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DNA量身定做的护肤品问世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2576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3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DNA量身定做的护肤品问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按DNA量身定做的护肤品问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DNA量身定做的护肤品问世(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新闻热线: 01058884080 E-mail: 值班主任董映璧责编聂翠蓉王小龙2014 年 12 月 2 日 星期二国际新闻GUO JI XIN WEN环球短讯今日视点科技日报讯 最近,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教 授克里斯图马佐把他发明的微芯片基因快速 测序仪用到了新领域按每个人的DNA来 定做护肤乳清, 这或许将成为抗老化的最佳美 容品。 据英国每日电讯网站 11月 30日报道, 这 种护肤乳清叫做Geneu, 经18个月的临床实验 证明, 它能在 12周内减少细纹和皱纹达 30%。 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深入到基因层面, 为个人 “量身定做” 专属的抗老化护肤品, 有可能彻底变革人们的护肤习惯

2、。 在位于伦敦中部新邦德街的 Geneu的医 疗室, 研究人员拿一根棉签分离出DNA, 注入 微芯片设备再放入测序计算机, 能在 30分钟 内分析出个人的基因编码, 据此测出身体分解 胶原蛋白的速度。利用这些信息, 制作出抗老 化乳清, 按皮肤需要补充合适数量的胶原蛋白 和抗氧化剂, 减少皱纹出现。 胶原蛋白是保持皮肤丰盈柔软的结构蛋 白质, 能抵抗氧化, 保护皮肤免于根本伤害。大部分人以平均速度分解胶原蛋白, 但有些人 会消耗更快, 而另一些人几乎不消耗, 这取决 于编码蛋白质基因的变异。那些到六七十岁 还有好皮肤的人, 都是胶原蛋白分解很慢的 人。而大部分现代乳霜、 乳清都属于 “通用 型

3、” , 让许多人的皮肤 “营养不良” 或 “营养过 剩” 。图马佐说:“太多胶原蛋白也会损害皮 肤, 会得胶原过剩, 太少却不会有什么影响。 这种测试能精确显示出胶原蛋白代谢了多 少。 ”除了含有胶原蛋白, 这种乳清还有很多活 性成分, 包括桑树根提取物、 维生素A和C, 红 色巴伦草、 三肽、 氨基酸等, 这些能改善皮肤状 况, 促进细胞更新, 增加胶原蛋白产量。 目前, 这种乳清只针对皮肤的两方面因素, 但图马佐希望能把防晒系数 (SPF) 和其它皮肤 健康指标也包括进来。图马佐称, 这种乳清对 那些 “预备肉毒杆菌女士” 来说是完美的, 它每4 周一疗程的成本为600英镑, 包括诊断在内

4、。 最近, 图马佐由于在微芯片快速检测方面的突破性成果而获得 2014 年欧洲年度发明 奖。他希望把这一技术推向消费者市场, 帮助 公众熟悉 DNA检查, 最终给人们的健康带来 利益, 推动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 “这不是一种真正的护肤品, 而是一种保 持皮肤健康的产品。 ” 图马佐说,“从某种程度 上说, 它不是乳清, 而是科学。人们会对自己 DNA非常感兴趣, 想了解自己, 在这里他们会 带走某些完全为他们自己量身定做的东西。 ” (常丽君)按 DNA “量身定做” 的护肤品问世可在12周内减少30%的细纹和皱纹中国药企正面临着从仿制药制造向创新 药研发转型时期, 但由于新药研发投入不足,

5、 相关领军人才紧缺, 面临巨大挑战。加中生 物医药科技发展协会国际事务理事张海齐在 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认为, 紧紧把握全 球制药业变革趋势, 携手海外中小企业进行 创新药的研发国际合作, 不啻是迎接挑战中 的先手权。 张海齐表示, 引进海外先进药物技术和 研发项目, 在国内进行临床研发, 应可作为加 快国内开发研制新药的另类路径, 其优势是 既可极大缩短开发时间、 降低早期风险, 又可 解决新药研发的早期融资难题。全球制药业正面临重 大深刻转型中国实施新药创新战略之时, 全球制药 业也正经历一场非同寻常的转型变革, 转型 所包含的特征及其情节丰富的过程, 对中国 的新药研发乃至于整个医药产

6、业的结构调整 和战略布局,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药物研发注重安全性的趋势越 来越明显,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每年批准 的新药数量亦大大减少, 新药研发的难度越 来越高, 大型跨国药企独立获得新药批文的 数量越来越低。2010年至2013年间, 大型药企所拥有的晚期开发阶段品种, 有 63%来源 于外部 (其中 22%来自于收购、 28%来自共同 开发/合资、 13%来自于授权) , 仅有 37%来源 于企业内部 (其中 30%来源于新化学实体/新 生物实体、 7%来源于产品延伸) 。这些大型 药企一方面通过裁员压缩研发成本, 另一方 面则通过收购研发型的初创制药企业或与其 合作开发

7、来获取新的产品。 中小型医药研发公司、 尤其是创业公司 取代大型药企成为新药研发的主力军已成为 海外医药行业的一大趋势。由于这些大型药 企的收购、 合作开发一般采取里程碑付款的模 式, 因而能以较少的预先投资获取未来潜在的 新药品种, 能有效分散新药研发风险, 且由于 小型公司运营更高效, 能更好地降低研发成 本。而对于这些创业公司而言, 能借助跨国药 企的资金和资源加快新药研发的进程, 继而完 成后续研发并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善用海外资源是中国 药企研发创新的重要路径如何把握变革进程中所呈现的趋势, 如 何推动中国药企研发进入新境界, 善用海外 资源则成为最为重要的路径选择或者战略目 标。引

8、进海外高水平的药物研发公司, 跨国 药业公司的研发中心或生物技术实验室专利技术及研发产品是国际医药行业通行的引 资、 引技和引智之道, 上海华领医药和杭州百 替生物已做了有益探索。其获取海外生物医 药技术的途径大致可划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购买专利的使用权: 购买中国或包 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的专利使用权, 具有 投资少的优势, 有时可以低至百万美元以 下。购买专利的使用权相对风险小, 见效 快。5年左右有可能将拥有知识产权的新药 推向市场, 在中国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二是购买专项药物或生物技术的使用 权: 购买专项药物或生物技术在中国或包括 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的使用权。投资小(百 万美元以下

9、), 见效快, 可以快速在部分市场 实现经济效益。 三是控股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具有投 资不太大(几百万美元有可能控股小型上市公 司)、 见效快的优势。可相对较快获得平台技 术和管理经验, 在全球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四是购买上市公司: 投资较大, 一般需 用千万美元以上, 见效快。这样既可以获得 相关药物的技术平台, 又拥有相关研发和业 务管理团队, 并在全球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五是合作研发新药: 如早期研发在海外 完成, 而把动物和毒性试验, 以及临床等后期 工作在中国进行。先申请在中国上市, 然后再申请到欧美上市。这样可以弥补中国生物 药物行业的研发薄弱环节, 利用合作的方式, 将国外的

10、研发成果在国内产业化。获取专利是提升中国 药企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生物医药的首要特点是创新性。没有创新 就没有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积极地走向海外 市场是中国药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而参与海外创新型中小公司的研发, 进行技术 转移, 并获取专利所有权无疑是提升中国制药 企业创新能力的捷径, 同时也是推动技术创新 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专利申请和批准量是 现代药企无形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 市场上, 大型药企往往通过购买、 兼并或合作, 将其他机构的创新成果转化成自己的后续产品 研发系列, 这些产权的转移和自行研发产品一 样, 都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手段,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技

11、术领先与持续发展。 寻找海外市场增长点 是中国药企快速发展的必 然选择如何让新药研发国际化, 如何以最低的 成本引进最有潜力的项目, 如何去获取新药 专利使用权或所有权?张海齐认为, 走在前 沿的中国药企应积极参与海外技术创新型中 小公司研发工作, 借力海外的攻关技术, 领军 人才和专业领域信息超前的优势, 对那些优 质的医药创新资源要树立 “不求拥有, 但求参 与” 的战略观念, 并充分利用海外华人医药专 业协会的社会资源, 筛选与挖掘那些有好的 平台技术、 有特色产品或有制剂研发方面优 势与技术的公司, 让这些公司变成投资入股 的目标, 从而达到知识产权利益的最大化。 (科技日报多伦多11

12、月30日电)善用海外资源助中国药企创新访加中生物医药科技发展协会国际事务理事张海齐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冯卫东科技日报讯 全球每年要产生数量庞大的 农业废弃物, 如何挖掘这些废弃物中的资源?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想办法 将其转化为高价值的碳化硅, 后者可以用于多 种电子设备和结构应用。 通常来说, 人们认为像谷壳、 玉米秸秆、 高 粱叶子、 小麦壳、 花生壳这样的农业废弃物没 什么价值, 经常将其重新放回土地; 有时则是 一烧了之, 烟尘四起, 纳米颗粒飘散空中, 造成 环境公害。 科研人员意识到, 这样的农业废弃物在分子状态下硅含量很高, 类似于碳氢化合物。据 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

13、, 基于这一点, 海军 研究实验室的赛义德卡德里博士及其研究团 队发现这些废弃物能被低成本地转化为碳化 硅, 其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纳米结构和纳米 棒。他们对农业废弃物进行高温分解后产生 了碳化硅的晶相, 这是一种高度稳定的化合 物, 有各种形状的纳米晶体、 纳米棒和纳米 线。通过选择性地进行高温和低温处理, 研究 人员能够系统地考察温度上升和冷却速率在 这一转化中扮演的角色。他们观察到, 加热和冷却过程直接影响到了扩展缺陷形成机制, 这 一机制能够调整这些纳米粒子的光学、 电学以 及结构属性。 碳化硅具有高击穿电压、 高导热性、 化学 惰性和形稳性, 还有宽带隙以及机械硬度, 并 且能耐高辐射

14、, 集如此多优点于一体, 它在许 多商业电子和结构装置中能大显身手。最近, 碳化硅纳米粒子在中红外纳米光学、 化学传感 和光学材料上被证明有望替代电浆子金属。 卡德里博士解释说, 这些由农业废弃物生产出 的碳化硅纳米线和纳米棒在工业上和潜在的 纳米技术领域都能有多种应用。 海军研究实验室团队正在研究将碳化硅 用于化学传感、 光学材料、 结构复合材料和纳 米电子的可能性, 展望未来, 碳化硅纳米粒子 同样有望助力红外光谱分析。(张盖伦)农业 “弃儿” 可成 “工业宠儿” 碳化硅新华社柏林 11月 30日电 (记者唐志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 20次缔约方会 议和 京都议定书 第 10 次

15、缔约方会议, 定于 12月初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德国专家在会 议开幕前夕表示, 欧盟有能力做出超过当前承 诺水平的减排努力。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专家布丽吉 特克诺普夫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欧盟承诺, 到 2020 年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 1990年减少20。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这 个目标可以突破。 欧盟的立法建议与法规执行机构欧 盟委员会在今年10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 欧盟 2013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比 1990 年减少了约 19。“到 2020 年, 欧盟有能力实现比当前 20承诺更多的减排” , 克诺普夫说。 克诺普夫是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 “欧洲 与德国能源战略” 研究

16、组负责人, 曾参与联合 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气候变 化评估报告中 “区域发展与合作” 内容的撰写。 她表示, 德国已承诺到2020年实现温室气 体排放比 1990 年降低 40, 并正在开展能源转型, 但有效的减排必须从欧盟整体层面加以 考虑。 她认为, 改革欧盟碳交易机制, 细化 “碳排 放权价格” 规定有助于促进投资和技术创新, 进而保障长期减排。另外, 欧盟国家应在交 通、 供暖等不属于碳交易范围的领域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 以期有效降低欧盟整体排放水平。 欧盟最高决策机构欧洲理事会于今 年 10 月通过了2030 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 架 , 提出到 2030年在欧盟范围内使温室气体 排放比 1990年减少至少 40。但一些发展中 国家和非政府组织表示, 考虑到欧盟国家的历 史责任、 现实能力和科学要求, 欧盟的这一减 排力度仍然不够。 克诺普夫说, 在促进利马气候变化大会取 得进展和 2015年年底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新协 议方面,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 和资金支持是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