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好课的契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2431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碰撞”——好课的契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碰撞”——好课的契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碰撞”——好课的契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碰撞”——好课的契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碰撞”——好课的契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碰撞”——好课的契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碰撞”——好课的契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碰撞碰撞”好课的契机好课的契机碰撞好的契机郑宏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以及普通学校新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堂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于什么是一堂好的争论也愈演愈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引起思维震荡是好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是个体思维震荡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我就通分的导入部分说明我的观点。【案例描述】的开始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并且都说出了各自分数的特点。我以其中两个分数为例(3/4、4/)师:他们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如果老师想知道它们的大小,你准备怎么比?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请大家继续讨论。 (老师已经在前已发了两张白纸,你也可以动手操作)学生

2、同桌学习,很认真。但是争论声音很大。生 1:我们是通过有白纸上画线段,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和比较的。学生出示了自己用水彩笔画的线段图,大家明显地看到3/4/6。 (这个办法不错。 )生 2:我们剪了两个相同的圆,表示出其中的 3/4 和/6,通过重叠,得到了 3/4 /6。生 3:我是想:我们已经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比较,现在他们的分母不同,我就想出办法使他们的分母变成相同的。我把 3/4 化成9/12,/6 化成 10/12,因为 9/1210/12,就容易得到 3/4 /6。师问:你怎么想到用 12 作分母的?生 3:我想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所以用 12 作他们的分母。同学们对他

3、的发言鼓掌。我下意识的总结起通分的方法,但同学们的想法并没有到此为止,我的话还没出口,又有一个同学站起说:生 4:我的想法刚好与他相反,我是把它们的分子化成相同的。3/4 化成 1/20,/6化成 1/18,因为 1/201/18,就容易得到3/4 /6。大家一致同意:这样做也有道理。这下话匣子就打开了。生:我们两个是通过举例比较的:我班共有 48 人,其中的 3/4,就是 36 人,而/6 就是 40 人,显然 36/40,所以 3/4/6。生 6:我们也是从刚才的数轴上得到启发的,我们看到 3/4 比 1/2多 1/4,而/6 比比 1/2 多 1/3,因为 1/41/3,所以 3/4/6

4、。生 7:我们也是画的数轴,但是我们把 3/4 中的每个 1/4 平均分成了 3 份,而/6 中的每个 1/6 平均分成了 2 份,这样就很容易看到3/4=9/12,/6=10/12,因为 9/1210/12,所以 3/4/6。 (哦,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我与第 2 个同学的方法有点相似。 )还有吗?学生争论不休,堂里很是热闹。师:我很高兴看到大家想出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 3/4与/6 的大小,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如果我们的身边没有了白纸,没有了圆片,也不允许我们画图,那我们怎么样比较呢,你觉得哪些方法比较可行呢?学生一致认为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刚才这个题目就是书上的例 3。现在请大家

5、看看书,书上是怎说的?从书本上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的概念。【反思和分析】这节的实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比较分数的大小,出现了理解上的不同,进而引起了思维的碰撞。显而易见,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都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生 1、生 2,他们利用实物、符号与数学联系起,曾启强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生 4、生则利用了已有的同分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知识。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过他们的碰撞交流,自己找出通往罗马的捷径通分。这样的方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拓宽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使本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使本沉闷的堂变得活跃,从而

6、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当然要想真正利用好这一方法,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提升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信,增强参与能力。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虽具有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好奇,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等特点,但也存在对老师十分依赖,不知该怎样学习的特点,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活动,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切不可强拉硬拽。二、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实际体验。要让学在在堂上进行碰撞,必须让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自

7、学习活动本身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只有使学生感兴趣才能使之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真正做到疑问让学生解,思路让学生讲,错误让学生分析,方法让学生领悟。三、抓住瞬间,把握重点,积极引导。卡皮查认为: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学科之一。所以每一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创新而教的观念,尤其我们所面对的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发展中的人,更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有的孩子上经常会产生一些其他学生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迸出智慧火花,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创新的火种,抓住这一次次的精彩瞬间,积极加以引导,一步步推开

8、学生的创新之门。四、信任学生,创设和谐堂。凡是学生能探索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当学生们的思维发生碰撞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到底孰是孰非,让学生在相互的碰撞和探究中逐步得以解决,我们只要为学生们的思维碰撞搭好台子,做好引导。切不可为显露自己的博学,展现自己的威严,恶意关闭学生刚刚打开的自我探究之门。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的堂教学日趋处于开放状态,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要让学生们有话敢说,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表述不同的解题思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堂。五、清醒冷静,巧妙反馈。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他们有时会突发奇

9、想,预料之外的事情经常发生,他们不仅冲击同伴,甚至要超越教师,更有甚者还要向教材挑战,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教师不可能在备中都能考虑到。因此,我们的教师除了要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外,还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在堂教学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对于堂中出现的意外,要灵活巧妙地进行反馈。六、发挥群体力量,培养探究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采取同龄人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启发,可能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堂中教师要多给机会让学生相互发问,就同学们的想法进行质疑。这种互相提问,互相回答的形式,不但能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对答的热烈气氛。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冲突,相互间的激烈辩论,最终达成统一,形成知识,这种方式往往比老师问,学生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