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30544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管理应急管理 工工 作作 实实 施施 方方 案案一、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 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处置重大气象灾 害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保证气象应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 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充分体现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体现“以人为 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 全

2、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 伤亡和危害。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健 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 责任制,建设应急处置队伍,建立联动协调制度。 3、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突出作好“抓基层、抓 重点、抓薄弱环节”。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技,加强重大气象 灾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 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 公共事件的防御能力。 (三)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建成基本满足应急需求、覆盖全市

3、气 象部门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体制更合理,机 制更完善,分工更明确,预案更健全、管理更规范,全面提升气象应急 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应急管理体系。 近期目标:力争在 1-2 年内,按照集约化原则,以信息、网络为依 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测、预警体系为支 撑,以提供优质快速气象应急服务为根本目标,初步形成统一指挥、反 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体制合理,机制完善,分工明确,管理 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组建县、乡、村三级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主 管领导,成立办事机构,指定部门或机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明确县、乡、村三级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单位

4、的职责分工,理顺 工作关系,形成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和工作机制。 -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制订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防御、相关突发 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气象部门内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应急三类预案。-组建应急专家和专业技术咨询、应急处置队伍体系,建立联动协 调工作制度。 -加大投入,提高应急技术装备保障水平,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需 求。 二、气象应急管理体系与多轨道、各体系之间的关系气象应急管理体系与多轨道、各体系之间的关系 应急管理体系与多轨道、各体系之间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相互 交融、互为促进的关系。 新型业务为应急管理和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业务技术基础,针对 不同的需求,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

5、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 工影响天气、雷电预警等多轨道业务产品是气象应急服务保障的依托, 为气象应急管理体系提供科技、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支撑,气象应急管理 体系离不开多轨道业务。多轨道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将进一步保障 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必将进 一步促进多轨道业务向更深层次推进。 综合探测体系是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实时、动态、立体监测,对灾害 发生的前兆、过程、落区、程度的全程、定量监测,是应急服务的关键。 预报预测体系的预警、预报、预测、预估等内容的服务产品,是应急服 务的核心。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 服务和科技服务,是应急服务的基

6、石。气象信息技术保障体系稳定可靠、 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的技术保障,确保在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期间通信畅 通,科技创新体系利用科技力量提高气象应急管理的能力,教育培训体 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应急行政管理队伍和培养气象灾害防御专家型人才, 为应急服务提供科技技术和人才支撑。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县级县气象局根据有关规定和应急工作需要,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应急组 织机构。 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气象局局长王彦维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 由分管业务的副局长霍如铭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职能股室主要负 责同志组成。 组建市局处理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日常办事机构-应急办: 应急办设在市局的办公室

7、,由办公室主任担任应急办主任。 组建应急技术咨询组:由相关资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体人员由 本单位领导小组确定。 组建应急队伍:由市局的业务技术人员组成并开展现场应急工作。 四、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组织领导盟市级气象应急管理工 作;负责制定气象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制订市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和处置措施;经市级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授权,启动和终止气 象灾害应急预案,为市级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提供应急决策依据和 建议;负责气象灾害应急体系与设施建设,组织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 预报、预警,并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负责调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所 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装

8、备等资源,协调解决气象灾害应急处置 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和督促应急工作管理办公室开展工作;负责向 自治区气象局、当地党政领导汇报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按照当地应急 指挥机构要求,配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服务工作;完成吕梁 市气象局和*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应急工作任务。 (2)应急办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拟订市级气象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 和措施,建立和完善市局应急管理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规章制度;负 责协调市局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气象灾害的处置工作,参与突发公共事 件的处置工作;承担市气象局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吕梁市气象局上报与气 象有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牵头组织市级气象部门应急管理各类 预案的拟订

9、工作,监督检查预案的制定、落实情况;协调落实上级机关、 部门和领导布置的重大突发事件气象保障工作;归口指导各有关单位和 各旗区局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向气象部门通报应急信息;负责组织重 特大应急事件新闻和信息发布工作;负责组织市级应急信息化管理平台 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负责应急办的日常值班工作;指导、协调有关单 位组建应急专业队伍;组织拟订综合应急演习方案、计划,组织各专业 队伍和相关单位进行合成演练和协同演习;负责应急期间的现场相关监测资料、照片、摄像、工作和技术总结、主要服务材料的整理归档;组 织编制面向公众的应急宣传教育计划和相关宣传资料,开展面向公众的 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完成领导交办

10、的其它应急工作任务。 (3)应急值班室工作职责:承担市气象局应急管理的日常值班工作; 负责协调、落实市气象局应急办的各种指令;负责市级气象部门内部重 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负责接收吕梁市气象局、*市委政府、以及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气象局报来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服务信息、重大突发 公共事件信息以及其他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报给区局应急办领导;承 担领导交办的其它应急工作。 (4)应急技术咨询组主要职责:在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 件时,为应急指挥部及现场指挥部提供指挥咨询服务,并在技术方面指 导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负责对气象灾害成因及其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负责参与对应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

11、人员的培训;指导对社会公 众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应急技能培训;完成应急领导小组、应 急办公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5)应急队伍主要职责:负责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供现场气象服务; 负责组织现场应急气象灾害信息监测、收集、分析和初步评估工作;负 责开展现场人工影响天气指导工作;负责现场应急的总结工作;负责应 急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完成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应 急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 技术路线 坚持以应急管理系统的研发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对气象应急管理 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以现代化监测设备的应用为手段,提高应急监测的 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提高精细化预报预测能力为基

12、础,提升气象应急决 策水平;以强化应急信息网络保障能力为关键,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及重 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输的畅通;以强化应急技术保障能力为依托, 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为重点,提供 应急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专业水准。 技术政策 1、研制开发与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密切的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警系 统、应急传输系统、应急服务系统等一系列业务系统,促进各系统内部 之间上下、左右的衔接与配合,使应急响应能力得到增强。2、利用各种现代化监测手段,在预案启动后对事件发生地从时间和 空间上进行加密观测;建立应急移动监测系统,对事件发生地进行实时 应急移动监测。 3、

13、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所需的精细化预报预测水平;制作发布涵盖应 急工作需要的各方面的预报预测产品;同时,加强对下指导,提高预测 预报的针对性。 4、建立应急网络信息传输备份线路,异地业务备份系统以及实时和 历史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 5、提升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支撑能力,采用可视会商技术,提高对 台站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缩短故障修复时间,使其能够满足应急 气象服务的需要。 (二)应急队伍 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家组,为气象灾害预警应 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及重大突发事件知识, 充分掌握各类重大气象灾害及重大突发事件处置

14、措施的预备应急服务队 伍。 (三)教育培训 加强对应急队伍思想认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对其应急管理工作重要 性认识,深化对国家、省、地及气象部门内部关于劳动、人事、纪检、 监察等的政策措施的理解;加强对应急队伍自身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 应急队伍的业务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加强对应 急队伍应急业务方面的培训,使应急队伍熟悉掌握应急管理的工作流程、 处置突发事件的应用型措施、本岗位的应急管理的职责。 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 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 (四)经费投入 将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的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健全应急资

15、金拨付制度。建立健全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 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 (五)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应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 展。 1、*市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2、*市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样式 3、*市气象局应急办公室工作制度 4、*市气象局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守则 5、*市气象局应急演练实施细则 6、*市气象局应急管理奖惩制度 7、*市气象部门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8、*市气象部门应急办工作制度 9、*市气象部门应急队伍工作制度 10、*市市气象部门应急专家组工作制度 11、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

16、度 12、其他应急管理制度 (六)应急演练 为检验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 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各级气象部门应按照*市气象局重大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预案的要求,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 气象应急实战演习,以便熟悉技术,提高防范和处置重大气象灾害及重 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技能,发现问题,提高应急气象服务能力,增强实战 能力。 (七)宣传教育 气象部门应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普及重大气象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常识,编印、发放重大气象灾害 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公众防护宣传资料,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 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气象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级新闻媒体做好应急的宣传报道工作,充分 尊重公众的对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知情权,使公众认识到重 大气象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并及早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和减 少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六、考核办法 *市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市气 象局应急办公室工作制度、*市气象局应急值班室值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