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306394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研究的几点思考 2007-04-04 08:01:13 大 中 小 1 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难关、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难关1.11.1 信息技术课教学难关之一信息技术课教学难关之一难教难教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一个公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认的事实是,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和练习、如何考试等等,是困扰每个信息技术

2、课教和练习、如何考试等等,是困扰每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最头疼的难题。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学师的最头疼的难题。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进度、理解水平均不同,在上机时会产生各种不习进度、理解水平均不同,在上机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不得不花很大力气逐个解决。同的问题,教师不得不花很大力气逐个解决。1.21.2 信息技术课教学难关之二信息技术课教学难关之二难考难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问的题一直是制约和困扰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考试问的题一直是制约和困扰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实践性是计算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实践性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特性,因此教学评价的重点应机基础教育

3、的最重要特性,因此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在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在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考试应该在计算机上进行,而上机考试不但方面,考试应该在计算机上进行,而上机考试不但受硬件条件的制约,而且即使受硬件制约也只能以受硬件条件的制约,而且即使受硬件制约也只能以单个学生为单位进行考试,实施起来难度大、效率单个学生为单位进行考试,实施起来难度大、效率低、费时费力,因此现在一般仍用纸和笔来考试。低、费时费力,因此现在一般仍用纸和笔来考试。常规试卷对于考核知识技能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操常规试卷对于考核知识技能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操作能力的考核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并且往往

4、会陷入作能力的考核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并且往往会陷入应试教育的黑洞中。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出现的一应试教育的黑洞中。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出现的一些所谓的些所谓的“无纸化信息技术课考试系统无纸化信息技术课考试系统”虽然提高虽然提高了考试效率,但是考试和评分都会受到硬件条件和了考试效率,但是考试和评分都会受到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乡镇中小学,仍无法解软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乡镇中小学,仍无法解决真正的信息技术课考试问题。决真正的信息技术课考试问题。1.31.3 信息技术课教学难关之三信息技术课教学难关之三个性化学习需要个性化学习需要难满足难满足今天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今天

5、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有关有些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有关“课程整课程整合是否还要开设合是否还要开设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课”的讨论,而有些的讨论,而有些地区的中小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都存在问题。地区的中小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都存在问题。就是同一地区的学生,他们也一样存在着理解能力就是同一地区的学生,他们也一样存在着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性各方面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信和动手能力以及性各方面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学应该赋予他们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利,息技术课教学应该赋予他们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利,允许学生自主学习。而这对于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

6、允许学生自主学习。而这对于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2 2、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的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法的研究2.12.1 解决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解决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必须在深刻理解教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必须在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与教法进行育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与教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和技术上加以突破和创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和技术上加以突破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特殊性新。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特殊性?个性,是共性要求个性,是共性要求与个性

7、要求的统一。信息技术教学的与个性要求的统一。信息技术教学的“个性要求个性要求”主要有:技术性,强调信息技术与工具的运用,强主要有:技术性,强调信息技术与工具的运用,强调教学手段和内容的高科技含量。素质性,强调对调教学手段和内容的高科技含量。素质性,强调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整合性,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整合性,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度,强调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化。发程教学的整合度,强调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化。发展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随着信息展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而不断调整,强调所有信息技术教学活技术的更新而不断调整,强调所有信息技术

8、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动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22.2 课型与教法的研究的几点思考课型与教法的研究的几点思考2.2.12.2.1“任务驱动式任务驱动式”课型与教法课型与教法该课型与教法的核心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任该课型与教法的核心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任务,要求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务,要求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实质就是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达到主动学实质就是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习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9、。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性学习。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但这种课型与教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发挥作用。但这种课型与教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任务设计时,教师会根据自身认为主要目首先,在任务设计时,教师会根据自身认为主要目的去设计主题,对学生

10、实际能力的判断可能会出现的去设计主题,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失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任务失去兴趣,也就无失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任务失去兴趣,也就无从谈及主动学习的问题了。从谈及主动学习的问题了。其次,在教学中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和信息素养其次,在教学中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往往要求设计的任务主题具有时代性、广泛的培养往往要求设计的任务主题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及易操作性,所以往往会把主题设计得太大,这性及易操作性,所以往往会把主题设计得太大,这样在实际上课时就会出现另一个难题样在实际上课时就会出现另一个难题时间问题,时间问题,因为对中小学生来说,一节课只有因为对中小学生来说

11、,一节课只有 4040 至至 4545 分钟,分钟,每周只有一节课,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一个主题是不每周只有一节课,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一个主题是不切实际的,很自然地,教师就会把大主题变成小主切实际的,很自然地,教师就会把大主题变成小主题,而小主题也存在一个提出、设计、完成、评价题,而小主题也存在一个提出、设计、完成、评价的问题,所以课堂时间仍是一个困扰教师教学的一的问题,所以课堂时间仍是一个困扰教师教学的一个大问题。个大问题。再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能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再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能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效,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差,又习惯了填鸭式的生有效,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差,又习惯了填鸭式的

12、教学方法的学生来说就只能是一种打击。也许有的教学方法的学生来说就只能是一种打击。也许有的人会说,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但是那样人会说,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但是那样课堂评价又成了问题,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课堂评价又成了问题,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评价标准就会越来越难定。那么考试也会有一大,评价标准就会越来越难定。那么考试也会有一定的限制。定的限制。2.2.22.2.2 “教材教材+ +光盘光盘” 课型与教法课型与教法这种课型与教法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体系由这种课型与教法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体系由文字教材和光盘教材两部分组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字教材和光盘教材两部分组

13、成。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性、知识性内容适合放在书本上,操作示范、理论性、知识性内容适合放在书本上,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练习等内容适合放在光盘上。在信过程讲解、模拟练习等内容适合放在光盘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虚拟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虚拟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节省教育成本。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面授、学生间节省教育成本。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面授、学生间的直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接交的直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接交流与即时反馈。但是,这种流与即时反馈。但是,这种“

14、文字教材文字教材+ +光盘教材光盘教材”的方案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方案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第一、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大。虽然满足不同进度的第一、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大。虽然满足不同进度的学习需要是光盘教材的优点,但是教师适当地调控学习需要是光盘教材的优点,但是教师适当地调控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光盘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光盘的学习内容是无法控制的,因此每个学生使用光盘之后,内容是无法控制的,因此每个学生使用光盘之后,教师无法控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只能进行分散学习。教师无法控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只能进行分散学习。第二、教学效果提高有限。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光盘第二

15、、教学效果提高有限。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光盘即使有音频和视频讲解,但是还是没有体现计算机即使有音频和视频讲解,但是还是没有体现计算机辅助教育在交互性与个性化教学的优势。比如辅助教育在交互性与个性化教学的优势。比如OfficeOffice 的多媒体学习光盘,学习者只是在设计者提的多媒体学习光盘,学习者只是在设计者提供的仿真界面下学习,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看的供的仿真界面下学习,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看的份儿,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过程。在缺乏互动的环境份儿,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过程。在缺乏互动的环境中,学习者很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学生中,学习者很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学生学习效果差。有的多媒体教学

16、光盘虽然提供了模拟学习效果差。有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虽然提供了模拟操作的功能,比如单击菜单,会出现相应的菜单项操作的功能,比如单击菜单,会出现相应的菜单项目,但是由于采用的是目,但是由于采用的是“仿真仿真”思路,只提供了软思路,只提供了软件的模拟界面,因此只能按照设计者预设的操作步件的模拟界面,因此只能按照设计者预设的操作步骤走,非常死板,与真实的环境相比,还远远达不骤走,非常死板,与真实的环境相比,还远远达不到真实的程度。到真实的程度。第三、信息技术课的测评问题没有解决。信息技术第三、信息技术课的测评问题没有解决。信息技术课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测评应该在真实的操课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测评应该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进行,但是现有的多媒体学习光盘提供的作环境中进行,但是现有的多媒体学习光盘提供的测评只能对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部分进行测评,对测评只能对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部分进行测评,对于操作技能的测评还是无能为力。于操作技能的测评还是无能为力。第四、个别化教学效果差。个别化教学一直是计算第四、个别化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