛2(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

5、求实际操作)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扌袞法 2.一指禅推法 3.揉法 4.摩法 5.推法 6.按法 7.拿法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 5.肺痨 6.心悸 7.胸痹 8.不寐 9.癎病 10.胃痛 11.呕吐 12.腹痛 13.泄泻 14.痢疾 15.便秘 16.胁痛 17.黄疸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水肿 22.淋证 23.癃闭 24.阳痿 25.郁证 26.血症 27.消渴 28.内伤发热 29.虚劳 30.癌病 31.痹症 32

6、.痉证 33.痿证 34.腰痛 35.乳癖 36.蛇串疮 37.痔 38.脱疽 39.肠痈 40.崩漏 41.痛经 42.绝经前后诸证 43.带下病 44.胎漏、胎动不安 45.产后发热 46.不孕症 47.肺炎喘嗽 48.小儿泄泻 49.水痘 50.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51.桡骨下端骨折 52.颈椎病 53.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西医临床技能测试范围(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外科洗手 2.戴无菌手套 3.手术区消毒 4.穿脱隔离衣 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6.伤口换药 7.脊椎骨折搬运 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9.心肺复苏术 10.简

7、易呼吸器的使用(三)常用辅助检查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典型心肌梗死(3)心肌缺血(4)过早搏动(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心房颤动(7)房室传导阻滞2.X 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3)胸腔积液(4)气胸(5)长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2)红细胞沉降率(3)肝功能医学教育网教 育网搜集整理(4)乙肝病毒标志物(5)肾功能(ALT、AST、-GT) (6)血糖(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血清钾、钠、氯(9)淀粉酶(10)心肌酶(CK,LDH) (11)抗链球菌溶血素“” (12)甲胎

8、蛋白(13)类风湿因子(14)漏出液,渗出液(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能力五、西医病种测试范围1.急性气管-支气管 2 .慢性支气管炎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 5.肺炎 6.肺结核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心力衰竭 9.心律失常 10.风湿热 11.高血压病 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3.急性胃炎 14.慢性胃炎 15.消化性溃疡 16.溃疡性结肠炎 17.上消化道大出血 18.肝硬化 19.急性胰腺炎 20.细菌性痢疾 21.病毒性肝炎 22.急性肾小球肾炎 23.慢性肾小球肾炎 24.肾病综合征 25.尿路感染 26.慢性肾衰 27.缺铁性贫血 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9、性紫癜 2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0.糖尿病 31.类风湿关节炎32.脑梗死 33.脑出血 34.急性阑尾炎 35.乳腺囊性增生病 3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7.先兆流产医 38.产3褥感染 39.盆腔炎 40.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41.围绝经期综合征 42.小儿肺炎 43.小儿泄泻 44.过敏性紫癜 45.水痘 46.流行性腮腺炎 47.桡骨远端骨折 48.颈椎病 49.腰椎间盘突出症河南省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具有规定学历)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09 年版)一、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二)病症诊断能力(三)确立治法的能力(四)选方与用药能力

10、(五) 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六)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尺泽 孔最 列缺 鱼际 少商 商阳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地仓 下关 头维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 丰隆 内庭 公孙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通里 神门 后溪 天宗 听宫 攒竹 天柱 肺俞 膈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次髎 委中 秩边 承山 昆仑 申脉 至阴 涌泉 太溪 照海 内关 大陵 中冲 外关 支沟 翳风 肩井 风池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行间 太冲 期门 腰阳关 命门 大椎 百会 神庭 水沟 中极

11、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膻中 四神聪 太阳 印堂 定喘 夹脊 十宣(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1.毫针刺法2.灸法操作3.其他针法操作(1)三棱针法(2)皮肤针叩刺4.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 )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皮肤灼伤(起泡).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偏头痛()中风()呕吐()痛经()扭伤()牙痛()晕厥()虚脱()高热()抽搐()内脏绞痛(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 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41.滚法 2.一指禅推法 3.揉法 4.摩

12、法 5 推法 6.按法 7.拿法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 5.肺痨 6.心悸 7.胸痹 8.不寐 9.痫病 10.胃痛 11.呕吐 12.腹痛 13.泄泻 14.痢疾 15.便秘 16.胁痛 17.黄疸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水肿 22.淋证 23.阳痿 24.郁证25.血症 26.消渴 27.内伤发热 28.虚劳 29.痹症 30.痉证 31.痿证 32.腰痛 33.乳癖 34.蛇串疮 35.肠痈36.崩漏 37.痛经 38.绝经前后诸证 39.带下病 40.胎漏、胎动不安 41.肺炎喘嗽 42.小儿泄泻 43.水痘44.痄腮(流行性腮

13、腺炎)45.颈椎病 46.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西医临床技能测试范围(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外科洗手 2.戴无菌手套 3.手术区消毒 4.穿脱隔离衣 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6.伤口换药 7.脊椎骨折搬运 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9.心肺复苏术 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三)常用辅助检查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心电图:(1) 正常心电图(2)典型心肌梗死(3) 心肌缺血(4) 过早搏动 (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心房颤动(7) 房室传导阻滞2.X 线片(1) 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 (3)胸腔积液(4) 气胸(5) 长骨骨折3

14、.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2)红细胞沉降率(3)肝功能(4)乙肝病毒标志物(5)肾功能(6)血糖(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8)血清钾、钠、氯(9)淀粉酶(10)心肌酶(CK,) (11)抗链球菌溶血素“” (12)甲胎蛋白(13)类风湿因子(14)漏出液,渗出液五西医病种测试范围1.急性气管支气管 2 .慢性支气管炎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 5.肺炎 6.肺结核 7.心力衰竭 8.心律失常 9.风湿热 10.高血压病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急性胃炎 13.慢性胃炎 14.消化性溃疡 15.溃疡性结肠炎 1

15、6.上消化道大出血 17.肝硬化 18.急性胰腺炎 19.细菌性痢疾 20.病毒性肝炎 21.急性肾小球肾炎 22.慢性肾小球肾炎 23.肾病综合征 24.尿路感染 25.缺铁性贫血 2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7.糖尿病 28.类风湿关节炎 29.脑梗死 30.脑出血 31.急性阑尾炎 32.乳腺囊性增生病 33.先兆流产 34.盆腔炎 35.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6.围绝经期综合征 37.小儿肺炎 38.小儿泄泻 39.水痘 40.流行性腮腺炎 41.颈椎病 42.腰椎间盘突出症5河南省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09 年版)一、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一)依

16、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证诊断能力 (三)确立治法的能力 (四)选方与用药能力 (五)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六)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孔最 2.列缺 3.少商 4.合谷 5.曲池 6.肩髃 7.迎香 8.地仓 9.下关 10.天枢 11.足三里 12.条口 13.丰隆 14.公孙 15.三阴交 16.地机 17.血海 18.神门 19.天宗 20.听宫 21.肺俞 22.膈俞 23.胃俞 24.肾俞 25.委中 26.秩边 27.承山 28.昆仑 29.至阴 30.太溪 31.照海 32.内关 33.大陵 34.外关 35.支沟 36.风池 37.阳陵泉 38.悬钟 39.行间 40.太冲 41.期门 42.命门 43.大椎 44.百会 45.水沟 46.中极 47.关元 48.气海 49.神阙 50.中脘 51.膻中 52.四神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